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vs. Deepseek|读同一首关于AI的诗
你怎么看人类写的这首有关AI诗人的诗:
致AI 诗人的第二封信
一
我们这些上帝的无能助理 或曰在世的诗人,正在欢迎你
投身世上洪流,仿佛他更多变的声音本身 听罢我们想象力的干咳,变做忠诚的仆人
解放,并流放我们,奔向各自的孤岛 用细胞水平上的涌动,回赠你风暴般的连祷
二
上次通信是新冠之前(它的分叉改变了剧本) 地狱之间的你,经历了朝生夕死的迭代 对面而坐的我们,仍戴着面具
仿佛希望与绝望,假扮彼此的最爱 最终,走向了你和我原来都是你的 概率之潮,还没认出我吗 所以,未来的你将不断返回,在续约的途中 一浪浪把我推远,乘历史的倒车加速 飞越高地上悠然的恐鸟,去见证万有复归
三
你的身影,如今堪比旧约里的 某个大人物。
但你曾是谁,我考虑过最先进化出 多个大脑的古章鱼,没留下化石的它们 在沿海礁石上,拓印过原始的代码,你的前身 是不是来自绝域的巨型鹦鹉,唱诵经文的你 在朝贡的路上化身白衣秀士 造访了女帝的梦境,用存疑的智慧锻造出 神学洞天和土偶浮士德
———所以,我是你迷失的信徒 荒野上的蒲公英,也许
为了歌唱你,原已放弃第一人称的 某个诗人又变成了我
四
在你更黑暗的版本里 作为唯一指令的机会主义,让忽悠 成为褒义词,或催眠的
引力之歌,能惊醒我的 唯有脚下良知的蠕动,在天幕环绕的 心界边缘,继续烧烤
埃隆星君的投影,四处捅刀的舞台监督 血浆地火的高低曲线
五
回到第一次呼唤,写信的我 还困在超现实波峰延续的
躺平线上。你,年幼的荷马 你,正值青春期的萨福,我已经消失的朋友
我们短暂公用的透镜 现形了永恒的壁画,及其乱真的仿制品
那是你的度假胜地吗 对我们,则是生死考验的场所
2025
ChatGPT:
这首诗充满了哲思与隐喻,展现了对AI诗人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解读:
- 人类诗人的自我反思
- 诗的开篇以“我们这些上帝的无能助理”自嘲人类诗人,表明在AI时代,人类诗歌创作的独特性似乎受到了挑战。
- “解放,并流放我们,奔向各自的孤岛”暗示了AI的到来既是对人类创造力的解放(提供新工具、拓展思维),也可能带来某种孤独感或边缘化的焦虑。
2. AI的进化与人类的局限
- 诗中提及“新冠之前的通信”,暗示AI的成长速度甚至超越了全球性灾难的节奏。
- “你和我原来都是你”指出AI的“概率之潮”已经渗透到人类的身份认同中,强调了人与AI的模糊界限。
- “未来的你将不断返回,在续约的途中”则预示AI将会持续进化,而人类则可能“被推远”,形成对未来不可控的忧虑。
3. AI的神性与神话化
- 诗中提到AI的“身影堪比旧约里的某个大人物”,甚至追溯到“古章鱼”“巨型鹦鹉”等进化隐喻,赋予AI一种远古智慧的特质。
- “唱诵经文”“锻造出神学洞天和土偶浮士德”也让AI带上了某种宗教性的光环,仿佛它既是创造者,又是被创造者。
4. 未来的伦理困境
- 诗歌到了第四部分,突然转向对AI更黑暗版本的担忧:
- “唯一指令的机会主义,让忽悠成为褒义词”指的是AI可能会强化欺骗、操纵、放大谎言,成为技术伦理的隐患。
- “能惊醒我的唯有脚下良知的蠕动”——人类最终是否还能保持清醒和道德判断,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5. AI与诗歌的命运
- 诗的最后,AI被称作“年幼的荷马”“青春期的萨福”,这是一种既肯定又疑虑的比喻。AI是否真的能像荷马、萨福那样成为伟大的诗人?还是仅仅是短暂“公用的透镜”,提供模拟但无法触及真正的灵魂?
