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完了沒有?
偷书不是贼,买书不败家――严厉的道德篱笆,遇上书,标准瘫垮,何其宽大――何以不爱书?藏书家因此被纵容出来。
但这是假像。真相是:若不慎四下诸多乐子而你竟至读书,那么,这两个人一定碰上过。
一个从背后来,冷不防一把取走你手中的书,信翻一页,任取一节,而后拿腔捏调将段落句章大声诵读出来,他在用最昭彰也最婉转的方式暴露你的志趣,奚落你的质地,召告天下:哟,这儿有个“读书的”,无异于讥笑:这儿,有个呆子。
——阅读常遭戏弄,如果你更胆敢承认不爱电视――我几乎可伸手接住从那嘴角淌下的一滴不屑,而却搜肠无以为报。这方法真是高明死了,至今让人想不出万全的对策。甚至没心思顶撞一句:你懂个屁!
另一个人总来问:“哟,好多书,请问你都读过了吗?” 明显的找茬,自以为捉了你的短处。
据说本雅明在此时此景的回敬相当客气:“还不到十分之一,我想你也不是每天都用你的青花瓷吧?” 太机智的回答,对方不一定听得懂,弄不好适得其反,被纠正回来:“您搞错了,我家没有青花瓷耶”。
安伯托.艾柯的涵养功夫似乎稍欠,面对此类不怀好意也罢、好意太甚也罢的审问,一律采取三段式答话――这几堆还一本没读,不然放在这里做甚?――读完的那些么?实在搁置不下,早扔到撒哈拉去了。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我很忙,您可以滚蛋啦”。
换成我等火爆脾气,恐怕禁不住要挣出粗口,斯人不识相,不如插瞎他老母。
友人影武者是名活生生的“读书精”,常使一翠玉打狗棍:“泳池里注满水,是为借那浮力好好畅游,而不是教我们把池水统统喝完”。学会这一心水招式,保证在各个场面下应对无阻。
木心先生的话把来剖开再作演绎――读书是: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
我自以与生俱来的痴心顽愚,见于后天的明哲者,始知自己的一切。一来早早认清痴心的禀质乃是个胎记般的事实。二来逐一印证那些痴心癫病的由头,而渐渐蹈于不情不愿抑或心甘情愿的明哲――两种都是归宿。你我爱书人,亦不能不苟身宿命中。不因牢骚而有希望。
爱书人对好日子的设想真是贫乏――大书房、大书架、大书桌。止于此,以无限神往的口吻吐出自己心眼儿最深最私最黑地方的叫喊,每一声喊叫中都有一个“书”字。并且还惶恐着,以为这是最不应该的贪心。倘若实现了一点儿,已近乎满足到有罪恶感――上天何其厚待,我还拥有这些。即使人生跌到最不济的境地,还有这些。
但即便无一足,亦可以安乐。把人生的所有“大”字去掉,只余下个“书”,又有何过不得的?
读书,时至今日,不因硬件的完齐高明,环境的富丽而转移了它素朴的质地。管他接了电源插头,还是灯油烛火,其实依旧是另一种形式的面壁。只是这面壁,看起来是向隅,实则是开敞。人与书对坐那片刻,既是须臾,亦是千古。
是以,尽管尼尔.波兹曼细细论述电视这种修辞工具怎样蚕食纸张的版图。但书店仍旧在勾引我等所有的眼波,和外向内向的好奇――向外,世界无不花花。向内,人心哪颗不叵测?尽都是,看不见的城市。读书既是,你必须堆拢所有这些好奇。
还在读呐。中了字毒磕书止瘾。
上厕所夹带有字的纸,抱笔记本电脑坐马桶。尤其长夜守着被窝子,若无书,独自怎生得亮?想落户在书店里,带被筒干粮?抑或是不由分说的“我剃了头发,当书虫去”?
都不是玩笑。铅字的饥民们说,这就是生活。理想的图景。
千万别相信某些自诩风骚之人“我只读好书”的谵语――真是欠收拾的。惟没有门限的阅读,才终究演变成一场圆舞。旧雨新知,跳不到头。愈跳相识愈多,来去是共同的熟人。
爱闻书香者,我辈同道。女作家江国香织每与夫君斗气吵嘴,必定发生在夜间,也必定拾车逃往青山24小时营业的大型Book Center,躲进书堆里消气、敛神、冥想、过夜,深深呼吸书的气息。早晨归家,抖擞了精神,宛若重生――我与人生并这人世每每吵翻了亦还能讲和。
据说有次江国香织恰与夜中前去拍摄取材的山田咏美偶遇,远远观望被一群编辑记者争相围绕的后者,其人音容气度,在书的宇宙气场下,更添两三神韵。
无疑这是一个多疑的时代。心如风口烛火,闪烁难定。有书,如长久不曾离散的心爱之人,容得我们与之缱绻,连彻日夜,不觉食息。
我亦不求闻达,但奢想一点苟安与独善。也盼经由书,匡正所有的固执与迷思,增加少许胆色,自给自足一些站将起,凛然喝:你懂个屁!――的勇气。
再回过头来面对老问题――读完了没有?――不必黑口黑面。答案是大声的 “没!”――而且,永远也读不完了。
但这是假像。真相是:若不慎四下诸多乐子而你竟至读书,那么,这两个人一定碰上过。
一个从背后来,冷不防一把取走你手中的书,信翻一页,任取一节,而后拿腔捏调将段落句章大声诵读出来,他在用最昭彰也最婉转的方式暴露你的志趣,奚落你的质地,召告天下:哟,这儿有个“读书的”,无异于讥笑:这儿,有个呆子。
——阅读常遭戏弄,如果你更胆敢承认不爱电视――我几乎可伸手接住从那嘴角淌下的一滴不屑,而却搜肠无以为报。这方法真是高明死了,至今让人想不出万全的对策。甚至没心思顶撞一句:你懂个屁!
