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选 | 二零二四最佳音乐榜单

欢迎关注公众号:虚度时光原声
等我这篇发送出来的时候,这可能已经是你在十二月(甚至十一月就开始)看到的第六十五篇年度音乐总结了。希望你还有耐心读下去。 2024 年在音乐上似乎是还说得过去的一年,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不过不论在初选列表里或是下面的十张专辑里,之前出现过的熟悉面孔比例高了一些,这也许不是一件好事。我还是希望能多听到有点 “不一样” 的东西。下面选的十张新专辑,尽可能地选了一些风格各异的作品,如果能给你平常的聆听习惯里带来一点新鲜感,那就再好不过了。 十张新专辑有排序,之后是十张无排序的再版 / 归档类专辑。
初选列表来自于季度选: 新音乐选 | 二零二四第一季度 新音乐选 | 二零二四第二季度 新音乐选 | 二零二四第三季度 新音乐选 | 二零二四第四季度 10. Technical Reserve – Cheap Heat Party Perfect!!! 电子原音即兴 EAI

今年只是芝加哥 / 纽约电子音乐厂牌 Party Perfect!!! 成立的第二年,目前拥有十二张出品的他们已经迅速引领了当今电脑音乐的新方向。尽管我至今仍觉得他们的封套设计与我的审美背道而驰,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视觉风格做到了同音乐理念的高度统一。即便不是每一张出品在我心目中都是奏效的,他们全部可以在初次接触的时候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这种兴奋感,在电子音乐已能拓展出无限可能性的当代,大概是最难能可贵的特质。其中三人组 Technical Reserve 的第二张全长专辑给我带来的新奇感尤为强烈,而且在这八十分钟的专辑里,在多次聆听的过程中不断有之前未曾留意的音色组合给我带来冲击。

Technical Reserve 由两名电脑音乐人(厂牌主脑 Hunter Brown 和 Domenic Coles)和一位大提琴乐手(TJ Borden)组成。真正让我感到有别于厂牌其他出品的恰是对于大提琴这一原声音乐的运用,这种组合是几乎跳脱于现代电声即兴模式的:如今的原声乐器与电子的组合里,电子往往作为陪衬而原声乐器通常还保留着爵士 / 古典的思路。在这张专辑里,即使在音色上与电脑噪音大有不同,通了电的大提琴与其说是为了凸显出和电脑的“对话”,更多是直接当作一件故障器件来演绎,两种故障质地互为衬托不分主次竟显得如此自然,在趣味性上提升了一个维度。Party Perfect!!! 的这一系列发行让我认为这一辈年轻的音乐人能够接下 Edition Mego 的旗帜,给即兴音乐持续扩展出新的语言。 9. Geordie Greep - The New Sound Rough Trade 爵士摇滚 Jazz Rock | 前卫摇滚 Progressive Rock

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发现 Black Midi 解散的 bm 乐迷,直到正式听到了乐队主脑 Geordie Greep 新专辑,读完了采访才得知年轻的 bm 已经进入了无限期停滞。遗憾之余,回过头来想想乐队走到这步其实并非没有预兆。至少在我看来,两年前的 Hellfire 即便才华尽显,实则在音乐上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问题。仍不足二十五岁的 Greep,Picton,Simpson 都试图在一个摇滚歌剧里大展身手各当主角,成果里尽是爆棚的野心和过度饱和的编排。解决这一冲突的方式或许就是各自单干,让乐队完全按着主创自己的想法而服务,于是 Greep 的个人专辑 The New Sound 整体就顺畅耐听了一些。

这并不是说这一问题被妥善解决了,Greep 可以预知地在这张超过一小时的专辑里填充了比以往更多的东西,拉丁爵士融合前卫摇滚的灵感从第一首歌开始就爆炸般铺散开来,以至于在没有明显器乐冲突下听感仍然满到溢出。由于不会做减法,我每次听到专辑后端都会开始产生听觉疲劳,这也正是它没能在此列表里排在更高位置的原因。然而另一方面,它随处闪现妙趣横生的小点子又让我有如上瘾般不断重复点开。当 The New Sound 发行之时,很多人搬出来了 Frank Zappa,Steely Dan,Mr. Bungle 来将其比拟,我不是很愿意去做这样的比喻。前者们的启发当然在,但 Greep 在这里做出来的真的是一种“新声音”,不算成熟,但充满冲劲的新声音。在 Post-Brexit 新浪潮已渐入式微的年代,我很欣慰 Greep 已经把自己的声音带出了这一浪潮的边界。顺带一提,我可能真的不太感冒 Greep 的人声,bm 前几张专辑我最喜欢的都是 Cameron Picton 做主唱的歌,这张我可能也最喜欢 Seth Evans 客串的那首…… 8. K2 / John Wiese - Multiple Density Helicopter 粗噪音 Harsh Noise

