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知识学(1804年第二次讲授):第一讲
知识学
第一讲,1804年四月16日
尊敬的诸位。[1]
在我们现在要一同开始的进取之路中,最为困难的便是开端:纵使是我将要(如你们所见)采取的那条出路——由考察开端的困难性开始——也有诸多困难。别无办法,只能大胆地斩断绳结:我请求你们接受,我将要言说的东西只是射幸于宽广的世界,仅仅适用于它而绝不适用于你们。
那便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我看来乃在于,生活在其中仅已是历史性的[WZ1] 、象征性的[WZ2] ,而现实的[WZ3] 生活却鲜见于此。思维[WZ4] 是生活不容小觑的一个构成部分[WZ5] 。当整个生活褪色成一段陌生的历史[WZ6] 时,思维也不能幸免于此。人们或许已经听说并牢记,人类除了诸般事宜之外还能够思考;是的,人们听说确有不少人思考了,其中一个人这样想,第二个人所思与此不同,第三与第四人又有各自不同的思考,也听说了其结果又是如何;——然而要下定决心亲身尝试一下此种思考却并非易事。——对于一个致力于将我们的时代[WZ7] 激发至这种决心当中的人来说,不便之处之一乃是,他并不知晓在何处可以找到、走向这些人。【90】不论此志士以什么指责人们,答复都是现成的:“这或许的确适用于别人,但并不适用于我们”;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并不算错,因为他们在那受到非难的思维方式之外同样也历史性地了解与其对立的[WZ8] 思维形式;而假若他们是作为后者而遭到攻击的,他们本又会在现在所否认的这一个思想中避难。举例来讲,如果有人像我现在这般议论,像我现在这般指责历史性的浅薄[WZ9] 、在至杂多者中的涣散[WZ10] 、相互矛盾的看法[WZ11] 、对一切的犹豫不决[WZ12] 以及对真理[WZ13] 的绝对漠不关心[WZ14] ;那么每个人都会保证在这幅图像中辨认不出自己、保证自己完全明白只可能有一个东西(单一体)是[WZ15] 真实[WZ16] 的,而一切与之对设者[WZ17] [2]必然为假;而假若这种对某一个[WZ18] 的依凭被抨击成教条主义的[WZ19] 顽固性和片面性[WZ20] ,这同一个人本是会自诩其怀疑主义的[WZ21] 全面性[WZ22] [3]的。就这个事况而言,我们只能又快又好地、一劳永逸地说明一些最为严肃的预设:存在着独力为真的真理,它之外的一切他异者无条件为假;这个真理可以被现实地找到,且它直接显明[WZ23] 为断然[WZ24] 真实,但其中哪怕至小的些许也不能历史地(作为一个他人之心智[WZ25] 的规定[WZ26] )得到理解[WZ27] 和分享[4],相反,占有它的人必须完全从自身之内自行将它生产[WZ28] 出来。讲授者只能给出洞察【Einsicht】的诸条件;这些条件只能由每个人在自身内得到满足,为此需要以一切能量将其精神生命投入其中,此后洞见[WZ29] 方能免于一切协助而自行产生。这里谈及的全然不是一个在别处已被得知的客体[WZ30] ,而是某个崭新的、闻所未闻的东西,对没有全面研习过知识学的人来说彻底未知的东西:要走向这个未知东西,人们别无办法,除非它在某人之内生产自身;但它只能在这个条件下生产自身——此人本身需要生产出某东西,即洞见之自我生产[WZ31] 的条件。【91】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决不能拥有我们所谈论的这个客体;而又因我们的讨论仅适用于该客体,此人便全无客体[5];对他来说,我们的一切言语都是对那纯粹空洞的无[WZ32] 的言谈,为此本身也只是空洞的声响、拟词的气息、单纯的空气振动,此外无他。——那么就严肃地把这些看作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绪论[WZ33] 吧。——
我还要增补一些内容,而它们全都[6]预设着这第一个绪论。尊敬的诸位,我想要通过这些话语[7]被视为一个已沉默的、已消失的人,而你们必须自己占据我的位置。现在起,在此集会中一切被思考的东西,仅因你们自己的思考而被思考;一切真实的东西,仅因你们自己的洞察而为真实。我已说过,还有不少绪论需要补充;而我将在本周的四次讲授[WZ34] 中致力于这个任务。鉴于已有的经验,我明确提醒:这些绪论不应与寻常的绪论一般,被视为内容[WZ35] 不甚重要的由讲授者所采取的单纯开场。这里要讲授的诸绪论自有其意义,且整个下文倘若离开它便仅是徒劳。它们旨在使你们的精神之目从它先前来回掠过的客体转而指向那个我们所要考察的点位[WZ36] ,甚至首先给予这个点位以实存[WZ37] ;它们应能向你们透露哲思[WZ38] 之技艺[WZ39] ,我们今后将在其中共同练习;它们应能一举使你们知晓和熟习一个思维之诸规则[WZ40] 及诸准则[WZ41] 的体系[WZ42] ,其运用会出现在今后的每个课时[WZ43] 中。