另一个人总来问:“哟,好多书,请问你都读过了吗?” 明显的找茬,自以为捉了你的短处。
据说本雅明在此时此景的回敬相当客气:“还不到十分之一,我想你也不是每天都用你的青花瓷吧?” 太机智的回答,对方不一定听得懂,弄不好适得其反,被纠正回来:“您搞错了,我家没有青花瓷耶”。
安伯托.艾柯的涵养功夫似乎稍欠,面对此类不怀好意也罢、好意太甚也罢的审问,一律采取三段式答话――这几堆还一本没读,不然放在这里做甚?――读完的那些么?实在搁置不下,早扔到撒哈拉去了。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我很忙,您可以滚蛋啦”。
换成我等火爆脾气,恐怕禁不住要挣出粗口,斯人不识相,不如插瞎他老母。
友人影武者是名活生生的“读书精”,常使一翠玉打狗棍:“泳池里注满水,是为借那浮力好好畅游,而不是教我们把池水统统喝完”。学会这一心水招式,保证在各个场面下应对无阻。
木心先生的话把来剖开再作演绎――读书是: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
我自以与生俱来的痴心顽愚,见于后天的明哲者,始知自己的一切。一来早早认清痴心的禀质乃是个胎记般的事实。二来逐一印证那些痴心癫病的由头,而渐渐蹈于不情不愿抑或心甘情愿的明哲――两种都是归宿。你我爱书人,亦不能不苟身宿命中。不因牢骚而有希望。
爱书人对好日子的设想真是贫乏――大书房、大书架、大书桌。止于此,以无限神往的口吻吐出自己心眼儿最深最私最黑地方的叫喊,每一声喊叫中都有一个“书”字。并且还惶恐着,以为这是最不应该的贪心。倘若实现了一点儿,已近乎满足到有罪恶感――上天何其厚待,我还拥有这些。即使人生跌到最不济的境地,还有这些。
但即便无一足,亦可以安乐。把人生的所有“大”字去掉,只余下个“书”,又有何过不得的?
读书,时至今日,不因硬件的完齐高明,环境的富丽而转移了它素朴的质地。管他接了电源插头,还是灯油烛火,其实依旧是另一种形式的面壁。只是这面壁,看起来是向隅,实则是开敞。人与书对坐那片刻,既是须臾,亦是千古。
是以,尽管尼尔.波兹曼细细论述电视这种修辞工具怎样蚕食纸张的版图。但书店仍旧在勾引我等所有的眼波,和外向内向的好奇――向外,世界无不花花。向内,人心哪颗不叵测?尽都是,看不见的城市。读书既是,你必须堆拢所有这些好奇。
还在读呐。中了字毒磕书止瘾。
上厕所夹带有字的纸,抱笔记本电脑坐马桶。尤其长夜守着被窝子,若无书,独自怎生得亮?想落户在书店里,带被筒干粮?抑或是不由分说的“我剃了头发,当书虫去”?
都不是玩笑。铅字的饥民们说,这就是生活。理想的图景。
千万别相信某些自诩风骚之人“我只读好书”的谵语――真是欠收拾的。惟没有门限的阅读,才终究演变成一场圆舞。旧雨新知,跳不到头。愈跳相识愈多,来去是共同的熟人。
爱闻书香者,我辈同道。女作家江国香织每与夫君斗气吵嘴,必定发生在夜间,也必定拾车逃往青山24小时营业的大型Book Center,躲进书堆里消气、敛神、冥想、过夜,深深呼吸书的气息。早晨归家,抖擞了精神,宛若重生――我与人生并这人世每每吵翻了亦还能讲和。
据说有次江国香织恰与夜中前去拍摄取材的山田咏美偶遇,远远观望被一群编辑记者争相围绕的后者,其人音容气度,在书的宇宙气场下,更添两三神韵。
无疑这是一个多疑的时代。心如风口烛火,闪烁难定。有书,如长久不曾离散的心爱之人,容得我们与之缱绻,连彻日夜,不觉食息。
我亦不求闻达,但奢想一点苟安与独善。也盼经由书,匡正所有的固执与迷思,增加少许胆色,自给自足一些站将起,凛然喝:你懂个屁!――的勇气。
再回过头来面对老问题――读完了没有?――不必黑口黑面。答案是大声的 “没!”――而且,永远也读不完了。
-
格雷斯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0-15 22:03:41
-
菲利克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0-11 21:46:40
-
小巨十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0-11 21:26:27
-
Carol Ch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0-11 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