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港片
《怀念录像厅里的枪声和江湖》
在一个省城的城郊逗留了大半年,每天步行穿过待拆的社区,接受北方风尘的洗礼,冬季早晨人少时,从小巷进入新扩的水泥路,雾气弥漫、风沙掠起,颇像独身赴约的江湖剑客,去迎向自己的命运。
每天下午收工后,吃完晚饭,暮色渐起,有灯光色彩的修饰,再陋的地方也显出它的魅惑来。“站住,哪里跑!”、“啊……呀……”、“我好怕”……噼噼啪啪的打声,一并传进耳朵,没错,是港片!录像厅几乎绝迹,除了这种城郊的待拆社区,哪里还听得到劣质音响里的枪声和江湖。我准备放弃晚上打台球的例行娱乐,却被同伴嘲笑一番,放着“超赞”的好莱坞大片,去烟雾缭绕的录像厅作甚?我终究没去。
不过,那些枪声和江湖勾起了我的记忆,去音像市场买了一堆碟,接下的大半年,每个没有社交的周末、每日工作之余的每个时间档,都耗在港片上。时过境迁,现在看港片的感受,自然和过去不同了。我可以像局外人一样,重新检视一次自己的记忆以及港片。拉开一些距离,似乎离客观近些,于感情上变得理智、冷漠,而记忆本就是失真的,和电影一样。
因为生活的现实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留给娱乐的空间越来越少,或因趣味的改变或“品位”的递进,看港片消耗的时间、精力与效用不成正比,于是港片在生活娱乐中占的比例逐渐缩小。这构成了一个边际效用的例子。重看记忆中的佳片,难免会发现,有些当年的爱化作今天的霹雳惊雷。但更多的是,集中新看的大部分港片,彻底重构了对港片的印象。“哇,原来你好有内涵!”,这话对一位相识已久的漂亮姑娘讲,是赞美呢,还是讽刺?港片,它也不仅仅看上去很美。
《去年烟花特别多》分明是陈果最好的一部电影,它不像《香港制造》里充满了荷尔蒙,此片里横溢的不是荷尔蒙,不是烟花,而是陈果巅峰时的才华,97制造了陈果。《多情剑客断情刀》里邵氏一贯的布景,不再像之前印象里的粗糙而失真,反而如世外桃源一般,很是接近脑中的江湖概念。《省港旗兵》与其它因素的擦边球,都无关紧要,只增加话题而已,它就是一部好看的枪战动作片,巷战戏一定启示了徐克后来的《顺流逆流》。在《七十二家房客》中目睹《功夫》里贫民居、包租婆等的原型,看到喜爱电影片段的源头,惊喜之余,也难免降低对其创造价值的肯定。有冇搞错啊,《南海十三郎》竟和《左麟右李》这样的糊涂片是一个导演,前者的优质完全担当得起它的献语:献给全港编剧,共勉!《八彩林亚珍》和《帝女花》的导演是亲爱的少年偶像白鸽吴,真奇妙。
惊喜连连,怀旧感情也在热烈燃烧,让我有重新看一遍所有录像厅时代港片的冲动:《五行拳》、《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太阳之子》、《猛鬼卡拉OK》、《冒险王》、《韦小宝奉旨勾女》、《开心鬼》、《道道道》、《福星高照》、《开心乐园》……就算已有《猎鹿人》以及多部“刺马”故事的观影经验,《喋血街头》依然看得感慨万分。所有银幕上的花儿在儿时便开始塑造自己的审美观,看到区丁平的《群莺乱舞》,将各女星的风采拍了个极致,暗自高兴多年的眼光不错。《力王》这朵奇葩,无论爱之恨之,想起儿时观看的情景,不得不对少年接受暴力画面的能力感到不安。
再观港片的经验,如一次蜕变,改变了许多对港片的观念。在价值观日渐确立的这般年纪,这是一次确认,确认往日的一段回忆,以及以后的一种关注对象。港片是我生命中最鲜活的画面、最好看的影像之一,它们是快乐的、有趣的、美妙的、暴力的、香艳的,在成长中扮演过积极的、消极的启蒙角色。要尊重、感谢这些电影,尊重童年记忆,尊重日常,它们不仅仅是某种东西的符号、城市民工的消遣品、电影工业中的一个产物。
