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镇生活实录
查看话题 >在尼斯生活的三天里
忘了确切的起点是什么,或许是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是某个旅行节目,但我可以追溯到的是,我初中毕业所有填写过的同学录里,你最想去的地方一律写的法国尼斯。

中间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这么多人,2024年9月18日,我终于来到了尼斯。

还在飞机上,我就已经确定天气不是那么美妙。但海仍然是那片蔚蓝海岸,像是奶蓝色的气泡水。

果然出机场就在下雨,因为机场只有十次公交卡,所以先免费坐到了Grand Arénas站,在这里下车后买了公交卡。然后重新上了电车,其实已经提前做了攻略,知道我要下的Port Lympia在电车的终点站。但谨慎的我上车后找了一个带小孩的姐姐确认,她英语不太好,但很热情地告诉我电车不能直达,让我在前面不远处下车,走到海边转坐12路公交车。然后我就开始在雨中穿行崎岖不平的各种路口,在雨中打开行李箱找雨伞,拖着大箱子下车上车。12路是一直沿着尼斯海岸线行驶的,但因为下雨,海面看起来有些阴沉,开局不利的我也不太有心情欣赏。
一天后我熟悉了港口周边才发现,其实我只需要待第一辆车上坐到终点站下车就到了。那是后话,anyway,我在经历各种折腾后到,疲惫、湿漉漉、饥饿地达了民宿。
安顿好后洗了澡,我轻装简行出门觅食,准备走路去吃一家之前在巴塞遇到的韩国朋友推荐的越南pho。这时候天没有下雨了,我浑身干燥温暖,热水澡也洗去了大半的疲惫,终于有心情探索一下尼斯。
Lympia 港口,云浓得像要拍魔戒。

也因为阴天,虽然是好看的建筑,但仍然缺了点什么,抬手拍照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走着走着,天空突然漏出了一线夕阳,那种感觉终于来了,咔嚓定格。是了,尼斯怎么能没有阳光呢,这是蔚蓝海岸呀。

走了四十多分钟(谷歌地图显示步行半小时,这次旅行全程都是这样,谷歌地图估算的步行时间我就得加上一半,可能是欧洲人腿长走路快吧)终于到了店里。店是几个越南阿姨开的,跑堂负责沟通的是一个越南年轻小伙子,刚走进去就闻到了熟悉的亚洲食物的香味,令又冷又饿的我食指大动。但是很崩溃的是,店里只收欧元,但我只带了信用卡,之前在巴塞罗那visa畅通无阻让我产生了盲目自信,没有提前做谷歌地图的评论攻略,其实评论有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一点。
我试图跟店员沟通,他听说我没有带欧元,问我是否有越南盾,越南盾也可以收。我当然没有,我又不是越南人。干坐一会儿后,实在不愿白跑一趟的我开始在店里求助换现金,听到有说中文或者看起来像中国人的,就厚着脸皮过去问,excuse me,are you Chinese?第一桌中国人说自己没有多的现金,第二桌人说不确定自己的现金够吗,要给自己付完钱后才能答复我。结果还在跟第二桌人沟通的时候,旁边桌的男生主动说他有多的现金。终于,我以8的汇率给他微信扫款换了50欧现金。谢天谢地,感谢无处不在的中国人。
终于换到了钱,我点了13.9欧的牛肉粉,价格接近我在越南吃的十倍了,但在欧洲这百分百物美价廉。粉的口感类似潮汕粿条,我不太惯这种软塌塌易断的口感,但汤头真的很鲜, 调味完全符合中国胃,吃掉所有牛肉,喝掉所有汤已经很饱足了,是我在欧洲吃到的最好吃的一餐。

吃完后换了一条路走回民宿,路上人不多,而且有看到流浪汉,所以我全程警觉,一个劲走路,没有掏手机拍照。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天还是阴阴的。路过很多漂亮的建筑。尼斯和巴塞罗那建筑风格不一样的一点是,巴塞罗那突出的是圣家堂、奎尔公园那些雄伟的景区建筑,居民区则中规中矩,尼斯没有那么高大的标志性建筑,但街边的每一栋房子都是那么精致,小而美。



我先去了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Cathédrale Saint-Nicolas de Nice。这是一座东正教教堂,所以风格偏俄罗斯教堂,教堂里面卖的小商品也是俄罗斯套娃什么的。



坐在教堂边的椅子上玩了一会手机,又跟教堂前草坪上奔跑的小狗玩了一会儿。然后去吃早午餐,关于这家小店我去了2次,也专门给它写了一篇文章La Coccinelle
从店里出来后,珍贵的阳光终于赏光露面了,我奔向了海边。