关于在这些绪论中要处理的诸对象[WZ44] ,我希望它们靠着少量的注意力[WZ45] 即可理解;但同时恰恰是针对,这个易理解性,已有的经验要求我对作一句补充。首先,绝不应讲这个绪论的易理解性的程度[WZ46] 、它所要求的注意力和研习[WZ47] 的程度套用到一般的[WZ48] [WZ49] 知识学上【92】,否则人们将来定会恼怒地感到受骗。此外,倾听并理解这个导论的人,已然对知识学拥有一个正确的、适当的、由原作者认可的概念[WZ50] ;但他由此亦尚未拥有些许知识学本身。单纯概念与现实的、真正的事情[WZ51] 之间的普遍区别[WZ52] ,在此例中尤甚。拥有概念自有其功用,比如使我们免于低估和错判我们所不占有的东西时的可笑;只不过人们不该以为,仅凭这份并不算罕见的占有就能成为哲学家:这样的人是且仍是智术师,只不过比那些连概念都并不拥有的人略少肤浅。
在这个对预先提醒的预先提醒之后,请让我们开始工作。
我自约讲授知识学。你们期待从我这里得到知识学。知识学是什么?
首先,我从每个人承认的东西开始,以其他人的方式向你们讲述:知识学无疑是可能的诸哲学体系中的一种,诸哲学中的一种。对它来说,这乃是根据定义的规则需首先给出的属[WZ53] 。
那么整个哲学是什么、一般[WZ54] 地被视为什么?或者用更容易提出的方式:根据对它的一般要求,哲学应做什么?
无疑是:展示[WZ55] 真理。但真理是什么?当我们寻找真理时,我们究竟寻找着什么?我们只需回忆一下,我们不将什么视为真理:当它既可以是这样,又可以是那样时;也就是观点的多样性[WZ56] 和可变性[WZ57] 。故真理是观点的绝对统一性【Einheit】和不可变性[WZ58] 。为了不至走得太远,我现在省略掉“观点”这个附加物【93】;哲学的本质即在于:将一切多样者[WZ59] (它们在生活的通常观点中把自己强加给我们)回溯到绝对统一体[WZ60] 。我已用寥寥数言谈论了这个本质,而现在的关键在于,要有力地而非浅薄地、以最为严肃的东西来看待它。一切多样者——即可以被区分[WZ61] 的东西、有其对立面[WZ62] 和对应物[WZ63] 的东西,断然没有例外。但凡仍然出现任何区分之可能性,不论是明确地还是潜藏地如此,任务便尚未完成。如果有人能在一个哲学体系所设定的最高者之中或之旁将任何一个差别[WZ64] 证为可能,他就反驳了这个体系。
正如上文所释,绝对统一体将其对立完全包含在自己之内,它是真相[WZ65] 和在己[WZ66] 不可变者[WZ67] 。
回溯到哲学家本身的连续洞见:他交互地通过多样者来把握[WZ68] 某一、通过某一来把握多样者。亦即,统一体=A作为多样者的本原[WZ69] 向他显明;反过来,多样者按照其存在根据[WZ70] 只能作为A的诸辖项[WZ71] 被把握。
这个任务是知识学和一切哲学共有的。一切哲学都或暗或明地欲求这一点;且若能历史性地证明某一门哲学并不欲求它,该哲学便被置于这样一个哲学性证明的对立面:但凡诸哲学想要实存[WZ72] ,它们就必须欲求这一点——因为对如其所是的[WZ73] 多样者的(在其事实中的)单纯领会[WZ74] 乃是历史学[WZ75] 。如果有人将多样者当作绝对唯一的东西【das absolut Eine】,这相当于主张历史学之外无物实存。如果此人又说,他想要另用“哲学”之名称呼的某个东西实存于历史学之外,他便陷于自相矛盾,并由此销毁了自己的所有言语。
现在,断然一切哲学体系都必须就渴求实存于历史学之外这一点达成一致。既然如此,首先浅薄地、历史性地看来,它们间的区别便仅仅在于其各自提出了什么作为统一体,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封闭在自己内的在己体[WZ76] (=绝对者[WZ77] ;因此不妨顺便一说,哲学的任务也可以表述为:对绝对者的展示)。
因此我愿说,如果浅薄地、历史性予以理解,各种哲学便可以得到区分。但是我们不妨继续深入。我要说:现实的诸有生者[WZ78] 对任何一个多样者的符合[WZ79] 在一般意义上只可能有一种,就此而言,本原之统一体在事实和真理之中也是唯一的【Eine】;因为不同的诸本原本会给出不同的诸辖项,从而给出完全不同的、内部无关联的诸世界;如此,对任何某东西的符合便不再可能。但因断然只有一个本原是正确和真实的本原,那便得出:只有一种哲学,即那个以该真实本原作为自己的东西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且一切其余的哲学必然是虚假的。——因此,如果提出了不同的诸绝对者[WZ80] 的诸哲学彼此共存,要么其全部,要么除了唯一的一个以外,都是虚假的。