2023 年 11.25 至 12.02,Helicopter 的老板,Sissy Spacek 的 ½, John Wiese 跑到日本玩了一周,这一周过得极为充实,他在不同的城市里演了四场独奏,每场都有小有名气的实验乐手前来捧场,剩下的三天压轴是他和日噪老前辈们的三场二重奏。九个月后,Helicopter 同时发行了这三场的录音,分别是和 T. Mikawa 的 Live at 落合 Soup,和 Merzbow 的 EKA Varna,以及和 K2 的 Multiple Density。三者各有其特质,和美川俊治的合作细腻而迷幻,和秋田昌美的合作广袤而激进,但我没想到的是我最喜欢的会是Wiese 和草深公秀的这个录音。

其实 K2 和 Wiese 各自的录音室专辑我喜欢的都不多,时常感觉在录音室里不是很能放得开。但 Multiple Density 在现场完全即兴的环境里,两个人彼此激发出了最猛烈的攻击性,基本满足了我对于粗噪音现场的终极想象。总长四十分钟的两场噪音袭击没有给出一刻喘息的机会,从第一秒钟强度始终处在最高点上。虽没有机会看到现场,但我猜想 K2应该是负责模块硬件打底,快切音墙不断颤动出颗粒感,Wiese 大概是配合电脑点缀上变化莫测的高频声响。两人的角色或许在演出的过程中有所切换,但始终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对于器件的充分了解让两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展示各种素材,没有任何时刻让人感到枯燥或难以忍受,还时不时出现神来之笔的音色质地。哦对了,这场演出来暖场的是望月治孝 + 川島誠…… 7. Sarah Davachi - The Head As Form’d In The Crier’s Choir Late Music 嗡鸣 Drone | 当代作曲 Modern Composition

盼望多年,今年下半年终于有幸看到了 Sarah Davachi 的现场,在硕大的音乐厅里她一人用合成器和磁带演奏了今年她两张新专辑 The Head As Form’d In The Crier’s Choir 和 Music For A Bellowing Room 的组合。第一次,我在视觉上体会到了她的音乐里仿佛带着神性的移动光亮。只不过,自从 2022 年的 Two Sisters 起,这道圣光开始变得逐渐变得暗淡,变得静止,化为远处一点微暗之火。The Crier’s Choir 在我看来或许可以作为 Two Sisters 的续作来欣赏,早些年 Davachi 对于调性的探索被弱化,音符的界限被模糊,本就哑光的旋律被融合并延申直到失去焦点,使人在无重力的黯淡空间里飘浮。

和 Music For A Bellowing Room 几乎是声音装置艺术的完全静止相比,The Crier’s Choir 还存在 Davachi 系统性在不同器乐间的尝试,除去管风琴外,也探索了弦乐,铜管,木管,合成器,甚至声乐(完全没察觉到)的低频嗡鸣合理性。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声场漫游的末尾,旋律线逐渐开始变得明晰,收尾曲 Night Horns 中出现中高频旋律线的那一刻,那遥远的火光仿佛突然蔓延扩散到了整个声音空间,第一次听到时给我带来的震颤是难以用语言阐明的。即便专辑里都是独立的作曲,我愿意相信曲目的编排是有意在长时间的铺垫下,使得声音之光在这一魔幻瞬间点亮的。 6. Brodequin - Harbinger of Woe Season of Mist 残酷死亡金属 Brutal Death Metal

