全站日记 标签: 儿童性侵
伍迪·艾伦是不是恋童癖? 对很多人来说,这位80多岁、享誉全球的好莱坞顶尖导演的电影作品并不重要,伴随他近30年的人生「污点」——即性侵未成年养女是否确有其事,才是评判这个人的唯一标准。但在纠缠多年之后,真相依然模糊不清。因此,急于对伍迪进行道德审判,或者制造「社死」,大可不必。 就像伍迪·艾伦曾对前女友说过的:「时间到了,所有的细节自然会浮现,而那时候也是真相大白的时候。」 出品|Figure人物 「这并不关乎真相,它关乎我们相信什么。 这可能是纪录片《艾伦对决法罗(All...
这两年里一心做自己的事业,读的工具书居多,今天上午看完《房》,想着既然赋闲在家,不如写写心得。 我不知道别人的童年是否也经历过一件两件与“性”有关的擦边球事件,虽然不一定要如同房思琪这般凌烈直白、单刀直入。但若摊开来谈,我个人相信每个人(是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曾经有过这样与“性”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尤其比较容易入手的性别:女孩。 人们在旁观、或者围观别人遭遇的时候,常常会与自身连接并由此产生共鸣;可是在让你出声评论的时候,却又不自觉变了味。因为你要考虑自己的声名--即便是最不...
来自话题 女性权益保护
在一片喧嚣中,有一部反映幼女性侵题材的电影《嘉年华》,“悄无声息”地上映了。说它悄无声息,是因为它上映首日的排片率仅有1.2%。不过,或许之后的几天,它的排片率会有所上升——在昨晚刚刚落幕的第54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导演文晏凭借《嘉年华》摘得“最佳导演”奖;片中“小米”的扮演者文淇则获得“最佳女配角”,14岁的她也成为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后入围者。 或许,这会让更多人关注这部电影、观看这部电影、思考性侵问题,以一种更加共情的方式。 片中“小米”有句台词“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 (340回应)
来自话题 儿童性侵并不遥远
我们总是借助媒体和影视作品中极端案例了解儿童性侵,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受到侵犯。是这样吗? 作者|龙迪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让“儿童性侵犯”现象浮出水面以来,全球 40 多年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 当有权势的一方以性的方式操控、利用儿童的身体来满足一己之需时,即使没有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儿童也将会在两人之间的秘密关系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 然而,我们对儿童性侵犯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中国家长通常借助媒体或影视作品呈现的极端... (88回应)
我们永远无法知晓, 危险何时降临。 昏昏欲睡的午后, 嬉笑打闹的间隙。 我们能做的, 只有抢先一步, 再先一步, 因为 那是我们的孩子。 这是一份不完备的外版书单——推荐给亲爱的读者和出版社的朋友。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未被引入版权的相关好书,欢迎补充。 如果你们恰巧对其中的一些感兴趣,希望你们可以讲给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听。 如果你尚有余力,可以考虑将这些书,或其他类似的书翻译、推荐给我们的读者。 你要记住—— 发生了,那不是你的错 理解儿童虐待与忽视(第九版) 作者:Cynthi... (23回应)
记忆或许会遗忘,但情绪不会。 2008年12月11日上午8点30分,你在做什么? 上班?上学?吃饭?睡觉? 普通人的普通一天,谁也没想到,在韩国的某个角落,一件比恐怖片更恐怖的事正在发生…… 一、 电影里: “能让叔叔也撑你的伞吗?” 8岁小姑娘在上学的路上被一个醉酒的男人堵在半道,女孩环顾左右,因为大雨,路上已经没有行人,空白街道只有他们二人,有防范意识的女孩委婉拒绝男人撑伞的请求。 镜头一转,学校不远处一工地上,遗落的凉鞋、撕烂的衣服、染血的小兔子,一只血淋淋的小手颤巍巍...
一个熟悉法律,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务工作者知法犯法会多可怕? 最近受到媒体和全网网民关注的某公司高管鲍毓明性侵未成年养女事件,向我们展现了这种事情的可怕程度。 事件的主人公鲍毓明是某公司的高管,且拥有中国律师资格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还曾是全国十佳总法律顾问,曾任美国思科和美国新闻集团等跨国企业资深法律顾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耀眼身份的“成功人士”,却知法犯法被指控性侵未成年养女已经长达3年。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身为律师的他,2011年曾在自己博客上发...
来自话题 儿童性侵并不遥远
今天想说一个沉重的话题,儿童性侵。 可能一些老读者会觉得,最近我有点严肃,沉重。但我想这些正在发生的事,应该被你们知道。 我会告诉你它和你多么近。我的同事们今天采访了一天,现在每个人都坐在办公室又气又难过想哭。 我们不只要学会温柔,还要会学会愤怒。 一 这几天,连续看到了几个相关事件。 有一个叫“小花仙”的游戏平台,前段时间被人挖出,有儿童色情交易。 但这本来是一个玩换装游戏的网站,特别萌,甜,买衣服要用到“米米卡”。 一些“叔叔”会在自己的留言板里写上QQ号等信息。告诉女孩... (294回应)
来自话题 从林奕含到阿廖沙
文 | E+ 幸存者多是一件好事吗? 某种程度上,它意味着受过伤害的人更多。 这世上有很多带着伤痛前行的人们, 他们的勇敢远超我们想象, 但不要让他们只在出现新闻热点的时候才被大家关注到。 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流传的“中国式父亲”的图火了起来,有的热门评论说“恶心”、“禽兽不如”。 但评论中也很好地展示了我国白莲花这个物种过剩的现状,相当多的人在洗地:“摔倒了,父亲揉揉是为了安慰”、“太断章取义了吧,国外就没有吗”。 虽然文化差异使得各国在一些社会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任何... (787回应)
因和导演采访过程中涉及剧情,本文有部分剧透。 近几年,这样的案件层出不穷:海南万宁,校长和房管局职员带6名小学女生开房;湖南攸县,教师猥亵多名女童长达三年未被发现;宁夏灵武,12名幼女被幼儿园教师性侵…… 就连一些幼儿园的虐童案里,也出现过猥亵乃至性侵的问题。 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熟人作案占比70%。而且,据测算,性侵隐案比例为1:7。 也就是说,更多的还藏在阴影之中,没有进入公众视野。 每每这样的案件曝光,自然会激起公愤,大家关心... (7回应)
来自话题 儿童性侵并不遥远
近期的携程虐童事件和红蓝黄幼儿园性侵事件,让我们愤怒、窒息、心痛。 幼年时遭到性侵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对其一生的影响又有多大?不是亲历者的人可能永远无法感知。 这里有一封信,是亲历者23岁后写给当年10岁被性侵的自己的。 信中流淌着痛苦和反... (20回应)
来自话题 儿童性侵并不遥远
我们永远无法知晓, 危险何时降临。 昏昏欲睡的午后, 嬉笑打闹的间隙。 我们能做的, 只有抢先一步, 再先一步, 因为 那是我们的孩子。 在真实的世界里,儿童有可能会受到侵害,有可能会遇到危险。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讲述,这个世界并不只有善良和美好,你需要学会防范? 书评君在这一条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份不完备的外版书单————推荐给亲爱的读者和出版社的朋友。因为我们发现,在中国,有关儿童虐待、性侵的书,太少了。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未被引入版权的相关好书,欢... (1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