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冬宫
中微子
今天的计划是冬宫。在早餐吃完和蒋同志决定走过去,因为其实就是900m的距离。冬日的圣彼得堡,9点仍然太阳还没有出来,街道上倒是人车都不少,气温也不太低,估计-5度左右,风有点大。我们手机的web版google map和国内版高德地图,对导航都帮助有限。不过跟着这个路痴的直觉,最终还是找到了冬宫广场。晨暮下的冬宫广场稀稀拉拉只有几个人,日光从地平线下射出来,翻越远处重重叠叠的建筑,把金光印刻在广场中圣彼得纪念碑顶高耸的雕塑上。

这正是自拍打卡好时候。我们在冬宫周围跑了一圈才发现她要11点才开门。既然还有2个小时,我们随便找个别的地方逛逛吧。冬宫的对面是总参谋部,右边是海军总部,貌似都是可以参观的地方。但是地图上显示附近还有普希金博物馆。作为一个对于普希金的了解,仅限于鸡汤“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这一句的普迷,一定是不能错过这个朝圣机会的。我拉上有点不太情愿的蒋按照不靠谱地图带路。我们穿过一个有几个黑色的人像作为柱子支撑高高的门牌坊,这疑似冬宫剧院。然后再绕过三两座无人值守的单位。见着一出有着音乐会广告的大门,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有好多进门。它也许是剧院或者艺术学校。这感觉是穿过了哈利波特的8又1/4车站,走出来就突然展开到了一条人多起来的街道。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垃圾车就差叫唤“倒车请注意”。快递小哥宁愿把大大的背包负载身上也不放在摩托的框里,体现一个态度一定要端正的正经打工人形象。时尚美女们也顶着黑黑的眼圈和大如蒲扇的眼睫毛进出沙龙做头发。抬头一看,正是早上10点,太阳还没有出来的很利索。 这时路边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庙。庙门有半圆形高大门廊,看上去很是巍峨。打开地图一对,哈哈,这是著名打卡点,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进去不要门票,真好。这是一个正在使用中的东正教教堂。主教们正在做弥撒。当地信众肃立当中,或低头十字,或伏泣于圣母玛利亚像前。Life is hard everywhere。 即便是粗大如警察者,也需要圣母妈妈的慰藉。这一点上,天主教和东正教貌似很成功,毕竟谁不会在妈妈的怀里哭泣呢?教堂没有圣以撒那么金碧辉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弥撒的范围很大。不像圣以撒,把绝大部分地方让位给游客,弥撒在一个小角落。这里游客都被排挤到角落,信众是主体。我们免门票,而且外面着实还是很冷,我们逛了很一会儿,硬是挨到快11点才溜达去冬宫。
此时的冬宫广场才热闹起来,参观的小学生团体叽叽喳喳的,这点倒是和国内的博物馆挺像的。我在一个小学生背包上发现了陆飞的贴纸,赶紧追上去拍了一张,告诉阿尔法远在异国他乡,他的爱好也不孤独。广场上也有俄服少女,不同的是这些盛装的女子是要收钱合影的,“合影一张500”,普通话是很标准。和昨天一样,我和蒋岚同志断然拒绝了这个正常合理要求,为拉低圣彼得堡旅游从业者对中国游客预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冬宫是一个三层白色建筑,窗户为绿色装饰。建筑本身大体是呈电子手表数字8的布局。由于就在河边,要不是这个广场,很难猜到这是一个皇宫,更像是一个博物馆,尽管她现在的确就是一个博物馆。安检装模作样的把我们的包扫描了一遍后来到购票厅,500卢布。
存衣、尿尿不提,进了检票点就开始我们的冬宫游览。各种雕塑在一楼的欢迎八方来客。作为一个猥琐油腻中年大叔,我突然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男雕塑都没有小鸡鸡,除了小天使。

小鸡鸡容易被碰断,这是最直观的解释。但是小鸡鸡的截面都不是碰断的痕迹,更进一步的证据来自一个疑似叫做“Hercules and the Nemean Lion”,狮子和男神打在一起,小鸡鸡部位是被狮子的身体保护的很好,可是仍旧没有。

