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余光中

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这位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诗人,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最为熟悉的依然是那首《乡愁》。这首余光中在中国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仅用20分钟“一挥而就”的诗歌,经由台湾歌手杨弦改编为《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留存于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除《乡愁》外,余光中的另一首现代诗代表作《白玉苦瓜》,因诗艺与意境之隽永亦广为传颂,诗人江弱水评价其为“现代诗的...    (20回应)
伞盟 如果夜是一场青雨淋淋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盖暖黄的光晕 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 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 雨无论是用什么做成 用绯色的氛围或橙色的光晕 愿你与我做共伞的人 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 等你……

听听那冷雨

锐涵君 锐涵君 2017-12-16 13:24:16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    (2回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7年,世界每分钟有上百人逝去,其中,就有很多负重前行,把美好留给这个世界的人。他们或声名昭著,离开时举世悲痛;或默默无闻,只留下一个名字,观其一生也令人叹服。 100年前,梁济自沉积水潭前就曾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沉重得让人难以回答,但物道君还是想说:“这个世界会好的。” 因为诸多负重前行之人,赐予我们岁月静好, 似一束束光穿行在岁月里,刺破前路的黑暗。 周有光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周有光 周老离开我们整整一...    (8回应)

《送别》

昏鸦派 昏鸦派 2018-03-28 12:12:01
那天 阳光好,刺眼 远去的诗人已如风 伤感的影子徘徊了几天几夜 怀念,在心处飘荡,心处飘荡 沿着你落在人间的文章轨迹 知你,浮生之幸得长亭之花 知你,飘零之时入古道之梦 知你,知你,君此去不复还 拾一片春叶,推进流水里 三千春风送你白发头上 十万秋水别你青衫里间 一送别,千里不再行 那晚 夜色高,悬窗 远离的游子已成梦 深沉的夜风踯躅屡空屡回 举杯,当不醉不归,不醉不归 对着你行为天地的诗句岁月 我啊,映着天之涯明月吟诵 我啊,吹着地之角东风醉读 奈何!奈何!公此去不复归 唱...
十年磨一剑,83岁《辞海》全新版即将推出!揭秘1个词背后的几十道工序,1000个专家的打磨。 重要人物条目,新增金庸、饶宗颐、余光中、陈忠实! 6月13日上午,中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第七版)营销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辞海》是中国唯一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记忆。它最早于1915年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动议编纂。初版诞生于1936年,是一个有着83年历史的知名辞书品牌...
在很多造访大陆的场合,余光中都会受邀朗诵那首《乡愁》。其实,1971年,他只花二十分钟就写好了这首诗。后来,朋友问他,“你才思这样敏捷吗?”他说,“不是的,虽然只写了二十分钟,但这样的情绪在心里酝酿了二十年。” 文|新京报记者张维 实习生 周小琪 黄钰钦 马小龙 编辑|胡杰 校对|王心 ►本文约3515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全国各地迎来初雪时,海峡那边传来消息,余光中走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上午病逝,享年89岁。剥洋葱从台...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段落摘抄。对于的描写非常细腻,这文笔让人不得不佩服。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指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霉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粘粘的苔藓...
听他们为我们讲述他们曾经见到的、共处的,以及阅读到的诗人余光中。 作者:董子琪 傅适野 1966年,早在38岁壮年之时,余光中就毫不忌讳地写下了遗嘱式的诗篇《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    (21回应)
余光中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9岁。他曾经是中学课本诗歌作者里少见的在世者。 余先生失去过一个儿子,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埋葬这个孩子的全程。我们找来这篇散文,看看余先生的生死观。 这段文字会让我想起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写到的,黄药师以为黄蓉死了时的那段悲伤。 鬼 雨 余光中 —— But the rain is full of ghosts tonight. Edna St.Vincent Millay 一 “请问余光中先生在家吗?噢,您就是余先生吗?这里是台大医院小儿科病房。...    (7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8 9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