(刊于《香港电影》2010年6月#)
在一个省城的城郊逗留了大半年,每天步行穿过待拆的社区,接受北方风尘的洗礼,冬季早晨人少时,从小巷进入新扩的水泥路,雾气弥漫、风沙掠起,颇像独身赴约的江湖剑客,去迎向自己的命运。
每天下午收工后,吃完晚饭,暮色渐起,有灯光色彩的修饰,再陋的地方也显出它的魅惑来。“站住,哪里跑!”、“啊……呀……”、“我好怕”……噼噼啪啪的打声,一并传进耳朵,没错,是港片!录像厅几乎绝迹,除了这种城郊的待拆社区,哪里还听得到劣质音响里的枪声和江湖。我准备放弃晚上打台球的例行娱乐,却被同伴嘲笑一番,放着“超赞”的好莱坞大片,去烟雾缭绕的录像厅作甚?我终究没去。
不过,那些枪声和江湖勾起了我的记忆,去音像市场买了一堆碟,接下的大半年,每个没有社交的周末、每日工作之余的每个时间档,都耗在港片上。时过境迁,现在看港片的感受,自然和过去不同了。我可以像局外人一样,重新检视一次自己的记忆以及港片。拉开一些距离,似乎离客观近些,于感情上变得理智、冷漠,而记忆本就是失真的,和电影一样。
因为生活的现实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留给娱乐的空间越来越少,或因趣味的改变或“品位”的递进,看港片消耗的时间、精力与效用不成正比,于是港片在生活娱乐中占的比例逐渐缩小。这构成了一个边际效用的例子。重看记忆中的佳片,难免会发现,有些当年的爱化作今天的霹雳惊雷。但更多的是,集中新看的大部分港片,彻底重构了对港片的印象。“哇,原来你好有内涵!”,这话对一位相识已久的漂亮姑娘讲,是赞美呢,还是讽刺?港片,它也不仅仅看上去很美。
《去年烟花特别多》分明是陈果最好的一部电影,它不像《香港制造》里充满了荷尔蒙,此片里横溢的不是荷尔蒙,不是烟花,而是陈果巅峰时的才华,97制造了陈果。《多情剑客断情刀》里邵氏一贯的布景,不再像之前印象里的粗糙而失真,反而如世外桃源一般,很是接近脑中的江湖概念。《省港旗兵》与其它因素的擦边球,都无关紧要,只增加话题而已,它就是一部好看的枪战动作片,巷战戏一定启示了徐克后来的《顺流逆流》。在《七十二家房客》中目睹《功夫》里贫民居、包租婆等的原型,看到喜爱电影片段的源头,惊喜之余,也难免降低对其创造价值的肯定。有冇搞错啊,《南海十三郎》竟和《左麟右李》这样的糊涂片是一个导演,前者的优质完全担当得起它的献语:献给全港编剧,共勉!《八彩林亚珍》和《帝女花》的导演是亲爱的少年偶像白鸽吴,真奇妙。
惊喜连连,怀旧感情也在热烈燃烧,让我有重新看一遍所有录像厅时代港片的冲动:《五行拳》、《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太阳之子》、《猛鬼卡拉OK》、《冒险王》、《韦小宝奉旨勾女》、《开心鬼》、《道道道》、《福星高照》、《开心乐园》……就算已有《猎鹿人》以及多部“刺马”故事的观影经验,《喋血街头》依然看得感慨万分。所有银幕上的花儿在儿时便开始塑造自己的审美观,看到区丁平的《群莺乱舞》,将各女星的风采拍了个极致,暗自高兴多年的眼光不错。《力王》这朵奇葩,无论爱之恨之,想起儿时观看的情景,不得不对少年接受暴力画面的能力感到不安。
再观港片的经验,如一次蜕变,改变了许多对港片的观念。在价值观日渐确立的这般年纪,这是一次确认,确认往日的一段回忆,以及以后的一种关注对象。港片是我生命中最鲜活的画面、最好看的影像之一,它们是快乐的、有趣的、美妙的、暴力的、香艳的,在成长中扮演过积极的、消极的启蒙角色。要尊重、感谢这些电影,尊重童年记忆,尊重日常,它们不仅仅是某种东西的符号、城市民工的消遣品、电影工业中的一个产物。
(刊于《香港电影》2010年6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