另一还有证据来自不少在小鸡鸡的位置有一个深深的空洞,这断然是人工打的洞。

于是我猜有两种可能得解释,一个是男根和某种原始迷信有关,人们也许偷了去可以或者保佑平安,或着求子求福;另一个应当是来自敌人的恶意诋毁。前一个模型甚至能解释为啥小天使的鸡鸡得以保留,因为还没有成年的小鸡鸡,当没有相关的法力。然后我问了AI, 回答居然是因为万恶的基督教。摘抄一点知乎“很多罗马雕像上的生殖器部分被人为砸坏,主要就是因为神奇的基督教。他们对于古典时代留下来的裸露文化有很矛盾的看法。裸露的生殖器部分在后来的基督教文化中,有了某种邪恶的异教味道,只有被诅咒的人才赤身裸体。解决方案要么就是强行破坏了他们不喜欢的部分,又或者是填上了一块无花果叶作为遮挡。当然,具体是怎么操作,很多时候取决于当时教皇的个人兴趣,比如英诺森十世+教皇,就喜欢金属的无花果叶。”有点小失望,这个基督教解释的确可以解释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被凿了一个大洞的那些作品,但是对于Eros可以保留小鸡鸡却解释力不强,尽管你可以附会说小孩子整天在外面光屁股是常态,不存在羞耻。另外关于鸡鸡就是都有包皮,网上关于这个倒也有很多解释,我就不摘抄了。但是考虑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犹太教有割礼,基督教为什么没有?kimi的回答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在割礼这一仪式上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理解。犹太教中的割礼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标志,要求犹太男性在出生后第八天接受割礼,这被视为犹太人与上帝之间神圣契约的象征,同时也是犹太民族身份和信仰的一部分。割礼在犹太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宗教仪式,也是犹太男性成年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犹太社群的一员。相比之下,基督教并没有将割礼作为一项必要的教条。基督教认为,信仰的核心在于内心的虔信和对上帝的爱,而不是肉体上的标记。《圣经·新约》中提到,对于基督徒来说,受不受割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爱表现出来的信心。基督教废除了割礼制度,认为真正的割礼是心里的,关乎灵性而非肉体。耶稣基督和使徒保罗都强调了内心信仰的重要性,而不是外在的仪式。因此,基督教没有将割礼作为信徒必须遵守的宗教仪式。”但是这个解释很牵强。这些古罗马时期的雕塑说明在前基督教时期,罗马帝国也是没有割礼的。使徒需要再新约中专门去提这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足够的重要,而推广起来较为困难。毕竟要来一刀,而且地中海气候更加不容易康复。
我们在冬宫里面逛了一整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应该是每个角落。总体感觉就是藏品很多,也很全。例如中亚部分的收藏,在冬宫占有较大体量,而在其他博物馆这部分通常较为次要。也是看了这部分的展品,我才意识到这部分的历史的确相对来说是一个不仅仅是我个人,也是在历史学研究一样比较偏弱的地区。但是中亚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中东。作为中东地缘上的外围,又是连接中东和东北亚的桥梁,历史的混沌迷雾掩盖着怎样的星尘孕育?很值得深入的研究。可惜很多壁画,包括敦煌的一些壁画都是一块一块的,被他们播的七零八碎的,贴在墙上也看不清楚,没有做特别好的那个防氧化保护,基本上现在已经看不清楚了。

网上说有10大镇馆之宝,我们找到了4、5个吧,包括那个报时的孔雀。总体来说,精品不多。但是体量够大,也勉强跻身世界四大博物馆吧。
出去的时候天已经全黑,尽管我和蒋都累的走不动,但还是兴致勃勃的走回去酒店。夜晚圣彼得堡寒冷的风中开始袅袅的飘起雪来。路边小贩用流利的中文推销着小纪念品,路上的行人平静匆匆的走过,完全看不出仅仅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还有无数士兵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蜷缩在冰冷潮湿的壕沟中。这座承载着俄罗斯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冬夜,平静的见证着时间和过去几百年间无甚差别无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