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对这一次的地中海北岸之旅已经别无所求了, 无论后面几天遇到什么, 我都对地中海的款待充满感激。

真的就是拍得停不下来,在重庆的冬天,敲下这些文字的我,好想立马奔回尼斯的海边躺着。

太阳一出来,海边立马就充满了生机:晒太阳的,跑步的,骑车的,游泳的,抱着桨板下海冲浪的,尼斯完全成为了那个南法海岸度假城市。




连海鸥都出来晒太阳啦。

看了好久的海,终于起身去城堡山。



按照谷歌地图的导航,我一直爬山呀爬山呀爬山,怀疑我回到了重庆。


终于爬到了半山腰,尼斯全景徐徐在眼前展现。

天哪,南法真的太美了。


继续爬呀爬呀爬,终于登了顶。
往回看,是明媚的山景。

往前看,是梦幻的海景。


这次出来,我真切的感受到,国外的人是真少呀,哪怕是尼斯标志性景点,我也可以轻轻松松占据第一排的绝佳观景点,甚至还可以跟旁边的人保持几十厘米的社交距离。



这个画面完全就是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对欧洲最早的印象。大海、蓝天,美丽的房子。

我在那里久久流连,看海上的尼斯机场飞机起起落落。


看玻璃海。


看海滩上躺着的、海面上漂浮着的人们。

看彩色的屋顶,阡陌小巷。

看太阳下闪耀着的光,如梦似幻。

看悠闲的大海鸥,和悠闲聊天的欧洲人。

看了好久好久,终于舍得从山上下来。我正准备下那些长长的石阶时,突然听到旁边一对白人夫妇问另一对夫妇,电梯在哪里。那会儿我才突然想起,还是那个韩国朋友分明告诉过我,让我去城堡山记得坐电梯。我赶紧调转了头,跟着那两对夫妻去找电梯了。电梯可真快呀,我爬了老半天的,它不到一分钟就把我带下来了。
电梯出口是英国人大街那条海滨大道的街角,迎面就是一排万国国旗飘扬那里。


那里离Marché Aux Fleurs Cours Saleya萨雷雅集市很近了,我直接拐了进去逛市场。那会儿是中午一点多,但市场才刚刚开摊,很多东西都还没摆出来。

市集里主要卖一些薰衣草制品(因为离普罗旺斯近)、画作、小植物啥的。

比较特别的是看了一群黑人街头杂耍表演。


然后走着走着顺势就走到了尼斯老城区。


街巷很窄。



在教堂旁边的冰淇淋店买了一球冰淇淋,边走边吃。

出太阳后,这些彩色房子变得分外缤纷可爱。




童话里的可爱房子就是这样的嘛。



随便的背街小巷拍下来都很好看。

逛着逛着还是又回到了海边,躺在海边才是尼斯度假的真理和正义。

别人穿着比基尼,我包得严严实实,想要晒太阳,就把帆布包当枕头躺下了,但是又不喜欢直射面部的灼热感,于是支起来阳伞。我绝对是这片海滩的异类,但是这两三年来,我开始不惧于当异类,所以一切以我的需求和喜好来,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



躺着躺着,阳光晒得石子儿越发热乎,看着别人下水游泳我也心痒痒,可是没有带泳衣,游泳水平也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大海的考验。于是脱下鞋子和丝袜,小心翼翼的踩着石滩边缘接近海水,让海浪一浪一浪地打在我的脚丫上,玩了一会儿心满意足。


在海滩上海遇到了一个奇葩的事情,一个男的在海里装溺水,手在水面上拼命挥舞,一会儿大声呼叫,一会儿喉咙又发出嗬嗬嗬嗬的呛水的声音,还没等旁边的人过去救他,他又自如地自己游了起来。过了两三分钟,又开始“表演”,反反复复三四次。全海滩的人都盯着他,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后来,他上岸了,好巧不巧正坐在我旁边。我感觉自己都僵硬了,也不敢跟他有眼神接触,硬着头皮坐了两三分钟,我轻手轻脚地收拾东西躲到了另一边一个小姐姐那里。我跟她说,我被那个男的吓到了,她很理解地点点头,说她也觉得他很crazy。







躺得差不多了,又回到马路牙子上坐着,看海滩上一群teenagers踢球。我都纳了闷了,怎么欧洲这么多人没事干,青少年不上学吗大白天在海滩踢球,我民宿的住家跟她男朋友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周末九点钟在居民区除了遛狗的和溜娃的,街上根本见不着人,清洁工都没一个。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所事事可真招人恨啊,我们怎么越来越卷。


太阳晒得差不多了,我开始沿着英国人大道回Lympia。


沿途海景相伴,我怎么永远看不厌海呢,我真的太喜欢大海了。


回到了我的小小港口,晴天的港口色彩变得艳丽。

小船归港。


港口的一头是电车的终点站,路线另一头就是机场。

港口上来是一座小小的教堂,我走进去看了一会儿,有人在里面祈祷,或是做礼拜?