田纳西的死亡金属 Brodequin 已经二十年没有出过新作品了,他们在 2000 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 Instruments of Torture 注定是残酷死亡金属历史上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录音低沉压抑且粗粝,丝毫不给人喘息的空间,而 2004 年的 Methods of Execution 在维持了强度的前提下意外地把吉他录制得更贴近瑞典死亡金属,使得 riff 线更加明晰。在此之后 Brodequin 就消失不见,直到今年带着第四张全长回归。听多了残死专辑里极其肮脏混沌的混音之后,Harbinger of Woe 的 “正统” 让我一下子感到了不适应。但两三首过后我就意识到,这样清晰立体的音色丝毫没有削弱 Brodequin 的残酷,而是把攻击性表现得更加直截了当,且能够充分突出 riff 的写作能力。在这张专辑里,没有任何前卫或是技术的展现,没有中速段落和明显的节奏变换,唯有接连不断的精彩 riff 和半小时一点喘息都没有的高速 blast beats。如此扑面而来的简单有效直拳胖揍其实在残死乐队里很展现乐队功力,在如今的乐队之中除去 Brodequin 可能也就仅剩同样沉寂了近二十年仍毫无动静的 Disgorge 了。

5. Rafael Toral - Spectral Evolution Moikai 氛围 Ambient | 电子原音 Electroacoustic

氛围音乐整体来讲能给人带来新鲜感是个比较罕见的事情,熟知于 Rafael Toral 早期利用吉他谐音来创作氛围的手段,我也未曾期待 Spectral Evolution 会让我对氛围音乐在根本上产生不同的看法。我还记得在二月专辑发行的那个周五,我本打算将其作为一张助眠专辑来使用。其开端确实也是一片宁静协和,然而仅两分钟过后,铺底的低频嗡鸣声响起,越来越多有如雨林群鸟的微声调杂音编织成一张声网,嬉笑玩闹后又与嗡鸣的谐音汇成一条河流。我很快便断定这绝对不是应当伴我入睡的音乐,一方面,Toral 游走于和谐与不和谐的音符一定会让试图睡眠的我感到头痛,另一方面,这是我从未听到过的一种氛围声响,应当在更加专注的环境中感受。

Spectral Evolution 神奇的一点在于,如果没有任何介绍,我很难猜到这里千奇百怪的电声音色几乎全部是用吉他和贝司演奏出来的。Toral 二十几年来对于吉他和自制电子乐器的音效钻研实验被广泛应用于专辑的各个层次,他本人的爵士背景有助于他做出大量剑走偏锋又妙趣横生的电子原音即兴段落,又不偏移与和谐主体。我想大概未曾有人试图使用吉他来展现雨林的田野声景,太过具象则会刺耳不堪,太注重谐音本身就无法展现创作意图,Spectral Evolution 可以做到用丰富的音乐词汇自由穿梭于抽象和具象的意象之间,汇聚的成果比任何我能想象的可能性都更精彩。 4. Laura Marling - Patterns In Repeat Partisan 民谣 Folk

Laura Marling 的每一张新专辑的发行,都在以一个稳定的步速让我重新爱上她的声音,也在提醒我她仍是我这个时代我最爱的民谣音乐人。从九年前第一次听到 Marling,她的每一张专辑都在蜕变,作为她的同龄人的我似乎也和她一起成长,每个新阶段都最适配于我彼时的人生心态。Short Movie 时期的她风趣锐利,Semper Femina 冷感自省,Songs For Our Daughter 想象未出世的女儿而作自此变得温和,而最新的 Patterns In Repeat 正式献给自己去年出生的女儿,写作进一步变得柔顺醇厚。

在这个期间里她的编曲一直在做简化,新作里彻底省去了鼓的编排,抹去棱角,只剩下必要且精致的吉他与弦乐和她的轻声吟唱。首次加入的一点家庭录音,让曾今 Semper Femina 里如此性冷淡的 Marling 前所未有地贴近了听者。她的歌词也变得更直白而诚实,有一种成熟过后的真诚格外动人。如此极简的编排主题进一步凸显出了她对旋律更认真的雕琢,专辑发行的十月正是我对音乐里的温度体会最敏感的时候,气候骤冷之时听到 Patterns 和 Lullaby 巧妙的转调是我彼时最有幸听到的声音。 3. Choi Joonyong / Devin DiSanto - Strange Skills Erstwhile 声音艺术 Sound Art | 具象音乐 Musique concrète

