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如我,耀眼如我
今天在看姚梅龄老先生关于新冠的讲座,他说新冠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病毒+寒+湿+疲劳+正虚,叠加的越多,发病越快,恶化越重。外部环境的寒湿和体内的寒湿是不同的,病毒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更易受到外邪影响,而转化为体内的直接致病因素。
回想我这次得甲流,一是我父母一周前都开始发烧咳嗽;二是周六夜里在海边放烟花,又寒又湿;三是放烟花前吃了重庆火锅,胃里堵了一宿,正气都用来消食了;四是周日继续失眠,次日大早开车上班,五是恰逢经期快结束。这一系列debuff叠加,导致我周一中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倒下了。
可见此前我躲过了包括新冠在内的N轮病毒,并不是侥幸,要归功于我从不熬夜、很少外食、几乎不社交、注意防寒保暖的生活习惯,绝不会经期还大半夜跑到海边作死。
于是明白,凡事都有两面性。我羡慕那些在职场有成就的人,但他们也许经常熬夜加班而伤身;我羡慕那些朋友多多、经常约饭的人,但他们也许得了三高。而我这些年,在这个不热闹也没朋友的小镇上,每天吃自己做的饭、读书、早睡早起,规避了不少病毒和风险,收获了许多知识和内心的平静。你不可能什么好都占着,忠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自洽就好。
但我并不后悔那天去放烟花,因为我已经不记得多少年没这么开心过了,也许我长这么大都没这么开心过,毕竟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放烟花。我也很喜欢那天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毕竟我回避社交、没有朋友已经很多年了。
我突然明白,人生就是不断选择,只要是你自己选的,你想做的,你体验过,就算结果再糟糕又如何?大不了就是发几天烧+刀片嗓+咳出腹肌嘛!而如果什么也不选,不敢冒险去做,不敢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也许能规避不少风险而健康长寿,但人生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这次甲流让我体会到,人生有得也有失。我得到了快乐,却失去了健康;从前的我得到了健康,却少有快乐。重要的是,你总得体验一把!不能因为怕寒、怕火、怕熬夜就不去放烟花,也不能没放过烟花就说它只是浪费钱。体验过了,哪怕烟花只燃了几秒,我对生活的爱也会一直燃下去。
*
这周生病在家,除了第一天卧床之外,后面几天的白天都是坐在桌前看视频学中医的,估计谁看了都会说:生病了还学习?病了就该好好歇着!
讲真,我一点都没觉得读书学习是什么吃苦受累的事情。相反我常常在临睡前,一想到第二天一早可以用最清醒的头脑学习,就感觉充满期待。每当收获了醍醐灌顶的内容,发现了特别喜欢的学者或书籍,就感觉十分幸运。也常暗自感谢资本家发明了互联网,让我这种小人物也能接触到人类文明的各种成就。
小时候我喜欢数理化,能为了解一道题而苦思冥想几小时,也多次参加竞赛得奖。但我父母却让我高考志愿填了外语,我极不擅长也不喜欢,所以我一直无法原谅父母,也无法同自己和解。
我想,大宇宙在造人的时候,一定分配了不同的出厂设置,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有的人之所以飞得高,是因为他早早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在一个能滋养他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但今天的主题并不是声讨原生家庭,而是接纳自己。我认识到,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是发现、钻研、解惑的过程本身让我快乐,而不是学了之后能考什么证书、升职加薪、收获点赞等等。在家学习的时间过得很快,丝毫也不焦虑,但一回到现实中就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为什么别人都喜欢吃美食、买衣服、看演唱会,我却是个书呆子?为什么别人都喜欢聊八卦、吐槽领导、老公孩子热炕头,我却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别人都喜欢交朋友,开开心心约饭,而我却孤僻不合群?为什么我不做点自媒体的赚赚外快?
一想到自己如此怪异而不合群,我恨不得强迫自己变得和周围人一样,或者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我比他们更优越。焦虑产生了,内心失衡了,内耗开始了,人之所以产生负面情绪,多半是因为和他人比较了。
但这又有什么必要呢?正如放烟花得流感但我不后悔一样,忠于自己天赋和身体,接纳曾经走过的路,勇敢选择并承担后果,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不为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悲伤,也不为这个世界光鲜亮丽的表象而迷失。
*
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乐观,不再是从前那个消极悲观又虚无的我。因为我甚至在想,这次甲流一定是冥冥之中的刻意安排,让我在学了一整年中医之后,终于有了一次临床实践的机会。我完整体验了一把伤寒感冒的传变过程,从发热恶寒身痛的麻黄汤证,到发热恶寒咳嗽的小青龙汤证,再到没有表证只有咳嗽、膻中穴位置被一滩死水塞住的感觉,今天我给自己煎了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我对各种症状的辩证,把握得更细了。从前它们只是以文字形式呈现,零零碎碎的,如今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整体,像太极图一样。
生病并不完全是坏事情,我下决心要把中医好好学下去,因为这是一件极其细致又需要责任感的事情。辨证论治考到99分都不行,一定要有100分的准确性。
*
姚老的一句话:绝不培养中医的义和团!他说,义和团是建立在信念的基础上,而中医是完全讲实证的科学。
我突然意识到,很多年来我只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也许是个巨大的谬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理论背后,都包含了他的视角。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世界的全貌,人们所书写的内容中,早已包含了塑造他们的文化背景。而曾经那个愤世嫉俗的我,被各种主义牵动着鼻子走,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看世界,总是以个人好恶来批判社会、攻击周围人,自大又鲁莽。
每天我们被各种信息包围,那些明明没有亲眼所见、亲自体验的东西,却能叫人乐此不疲地关注着;那些他人发表的观点,却能叫人恨得咬牙切齿;那些明明没去过美国的人,要么说那里啥都好,要么说那里啥也不是……难道我所看见的,只是别人希望我看见的?难道我用以分析问题的理性,只是别人灌输的意识形态?
我走的路不多,读的书却不少,难怪我能对远在天边的事分析得头头是道,却无法处理好自己同自己的关系。因为我一直都在说别人的语言,那不是我自己的语言,并不来自于我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经验。
抛开各种名相,世界是什么?抛开各种观念,我又是什么?一直以来我所执著的自我,不就是个义和团般的信念吗?但我为了守护这个虚假的狂徒,早早背离了生活。为什么我常常觉得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而感受不到自己处于生活之中?为什么我常常觉得内在是空掉的,不是没有情绪,而是麻木不仁?因为我只是读书,却没有真正得一次流感!因为我只是读人文社科、读别人的观念,不懂得大自然的乐趣,更不懂得科学精神!
也许,我不该把精力分配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上。我应该拥抱真实的生活,像认认真真治感冒那样,而不是看一大堆治疗重症危症的书,变成维护中医的狂热信徒。我应该拥抱真实的自己,喜欢吃火锅、放烟花,也喜欢读书、思考,而不是在生病之后懊恼去放烟花,又在无人光顾的生活中羡慕别人热闹非凡。
我希望从今往后,我能狠狠喜欢自己,不是在逃避社交的前提下,而是即便被很多优秀的、成功的、漂亮的人们包围,我也能喜欢自己。普通如我,耀眼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