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现象
情世管窥
不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有一种说法——老小,就是老人年纪越大,做起决定来越像小孩子。按理说,人年纪大了,应该知识和经验都越来越丰富,为什么反而和小孩一样越来越幼稚了呢?
有一种说法是,人老了就好像自行车旧了一样,零件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最后变得除了铃不响,哪里都响。这种说法可能适用于一部分老人,人老了,得个病什么的在所难免。但还有很多老人,神智明明清醒得很,却也要随心所欲,冒大不韪去做一些儿女、家人及朋友都反对的事情(比如娶个28岁小媳妇什么的)。
人老了就真的和孩子一样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吗?其实不然。小孩子作出幼稚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大脑还未发育好,很多功能还未配置。三四岁的孩子大多无法想象别人在想什么,更不要说预测未来了。而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未来的预期分为两部分:一种是预期收益,我这样做,将来有什么好处(比如读书将来好找工作);一种是预期风险,做了会有什么坏处(比如不好好读书会挨揍)。
预期又分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短期预期就是短期内的结果(比如逃课可以出去玩,好爽!),长期预期则是过了短期后的结果(逃课先是被揍,之后是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被人蹂躏)。一般来说,长期预期是管着短期预期的,以便人不会去做那些短期内很爽,但长期看来有害的事情。
研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进行长期预期,最后反被短期预期所害。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很小开始就交男女朋友(上床很爽),但却不知道其严重的后果(生了孩子需要照顾一辈子),并因此受一辈子罪。
实际上,人类的道德、法律等规范都来自于长期预期对短期预期的约束。比如,几万年前两个小野人见面,最直接的想法都是把对方抢了(不劳而获),但估计对方家族可能会报复就算了(得不偿失)。所以他们不去打对方的主意——私人所有权就这样产生了。如果他们实在是想要对方的东西,他们可以选择确实以物易物——交易就这样产生了。
小孩子因为无法进行合理的长期和短期预期,所以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但老人则不然。老人是太明白自己的长期和短期预期了。他们知道,自己的长期预期就是死亡(越老越是如此),因此,长期预期根本起不到约束的力量。反之,老人的短期预期变得越来越珍贵(过期作废)。壮年人不能理解老年人,是因为双方做决定的起点是不同的。壮年人非常重视长期预期,老人则不同,所以他们才会随心所欲。因此,对老人来说,壮年人所谓的不理智行为从他们本身看来其实是最理智的答案。
不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有一种说法——老小,就是老人年纪越大,做起决定来越像小孩子。按理说,人年纪大了,应该知识和经验都越来越丰富,为什么反而和小孩一样越来越幼稚了呢?
有一种说法是,人老了就好像自行车旧了一样,零件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最后变得除了铃不响,哪里都响。这种说法可能适用于一部分老人,人老了,得个病什么的在所难免。但还有很多老人,神智明明清醒得很,却也要随心所欲,冒大不韪去做一些儿女、家人及朋友都反对的事情(比如娶个28岁小媳妇什么的)。
人老了就真的和孩子一样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吗?其实不然。小孩子作出幼稚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大脑还未发育好,很多功能还未配置。三四岁的孩子大多无法想象别人在想什么,更不要说预测未来了。而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未来的预期分为两部分:一种是预期收益,我这样做,将来有什么好处(比如读书将来好找工作);一种是预期风险,做了会有什么坏处(比如不好好读书会挨揍)。
预期又分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短期预期就是短期内的结果(比如逃课可以出去玩,好爽!),长期预期则是过了短期后的结果(逃课先是被揍,之后是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被人蹂躏)。一般来说,长期预期是管着短期预期的,以便人不会去做那些短期内很爽,但长期看来有害的事情。
研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进行长期预期,最后反被短期预期所害。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很小开始就交男女朋友(上床很爽),但却不知道其严重的后果(生了孩子需要照顾一辈子),并因此受一辈子罪。
实际上,人类的道德、法律等规范都来自于长期预期对短期预期的约束。比如,几万年前两个小野人见面,最直接的想法都是把对方抢了(不劳而获),但估计对方家族可能会报复就算了(得不偿失)。所以他们不去打对方的主意——私人所有权就这样产生了。如果他们实在是想要对方的东西,他们可以选择确实以物易物——交易就这样产生了。
小孩子因为无法进行合理的长期和短期预期,所以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但老人则不然。老人是太明白自己的长期和短期预期了。他们知道,自己的长期预期就是死亡(越老越是如此),因此,长期预期根本起不到约束的力量。反之,老人的短期预期变得越来越珍贵(过期作废)。壮年人不能理解老年人,是因为双方做决定的起点是不同的。壮年人非常重视长期预期,老人则不同,所以他们才会随心所欲。因此,对老人来说,壮年人所谓的不理智行为从他们本身看来其实是最理智的答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