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会引领我们前进的
关于过去与本我,将来与恐惧,还有一首《菩提偈》。
在与朋友书信联络中,李小龙不止一次写过:
我的计划和奋斗目标是找到生命的真谛——内心的平静。
我们常常执着于高低能量的差异以及使用,而忽略平静的力量。
在平静中,我们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定,而这些抉择,将会长久地影响人生幸福度。内心平静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我们如何组织人生无数个瞬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在时间维度上来说,影响平静的既有过去,亦有未来。
过去与未来合谋,在我们心里滋生了恐惧,引出无限躁动。
比如,找捷径、找窍门这种基于过去经验的思维,就是一种粗暴地跳过当下、只想要结果(追逐未来)的尝试。结果当然重要,它是世俗意义的成功的一种具象的衡量标准。
但它会让我们浮躁,会让我们本末倒置,会让我们忘记自己是谁。
关键隐藏在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当下。
只有与当下建立足够紧密的连接,连接本身就能够让人的能量得到持久强烈的提振。
恐惧也会消失。
注重与当下的连接,是人能否获得长久稳定的内心平静的一种重大心态转变。
当你真正地与当下连接,成功与失败的概念也会消散,不存在所谓成功的过程,也不存在所谓失败的过程,就只有过程本身在中立地存在。
去感受这种中立。
当生活发生一些无法解释的情况时,多数人的自然反应是尝试对其作出解释(或牵强或合理),就像古时人为了应对超自然现象而创造神明一样。这是过去经验在试图维稳我们的精神状态,尝试得出某种有意义的结果(揣测未来)。
但一旦开始解释,就会有分离心,中立就会偏移,人就会与当下断了连接。
恐惧和痛苦过于强烈,想要找到一个精神避难所,是人类本能。但这并不是唯一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中立地感受当下,无论这会引来如何的恐惧和痛苦。
因为它同时也会带来平静。
平静会引领我们前进的,并最终驱散人生的这些恐惧、躁动和痛苦。
连接当下,不仅能让我们得到因为专注而带来的平静,更重要的是,这种平静能够让我们与生活融为一体,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我,这时候本我意识会完全消融(即过去失去了影响我们的力量)。
我不再是我,生活也不再是独立于我而存在的一个东西,不需要去对抗,就只是纯粹到活着(即对未来的期待会消散)。
其实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P.S. 今日好像说得有点玄乎了。
© 本文版权归 Christopher 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Christopher 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感受,理解,有必要时再说话 (6人喜欢)
- 我们这不断无意识地让渡自由的一生 (9人喜欢)
- 坚持就是不断打破完美预期的过程 (4人喜欢)
- 警惕压力下微量创伤的累积 (9人喜欢)
- 20 我们越远离自己,能量就越低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