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传播学的世纪
围观整个京东事件,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京东最初就是和一群脱口秀演员合作搞一次活动,
也不是代言,最后信息传播之后变成「京东故意找杨笠代言气男性用户」。
杨笠挺不幸的,几年过去还跟「普信男」这个标签紧紧联系在一起。扁平化的标签可以在传播中占据优势,
但是扁平化压缩了人本身。被标签化已经很倒霉了,更不用说只有一个标签。哪怕汪精卫,
除了大汉奸这个标签,至少也会记得「引刀成一快」这个标签。
网络传播一个(在我这个冷酷无情的人看来)有趣的特征就是混沌,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东西传播得足够广之后会带来什么。感觉以后可以搞 PDE 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
人类群体行为也很有趣。我们抽象一下,一个人因为某家公司的某种行为不满而取消对这家公司的支持,
这很正常,没有人能说这不对。再进一步,他跟周边的人宣泄情绪,发表一些看法,也不是问题。
但是进入网络这个放大器之后,问题就会变得复杂,情绪会互相共鸣、放大,最后看起来是大事。
为什么「看起来是大事」?主要是我今天看了一下京东纳斯达克的股价,微微升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