可以进一步进行重要的推论:既然只存在一个绝对者,那么一门没有将该真实绝对者当作自己之物的哲学便全然无有绝对者,而只拥有一个相对者[ZW81] ,即诞生于其未能察觉的分离[WZ82] 的一个产物[ZW83] , 后者出于同一原因必然拥有其对立面;因此据其任务来看,这门哲学甚至未能将一切多样者(而恐怕只是一些)回溯到从属的[WZ84] 、相对的统一体上,更何况绝对的统一体;从而,倘若人们熟知哲学的真正任务并比这个体系更审慎地进行反思【reflektieren】,它便不仅可以由真实的哲学,甚至也可以由自身出发而受到反驳并表现出其欠缺;由此,诸哲学的全部区别就其统一之本原[WZ85] 而言都仅是临时地、历史性地而绝非在己地有效。【95】正因恰恰只能从临时的、历史性的认识[WZ86] 开始,我们便要返回到这个划分之本原[WZ87] 。知识学仍旧是可能的诸哲学之一。如今倘若它主张(当然它已经这样主张)自己全然不似任何先前的哲学,而是与之完全不同、崭新且自立[WZ88] 于己内,它便必须拥有另一个于一切先前者相异的统一之本原。先前者以什么为统一之本原?——顺便一提:此处我的意图并非讲述哲学史或卷入争论(在我看来可能会变得激烈)之中,而是逐渐向前地展开我的概念。对此我即将讲述的内容,不论其实乃任意假定、在历史上并无根据的东西还是在历史上确为真实,都将同样有效;而假若有此必要且有人关切,其亦能得到多余的证明。——我认为,从康德以前的一切哲学中能明确看出,绝对者被设定到存在之中,被作为物[WZ89] 设定入僵死之物中;物据称乃是在己体。(我可以顺便补充一点:即使是自康德以来,除知识学以外的所有所谓康德主义者以及对知识学的所谓评注者或推进者,都毫无例外地停留在这同一个绝对存在之处;而康德真正的、自然从未被明确说出的本原从未被理解:关键不在于人们如何称呼这个存在,而在于人们如何内在地[WZ90] 领会和对待它。人们总还是称其为自我【Ich】。但当人们将其原初地[WZ91] 客体化并与之异化[WZ92] ,它便无非是那个陈旧的在己之物[WZ93] 了。)而眼前,但凡人们愿意思索,每个人都可以觉察到,决然一切存在都设定了[对]自身的一个思维或意识[WZ94] :单纯的存在由此总只是相对于另一半([对]其自身的思维
)的其中一半[WZ95] ,据此又乃是原初的、更高的分离的一个枝节[WZ96] ,此分离仅仅对那不思索者和思维浅薄者消隐不见。由此,绝对统一体既不能被设定到存在之中,也不能被设定到与之相对而立的意识中;【96】既不能设定到物之中,也不能设定到物的表象[WZ97] 中;其应被设定到我们适才发现的、两者之统一体和不可分性[WZ98] 的本原之中,这个本原如我们适才所见同时也是两者之分离的本原;我们愿称其为纯粹的知[WZ99] 、在己的知,这也就是全然无客体的知,否则它便不再是在己的知而是需要其存在及客体性;其有别于意识,后者持续地设定一个存在,并为此亦只是其中一半。——这一点既已由康德发现,他由此而成为先验-哲学[WZ100] 的创立者[WZ101] 。知识学如同康德哲学一般也是先验-哲学,便在这一点上与之全然相仿:它并不把绝对者设定到物(迄今的状况)或主体性[WZ102] 的知(根本不可能,因为思考第二个枝节也意味着思考第一个枝节)之中;而是将其设定到两者的统一体之中。——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知识学是如何与康德哲学相区分的?——但现在我们继续讨论上一点。哪怕仅仅是这个最高统一体,若它真正内在地向某人显明,此人便已在这第一课时中得到对唯一可能哲学的本原之位置的一个洞见,而其全然未见于这个哲学时代;此人同时获得了一个知识学的概念以及一个理解它的导引,其亦未见于时代。人们获悉知识学将自身呈现为唯心论[WZ103] 之后,旋即作出结论:知识学将绝对者设定到上文所谓思维或意识中,后者作为其中一半与作为另一半的存在相对立;因此它与其对立面同样不可能是绝对者。然而此种对知识学的看法同时被朋友和敌人接受,且毫无劝阻他们的办法。
所谓改进者们为了找出一个场合来体现其进行改进的优越性,将绝对者从他们以为知识学所有的那一半转投入另一半中【97】;而自我这个语词却被保留下来,这可能是他们从康德和我(如果允许在康德之后提到我的名字)奉献给科学的生命中取得的唯一收获。
[1] SW 无
[2] Cop. 与之反对的东西
[3] SW 多面性
[4] SW eintheilen
[5] SW 无着重
[6] SW 无处不
[7] Cop. 从最后这句话开始
[WZ1]historisch
[WZ2]symbolisch
[WZ3]wirklich
[WZ4]Denken
[WZ5]Bestandtheil
[WZ6]Geschichte
[WZ7]Zeitalter
[WZ8]gegenüberstehend
[WZ9]Flachheit
[WZ10]Zersteutheit
[WZ11]Ansicht
[WZ12]Unentschlossenheit
[WZ13]Wahrheit
[WZ14]Geichgültigkeit
[WZ15]Eins
[WZ16]wahr
[WZ17]das Entgegengesetzte