到了这会儿,想起自己还没吃晚饭呢,在Google收藏的餐厅筛了筛,最后决定去民宿主人推荐的一家日料自助。
然后又开始在各种巷子里穿来穿去。


欧洲人的阳台都小小的,但是他们好喜欢在阳台上看书聊天晒太阳。

又看到神气活现的海鸥,活像是车子的主人在巡视自己的财产。



走过各种路口,很小的巷子,二十米一个红绿灯,每个红绿灯都要等好几十秒。我在巴塞罗那还维持着国内的循规蹈矩,身边白人各种闯红灯我自岿然不动,然而尼斯的红绿灯太磨人了,又密又长,路上分明没有车子,等了几个红绿灯后,我终于不耐烦得跟着当地人闯红灯了。

到了日本料理店,还没有到营业时间,在门口排队,突然听到后面的一个当地男孩开始用中文打电话。好奇跟他聊天,才知道他妈妈是北京人,他在巴黎出生,现在住在尼斯。他基本看不出什么亚洲人的影子,虽然才读初一,但是就跟白人青少年一样,看起来跟十六七岁似的五官深刻、完全张开了。他说他这次考试考得好,他妈妈才奖励他来吃这家自助餐,平时是吃不到的。我听着好笑,他顶着挺成熟的小帅脸高高的个子,却领着乖乖小朋友的奖励,有种反差萌。
但是还是看得出是教养挺好的小孩,吃饭的时候他也坐我旁边,我中间去取餐的时候,拜托他帮我看一下包,后来发现他虽然吃光了自己的食物,也乖乖地等着我回到座位后才起身去拿吃的,有很认真地在完成别人的嘱托。

我吃完饭后,我又走到了海边,坐在I LOVE NICE那个地标拐角小广场上,看夕阳慢慢把天空染成绯红色。


滨海大道的灯光渐次亮起、连成一条线。


坐到有点冷了,才开始往回走。再次经过夜晚的电车站。

在民宿旁边的小超市买水买面包,发现法国人好喜欢酒,满满几柜子全是酒。


结账的时候,不知道为啥,一排只有两个人,另一排却大排长龙。我不明就里,自然选了短的队排,等着等着才发现好像不对劲。前面两个人好像都是homeless,他们一直赖在前台那里用法语不知道和收银员说些什么,猜测可能是想少付钱之类的吧。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这一排没有人,原来当地人都见怪不怪有经验了。买完东西就回民宿休息了。
第二天先去了埃兹小镇和摩纳哥,这一天的天气也非常好,好到我热得有点困倦。回到尼斯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多,雷打不动地先回民宿睡了个觉,然后接着出来闲逛。

嗯,不出意外,逛着逛着还是回到了海边。

去海滩边。

这地中海的蓝已经浸入了南法的灵魂里。


海比蓝色更蓝。

沿着英国人大道继续走啊走。


别的看不懂,但我看得懂NICE,We all love NICE.


在路边的充值机给公交卡充值,我和另外一个老爷爷都在这里捣鼓半天,好像充了又好像没充。


最后是在吃饭的地方遇到了一位中国姐姐,我让她帮我看了一下receipt,OK,确认没有充上。吃完饭后又去海边换了个机子,终于成功。好像每次到这家店 La Coccinelle都很开心。

吃完饭后,最后一次在海滩上坐着,我好像有点舍不得走了,下一次我坐着这里会是什么时候呢,十年后二十年后,还是永别。



虽然后面的行程还有3天,但是几乎都是在回程的路上了。我开始有了离愁,对悠长假期的不舍。




太阳落山,云彩染上了浅粉色,天空有一种少女漫般的梦幻色泽。
尼斯也在跟我告别呢。
Bonjour,NICE!
Au revoir, NICE!

-
黑道少女沈來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1 17:41:27
是盛夏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寻找嵌瓷 (1人喜欢)
- 香港|中西新旧之地 (2人喜欢)
- 我在卢浮宫赶大集 (1人喜欢)
- 世外仙境和奢靡赌城
- La Coccinelle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