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七七一夜
当我开始对环境不满的时候,就想到“进化论”。当觉得不能这样的时候,又想到“拉马克学说”中的遗传表征。是适应环境,还是个体反骨,“理论仔”总有理论依托,不管这个依托是多么假大空、空中楼阁,还是有点心理安慰重要。中年的可怕标志之一,就是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什么东西,又觉得自己不可能再成为什么新角色,不能再实现更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固步自封在那里。
阿森纳的战绩越来越好,越来越实用,防守越来越好,从十几年前就饱受诟病的中卫,到后腰,现在都拥有这么多稳健、勤奋、才华横溢的球员。一次次克服心魔,补强关键位置。如果说塔帅治下的这支球队,和之前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变得更加坚毅,把华而不实和沽名钓誉的那些东西都褪掉了。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娜娜球迷扭曲的心态中,就是把这种“忸怩”和小知识分子的惺惺作态、怀才不遇,当作自己的标志的。而这些年来,无疑是看到了球队的蜕变,没有激烈的阵痛,而是通过一场场的比赛,看到球员的成长,整个技战术的成熟。在为目标去扫平障碍,扫平一路上的炸弹,扫平问题球员,扫平球队财务的问题,扫平更衣室的氛围。即便是拉姆斯代尔这样的救火队长,极大改变了球队后防气质的球员,在不够“隐忍”的时候,在脚下处理球成为薄弱环节,不能和后场出球的战术想匹配的时候,依然也被扫平。少了人情味,但是为了球队整体的目标,这些冷酷无情也让球迷不忍看,只得侧过脸去。
史密斯·罗也是一样,即便是自家太子。在暴露出了受伤风险之后,还是客观地觉得不应该在首发体系之中。左后卫的定时炸弹、廷贝尔的受伤风险,就值得再补一人,即便廷贝尔伤愈复出,但是左路有必要被重仓。这也是一支成熟而无情的球队必须要做的。像皇马这样的球队,球员都要平等面临着轮换,新鲜血液源源不断,逼迫着球员放下功劳簿,放下各种光环。到了年纪,就没有长约,到了年纪就要走。巴塞的问题、切尔西的冗余,都很难说不是薪资结构带来的祸患,而这种危险解除的唯一方式,似乎不可能是顶薪球员妥协,只能是功勋离队,小鬼练级出道。
假如没有opta这样的足球数据公司,那么肯定很多球员的身价都要被埋没,一些除了射门、进球、助攻,其他的数据都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出来的。预期进球数、预期被进球数、射门与转化效率、抢断成功、重新夺取球权、打入进攻三区的次数、球员跑动距离和热力图。这些都无疑是当代用来评价球员最有意思的支持,布莱顿的老板是博彩公司,他们在看人时就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这一套模型就是有意思的东西。


而这些数据提供的谈资,有一点像会计彼此在谈论公司的财报。什么比率又如何了,什么比值怎么样了,这些在充满荷尔蒙和情绪的比赛场上下,都是异类。《橘猫看球》、《两线之间》这些业内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还是弥补了很多视角的差异。比如国足的诸多观点,身体和技术论(训练技术,似乎是唯一一个我可以和这个行业沾点边能做的了)、体制论、联赛论、青训论,这些观点之下,还是会有董路、杨旭这些躬耕入局的人,真正去趟这个河。 这个是更有意义的事儿,为整个大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集。
成为分母又怎么样呢。谁还不是成为其他地方的分母呢。以后也会成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