去年某个时刻,我读到了一篇 Devin DiSanto 在 Tone Glow 的采访,他谈到了对于激浪派和 George Maciunas 的爱。激浪派之所以吸引他,在于那些表演充满谜团的记录方式。你能听到动作,你能听到观众,却毫无概念当场究竟在发生什么。那个 “到底发生什么了” 的问题和揣测让他感到兴奋。这正是我为 DiSanto 音乐所吸引的原因。在未看到他的表演视频之前,他和 Nick Hoffman 在 Erstwhile 的发行 Three Exercises 也一直让我提出相同的问题。在堪称世界上最激进的实验厂牌中,Three Exercises 也算的上是最 “莫名其妙” (褒义)的专辑之一。几年过后,他和韩国噪音艺术家崔峻溶的一次表演记录 Strange Skills 用类似的方式创作出了声响上更迷人的作品。

Strange Skills 有趣的点在于,比起说是 “音乐”,自身更像是一次 “行为” 的记录,然而有别于大多数行为或表演对于视觉的绝对侧重,除去内页几张照片的线索,这里视觉的呈现是不存在的,而所有的行为是为了声响听觉的合理性而服务。如果用文字来描述,你可以说 Strange Skills 是 Choi 和 DiSanto 双人 “演奏” 一台钢琴。只是这里没有敲击琴键的声音,而是拆解钢琴和对于钢琴琴身声响的摸索。从现场的照片能窥视到,两人在钢琴周围使用了铝箔,保龄球,台球,振动元件等器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达成了对于激浪派 Annea Lockwood 烧钢琴或者噪音艺术 The New Blockader 锤砸钢琴的一种致敬,但又做到了声音空间上广度和趣味性大得多的开拓。专辑第一部分的录制和混音对于现场空间互动的立体展现实在令人大开耳界。 2. أحمد [Ahmed] - Giant Beauty fönstret 自由爵士 Free Jazz

Ahmed Abdul-Malik 是一名在六十年代初执着于追溯自己阿拉伯 / 非洲音乐源头的纽约爵士音乐家,他演奏贝斯或乌德琴,把阿拉伯音乐气质在调式爵士里融合到天衣无缝。أحمد [Ahmed] 是几十年后在伦敦成立致敬 Ahmed Abdul-Malik 的自由爵士四人组。愧疚地说,由于名字,曲目,和封面造成的混淆,我今年年初才开始意识到两者并非同一个体,自此解决了两者风格迥异给我带来的困惑。Ahmed Abdul-Malik 的爵士乐优雅工整收放自如,他在想象东非的文化如何能与爵士交融;[Ahmed] 的爵士乐热烈奔放自由本能,他们在想像把 Abdul-Malik的爵士语言彻底交给身体,能缔造出怎样的可能性。

2024 年,[Ahmed] 在同期发行了 Wood Blues 和包含五张现场的 Giant Beauty,两个发行难分高下,但后者毕竟有四个小时的体量,听着更叫人大呼过瘾。形容 [Ahmed] 的演奏最准确的词我认为是 “大汗淋漓” ,每个现场都起源于 Abdul-Malik 的标准曲式,从冷静的控制开始逐步走向失控,爵士的框架被撕扯开来,演奏变成下意识的反应,用不了多久强度已经拉满,现场变成一团混乱。在这样的现场里,听众的响应一定也是失去理性的,即使在工作时听,这些录音都会让我的肢体失去控制。后来在读到关于 Giant Beauty 的采访时得知,这样的 “大汗淋漓” 体感正是当时乐手的真实体会,八月的斯德哥尔摩热得出奇,四人组连演五晚挥汗如雨,演到兴起乐手是超越所有技巧和理论仿佛变成了马拉松运动员(温度和体能让他们每晚只能演奏一曲),那种躁狂和焦虑感,汗水混着血液,全都被封印进了音乐里。 1. Cindy Lee - Diamond Jubilee Self Released / Superior Viaduct 独立摇滚 Indie Rock | 迷幻流行 Psychedelic Pop