[WZ18]das Eine
[WZ19]dogmatisch
[WZ20]Einseitigkeit
[WZ21]skeptisch
[WZ22]Allseitigkeit
[WZ23]einleuchten
[WZ24]schlechthin
[WZ25]Gemüth
[WZ26]Bestimmung
[WZ27]auffassen
[WZ28]erzeugen
[WZ29]Einsicht
[WZ30]Objekt
[WZ31]Sicherzeugen
[WZ32]Nichts
[WZ33]Prolegomenon
[WZ34]Vortrag
[WZ35]Inhalt
[WZ36]Punkt
[WZ37]Existenz
[WZ38]Philosophieren
[WZ39]Kunst
[WZ40]Regel
[WZ41]Maxime
[WZ42]System
[WZ43]Stunde
[WZ44]Gegenstand
[WZ45]Aufmerksamkeit
[WZ46]Maaß
[WZ47]Studium
[WZ48]überhaupt
[WZ49]überhaupt
[WZ50]Begriff
[WZ51]Sache
[WZ52]Unterschied
[WZ53]Genus
[WZ54]allgemein
[WZ55]darstellen
[WZ56]Mannigfaltigkeit
[WZ57]Wandelbarkeit
[WZ58]Unverändlichkeit
[WZ59]das Mannigfaltige
[WZ60]Einheit
[WZ61]unterscheiden
[WZ62]Gegensatz
[WZ63]Pendant
[WZ64]Distinktion
[WZ65]Das Wahre
[WZ66]an sich
[WZ67]das Unveränderliche
[WZ68]begreifen
[WZ69]Princip
[WZ70]Seinsgrund
[WZ71]Principiat
[WZ72]existieren
[WZ73]Als solch
[WZ74]auffassen
[WZ75]Historie
[WZ76]Ansich
[WZ77]Das Absolute
[WZ78]Das Lebendige
[WZ79]Übereinstimmung
[WZ80]Absoluta
[ZW81]Das Relative
[WZ82]Disjunktion
[ZW83]Produkt
[WZ84]untergeordnet
[WZ85]Einheitsprincip
[WZ86]Erkenntniß
[WZ87]Eintheilungsprinzip
[WZ88]selbstständig
[WZ89]Ding
[WZ90]innerlich
[WZ91]ursprünglich
[WZ92]Sich entfremden
[WZ93]Ding an sich
[WZ94]Bewußtsein
[WZ95]Hälfte
[WZ96]Glied
[WZ97]Vorstellung
[WZ98]Unabtrennbarkeit
[WZ99]Wissen
[WZ100]Transscendental-Philosophie
[WZ101]Stifter
[WZ102]subjektiv
[WZ103]Idealismus
版本: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14 04:17:42
-
Sintho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6 22:44:34
-
吴佩孚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2 08:27:21
-
Wal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19:16:57
-
Anicc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15:53:44
-
豆友17638371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15:50:06
-
A=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12:40:38
-
地上丝绒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11:41:52
-
豆友17446928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9 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