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和日本海洋民族人類的交往
有机会的时候呢,我总是刻意地结交一些日本盆友。也許是从小受爱国主义宣传的影响,我最初總是很好奇。后来对近现代史的阅读得多了,包括对海洋民族藝術作品的興趣,我总是会主动朝他们多走几步,想要了解得更多一点。 而且毕竟东亚民族想要真正的融入欧美民族,其实还是一件挺麻烦需要很多耐心的事情,因为宏大的历史观和思考方式的不同,有时候觉得和欧美人解释太多事情很烦,我总是没什麽耐心。至少和日韩盆友们吃个炸鸡吃个鱼生吃个烤肉不用解释五分钟先。。。
这些年呢,我认识的有日本画家,读教育学的日本妹子,博士同门,还有一直很熟的日本理发师。日本男画家呢,是通过中国的画家朋友介绍认识的,我还记得我去看过他们的美院毕业展。很神奇的是这个日本画家的研究生毕设是水墨丹青的作品,而我的中国朋友的方向却是在探讨应试教育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说实话,看完之后,我对海洋民族艺术教育和中国儒家教育出来的人才有了很强烈的对比感,我的这位画家朋友也是一路top3出来的,但是我总觉得他的诸多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束缚感,业余时间喜欢探索 解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艺术观,这常常让我对他画油画出身产生巨大的割裂感。反而与这个日本画家虽然接触不多,但颇有我喜欢的小野洋子式的海洋民族艺术家的风格。好像并没有受到儒家那一套过多的渲染,颇有星垂平野阔般的想象力,不过这位日本画家好像不太高,也不是我觉得帅的绳文人长相...
和三个日本妹子就交往得就比较多了,教育学研究生的妹子是我研究生宿舍的室友,我们那个时候需要共用一个巨大的开放厨房,她脸盘圆圆扁扁、长相偏弥生日本人,是一位个子不高的小女生,家里条件应该还不错,非常贤妻良母,我记得她总是穿着一个厚底的夹脚拖鞋,话很少,卫生习惯很好,总是迅速的忙碌完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我们一起去吃过几次brunch,那时候年轻气盛,读中国近代史也还不多,颇有几份暗暗较劲的心。但是不管我说什么,她好像一直都很平和,而且在那时候他就明确的提出了中国人民和这个nation之间的区别,我在很多年之后想起来那一次谈话还在反思,我多年受到的教育确实是被贯注了太多主观的气息。这位妹子最优秀的地方就是教会了我很多厨房做饭的小技巧,包括怎么腌照烧鸡腿以及如何利用各种保鲜袋以非常节约的方式做饭,她说这些都是家庭主妇的妈妈教给她的,相比之下好像中国的父母并不太会教自己的孩子这些技巧,好像总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但是总体来说也并不是很了解,她交换一年就回大阪去了。
两位比较了解的日本朋友呢,一个是我的博士同门妹子M,还有一个是我常年接触的日本理发师A。她俩正好是两个极端,M妹子属于非常典型的中产日本人,这两年愈发有我对日本知识分子的刻板印象,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愈发明显。发型师则是另一个极端。她厌恶日本的一切阶级式的日式工作环境,甚至为了逃离这种环境才从东京的发廊搬到了慕尼黑工作。甚至到了慕尼黑,被昂贵的日本发廊挖角她也坚决不去,非跟着一个台日混血,还硬说自己是英国人的超有钱超吝啬的同性恋男老板D干两人发廊哈哈哈。我说为啥?她说我又不太缺钱,D总归不管我的。。。以至于我经常打趣A,你看你要是去了哪哪,现在就不用自己给我洗头按摩打扫地板了,会有你的徒弟123围着你转,A总是一脸不屑,那我在东京的时候就有123456,而且赚的比在这儿多,我还可以自己开发廊当老板…但我总是想跑…
