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书过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
一,为什么很多人看了一本书(非虚构类)然后过一段时间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这本书自己看过但是说不出一二三?
1, 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被作者牵着走,认为作者能写一本书一定是很厉害的人全方位都超过自己,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没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实际情况,作者讲的好的地方没有真正去实践用起来,作者讲的不好的地方没有去批判和去查资料(检索阅读和主题阅读);
2, 从第一页到结尾,只是看一遍(分散了注意力);而应该是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开始,主动出击;
3, 只看了一遍,没有反复看,提炼出重点,求全(比如搞个思维导图出来就认为这本书看完了);
4, 没有复述和默写,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
5, 贪多求全,一次就搞定三个自己最感兴趣、有启发性的三个点就够了;
6, 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
7, 每天刷抖音、看微信,低价值的资讯充斥着大脑,没有耐心和注意力已经被切割了,平时没有思考的习惯,完成不了一本书的阅读。
二,库伯学习圈(自己的理解:别人的知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实践—实践之后再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
费曼学习法的科学性在于它通过输出(教给别人)来倒逼输入(学习新知识),这种“以教代学”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还能提升记忆效率。通过不断回顾和精简知识,学习者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需要时能够灵活运用。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步骤:选择目标领域、向别人复述概念、纠错后的再次学习、回顾和精简。
三,思考:成年人应该如何学习和思考(如何和工作、生活相结合)?对比和学生时代的学习的区别?更多的实践和更侧重自学为主,不是一味的只是书本知识。
四,继续阅读赛斯的书评,《个人实相的本质》
五,理解了为什么到那里都带着笔记本电脑,电脑的打字、学习、检索效率确实比纸质书要高(两者结合起来),比手机阅读深度更深(可以替代手机的很多功能,比如看微信的消息之类的),在办公室安静的磁场下,更能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一些东西
最近连载日记,本文节选自自己电脑写的9月1日日记部分,这就是记录的神奇力量,不是翻看早就忘了9月1日想了啥、学了什么。
码字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养生?养生之道 (2人喜欢)
- 你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制定自己的个人战略 (1人喜欢)
- 如何阅读? (2人喜欢)
- 如何做到早睡早起? (1人喜欢)
- 信念的力量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