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的年度专辑居然会和 Pitchfork 撞车,但想罢也没有哪张比 Diamond Jubilee 更配得上我心目中的头名了。Cindy Lee 是 Patrick Flegel 的个人计划,他们也曾是低保真独立摇滚 Women 的主音吉他和主唱。Women 解散后,Flegel 带着他们的独有气质向着一个更暗黑深邃的方向行进。Cindy Lee 的前几张专辑都散发着诡谲的地下室荧光,实验和噪音的元素时不时闪现,使人宽慰的旋律之间徒增几分不安和魅惑。令人意外的是,时隔四年的新专辑 Diamond Jubilee 把这些实验全部舍弃了。专辑发行也采取了与当前商业模式背道而驰的方式,突然公布一张体量巨大,32 首歌总时长两个小时的双专辑,数字版不上线任何流媒体,开放免费下载。几个月后,实体专辑由 Superior Viaduct 发售。

我曾以为使得 Cindy Lee 脱颖而出的是他们的怪奇实验元素,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回归更 “传统” 的迷幻流行之后,新专辑居然实现了质的飞跃。聆听 Diamond Jubilee 的时刻我总是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整体顺滑的流动性让我很难挑出专辑有哪首特别突出,但也没有任何一首感到多余。专辑保留了低保真的制作方式,带来一种铅黄电影的怀旧感。虽然在风格上毫不搭边,Cindy Lee 给音乐上的一层 hypnagogic 滤镜竟然会让我不时联想到双峰的原声,他们都有一种不符合时代的错位感,颓靡又使人沉醉。随着专辑的推进,Diamond Jubilee 的曲风越发甜美梦幻,尤其到了 CD2 的中段时,我就像是在一个发烧梦里越陷越深,这种感觉太迷人了。
下面是十张归档 / 再版类发行。
Charles Gayle / Milford Graves / William Parker - WEBO Black Editions Archive 自由爵士 Free Jazz | 自由即兴 Free Improvisation

Gastr del Sol - We Have Dozens of Titles Drag City 实验摇滚 Experimental Rock

Ghost - Ghost Drag City 迷幻摇滚 Psychedelic Rock

Skin Crime - Audio Pathology Hospital 粗噪音 Harsh Noise

High Rise - Disturbance Trip Black Editions 噪音摇滚 Noise Rock | 迷幻摇滚 Psychedelic Rock

William Basinski - September 23rd Temporary Residence Ltd. 氛围 Ambient

Bernard Parmegiani / François Bayle - Divine Comédie Recollection GRM 具象音乐 Musique concrète

Suzanne Ciani - Buchla Concert at Galeria Bonino New York April 1974 Finders Keepers 前卫电子 Progressive Electronics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 Further Selections from the Electric Harpsichord Blank Forms 极简主义 Minimalism | 嗡鸣 Drone

Alice Coltrane - The Carnegie Hall Concert Impulse! 先锋爵士 Avant Garde Jazz | Spiritual Jazz

(据说实体压盘灾难但内容本身还是太好了)
今年离世的对我影响深远的音乐人:
Phill Niblock (1933.10.02 - 2024.01.08)

Steve Albini (1962.07.22 - 2024.05.07)

Dean Roberts (1975.03.24 - 2024.08.10)

James Chance (1953.04.20 - 2024.06.18)

Sawako (Sawako Kato, 1978.05.27 - 2024.03.31)

Ka (Kaseem Ryan, 1972.08.11 - 2024.10.12)

Damo Suzuki (Kenji Suzuki, 1950.01.16 - 2024.02.09)

谢谢阅读,我们来年再见。

-
豪小郭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30 00:54:44
-
shadowbreak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6 13:08:22
-
西高地淅沥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5 11:50:21
-
Sola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5 00:49:21
-
豆友244287444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23:43:47
-
Sprawl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23:21:29
-
泥洹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21:13:25
-
豆友ENKpzXQHi8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9:47:10
-
Ezra Blak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8:18:40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7:16:02
-
上哪范玉欣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6:17:53
-
猫爱吃冻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6:04:45
-
海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6:01:20
-
Pabl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5:51:50
-
虚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5:35:52
-
阿斯特里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5:32:24
-
__3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5:21:15
-
银友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5:00:29
-
Ner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4:45:43
-
神话之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4:41:39
-
INNK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4:30:02
-
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4:07:07
-
np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4:05:05
-
蹦擦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58:24
-
granite_sil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56:43
-
villainproduc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52:05
-
侍酒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51:31
-
Jay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50:00
-
不为什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44:41
-
eupho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42:04
-
12+27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39:44
-
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4 13: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