这两年愈发不愿意浪费时间之后,反而和发型师相处得更多,A身上有很明显的海洋民族老百姓的特点,很直接,对人很真诚,而且从不扫兴。她甚至把片假名的日本名字改成了简短的英文名字。但缺点就是经常除了吃饭,不知道和她聊些什么,她是一个工作特别认真、手艺贼拉好的理发师,以至于预约常常要一个月起,但是熟了就经常给我加塞,满足我的各种要求。后来每次去找她,甚至都用不开口,就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需要修剪哪些地方,非常舒适。A工作的时候永远带着劳力士金表,脖子上挂着各种大金链子,一脸严肃,非常高效靠谱。但我记得有一次,我约她去吃一家比较远的餐厅。那天天气很好,我们走得很远,吃完饭出来等车的时候,她站在车站抽烟,露出的手臂上全是纹身,他是一个个子不太高的40多岁的女生,但是穿得像一个20岁东京街头的太妹,她突然对我做起了鬼脸,然后要和我一起拍合照记录一下,但是我发现她拍照的时候居然伸出了整条舌头,就像是20岁的日本小太妹在街边拍照的感觉,但是她已经是一个40多岁的成熟女性了。不知道为啥,那一瞬间好像之前交往中没有被发现的那些不适,突然一下浮出了水面,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没有办法和她进行深入的交流,我们的交流仅仅限于见面的拥抱,每天吃的什么?这周有哪些计划?她很信任我,甚至还告诉我她爸爸在日本投资的房产,给我看她的家庭合照,说我的书出了,她一定不管多贵都要买一本,还告诉我,他爸爸给她买了几块金砖,不知道是应该放在日本还是带在身边,因为她还有两个弟弟在老家。但是我好像丧失了向她讲述我的精神世界的欲望,也可能是我太过敏感合挑剔了吧
而和我的日本同门妹子M,则是陷入了另一种奇怪的情景。我们互相都对彼此的老家非常有探索欲,她总是想跟我聊很多,我们互为有一百个问题的好奇宝宝。我对M最初的印象非常惊艳,甚至有一次还和我妈妈提起,我第一次在老师的办公室见到M的时候,觉得好漂亮,当时M有漆黑的齐肩头发雪白的皮肤,符合我对所有好看日本妹子的期待。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因为结婚了,总是读得断断续续,我很久没有见到她了。前段时间再见到她,突然觉得很心疼。她变得很瘦,似乎整个身体都失去了当时丰腴的光泽感,皮肤蜡黄还长了一些斑,是因为养了孩子还要照顾日本老公的原因吗?那一瞬间我对日本家庭女性的生活产生了一百种negative fantasy....而且在交流中,她谨慎过度的特性变得很明显,她不停地问我中国现在的经济数据、对日本社会的看法,和一些社会情况,但是又体现出对数据的不信任,在我问他日本群众对现任首相的满意程度的时候,他展现出了极大的科学性,告诉我日本近几次民调的结果和之前的不同之处,但是每一次回答却又无法斩钉截铁,总是带着很多的前提限定条件。比如我问,你觉得现在的日本政府是更偏左还是偏右的时候,她居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觉得没有办法定义什么是左右,她说因为在日本的新闻里,他们并不用左右这样表述。我惊呆了,因为M是有一定程度的哲学基础的,我觉得在这个语境下分析出左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她居然表述了好几分钟而并不能给出明确的说法。虽然M常年生活在德国,但是她的封闭程度实在超过了我的想象,和她结婚了,因此受到了他先生的影响有关吗?他先生好像是一位在德国的日企工作的日本中层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社交圈应该还是以日本朋友为主,以至于最近几年,她身上那些被Ada反复吐槽的,日本职场文化中的拘谨和框架性愈发明显、我实在喜欢不起来,导致我已经丧失了约她吃饭和喝咖啡的欲望。。。
总体来讲,喜欢海洋民族的艺术家们吧,很有想象力!和一切没有被日系刻板观念荼毒的日本盆友吧。。。
也未完待续吧
© 本文版权归 Mimimisol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