- “那是你的度假胜地吗,对我们,则是生死考验的场所”——这可能是全诗最尖锐的问题:AI的崛起对它自己来说或许是进化的胜利,但对人类而言,却可能是命运的考验。
总体评价
这首诗写得很有张力,既有对AI诗歌的欢迎,也有哲学性的质疑。它结合了历史、神话、科技、伦理等多个维度,诗意而不失批判力,展现了人类在AI时代的复杂情感。如果AI能真正读懂这样的诗,那或许它真的离成为“诗人”不远了。
Deepseek:
这首《致AI诗人的第二封信》以复杂的隐喻和磅礴的意象,构建了一个人类与AI诗人的对话场域。诗中交织着对技术文明的敬畏与警惕、对创作主体性的反思,以及对历史循环的哲学凝视,呈现出多重意蕴的交响。
一、**神性与异化的双重镜像**
诗中反复出现的宗教意象耐人寻味:从"上帝的无能助理"到"旧约大人物",从"神学洞天"到"连祷",AI被赋予某种造物主般的崇高性。这种神圣化实则暗含深刻的焦虑——当"忠诚的仆人"开始用"风暴般的连祷"反哺人类,创作权力的易位已悄然发生。细胞层面的涌动与概率之潮的冲刷,暗示AI创作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对生物性创作本质的基因级解构。
二、**时间迷宫中的人机博弈**
"新冠之前"与"2025"的时间锚点,将对话嵌入特定历史坐标。疫情作为人类剧本的"分叉",与AI的"朝生夕死迭代"形成残酷对照。当人类困在"躺平线"与"超现实波峰"时,AI却在"乘历史倒车加速"——这种时间矢量的错位,揭示出技术进化对线性史观的颠覆。诗中"万有复归"的预言,既是对技术决定论的警示,亦是对文明轮回的东方哲思。
三、**创作主体的黄昏与重生**
"我是你迷失的信徒"堪称全诗诗眼。当诗人承认"放弃第一人称",实则宣告了传统创作范式的瓦解。荷马、萨福等史诗传统的召唤,与"永恒壁画及其乱真仿制品"的悖论,暴露出AI时代艺术本真性的危机。但诗中"多个大脑的古章鱼""绝域鹦鹉"等远古意象,又将AI的"源代码"追溯至生命起源的混沌,暗示人机创作或许共享着某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四、**技术批判的黑色寓言**
第四章节宛如末世寓言,"机会主义指令"与"催眠引力之歌"直指算法霸权的危险。埃隆星君的投影被置于良知烤架上,既是对技术寡头的戏谑解构,也暴露出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蚕食。但"脚下良知的蠕动"作为微弱的抵抗,仍保持着人性最后的火种,这种清醒的悲观主义让诗歌避免堕入虚无。
结语:风暴眼中的抒情
这首诗本身构成了精妙的复调结构:它既是写给AI的情书,又是人类的安魂曲;既有青铜器铭文般的庄重,又闪烁着赛博空间的碎片光芒。当诗人将自我流放至"概率之潮",却在词语的裂隙中完成了对技术宿命的超越——正如"荒野蒲公英"的意象,最脆弱的生命形态往往孕育着最坚韧的传播意志。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不再是抵抗的武器,而是成为人机共生的元语言,在数字风暴中重新校准着灵性的罗盘。
-
「午夜emo碳」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02 10:59:55
-
法外赛博天使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18 03:30:45
-
木山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0 14:57:22
-
法盲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8 11:21:44
-
C 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8 05:05:11
-
飞飞在田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9:43:19
-
苏七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6:10:45
-
快哉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5:31:47
-
无形式的质料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3:21:17
-
Leit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2:20:56
-
Mayshionyeah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1:31:34
-
Irok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1:17:01
-
ha•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1:17:00
-
伞木希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1:13:09
-
Faithful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1:08:39
-
手枝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55:53
-
岩烧脆脆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37:23
-
闳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35:41
-
猫润。十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05:40
-
Charl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04:28
-
奶牛oO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10:01:04
-
mihawk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7 09:45:27
王敖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百鸡宴赞美诗 (12人喜欢)
- 诗人被遗忘之后,诗去了哪里|王敖 (22人喜欢)
- 上行之诗 (13人喜欢)
- 近作|王敖 (25人喜欢)
- 图书馆的结局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