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的光鲜与残酷
上个周我家娃生病了,我也处于一个状态比较低迷的时期,所以除了陪娃打针看病,我把大部分注意力给予了奥运会。
在我还年少时,真正正经看过的奥运会不多,印象深刻的就是雅典那一届。那一届办得真是不错,橄榄枝花环特别充满古典之美。
每天放学回家都能看到家里电视机开着,家人在关注各种比赛。渐渐地,知道了我们的跳水、乒乓球是强项,射击也不错,也知道体操曾经辉煌过,举重总是看得人心惊胆战。更不用说刘翔,真的是火遍大街小巷。

直到今年的巴黎奥运会,虽然没有完整看过几场比赛,但是一直都在关注每日的项目。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他们过往的训练成长经历。
例如跳水小天才全红婵,当年在国内一跳技惊四座,但很多人恐怕没有注意到的是,她身旁那个永远在给她当绿叶的队友,陈芋汐,其实也是个天才少女。她跟另外一个,今年甚至连奥运名额都没竞争上,只好在直播间里做解说的张家齐,才是最开始被人看好的两位天才。

当年如果不是全红婵的横空出世,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剧本就是陈芋汐和张家齐的。
然而对于跳水这样的梦之队来说,真的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古人云既生瑜何生亮也是真的。东京奥运会预选赛上,偏偏就蹦出来这么一个石破天惊、趋近于完美的小丫头全红婵。她离谱到翻滚的时候腿都是并着的,真的是很夸张了。


就连运气都格外眷顾于她,本来她只有13岁,还不够奥运会最低年龄要求。但那时候因为疫情,东京奥运会正好推迟了一年。于是她就顺理成章成了震惊全世界的“满分选手”。
是陈芋汐和张家齐不优秀,不好吗?不,她们也很出色,甚至如果换作她们去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相信一样会夺得高分和金牌。她们仅仅输在,不如全红婵。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是调侃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的。如果你是一个羽毛球天才,苦练数十年,过五关斩六将,你大约能做到也就是,在世界舞台的决赛上遇到林丹,被他打败,成为他冠军道路上的战绩之一。

这句话,在全红婵身上也完全适用。
哪怕是在女子10米台的双人比赛解说里,我都听能到张家齐在评价很棒之余,淡淡指出陈芋汐动作里的一些小瑕疵,但是对于全红婵,没有任何可以优化的地方。可见一斑。
这大约是,学霸与学神的一线之差。作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看他们都很厉害,但那一道沟,如同天堑,将他们分割开来。有人登峰造极,有人穷尽一生,不过只能够到前者的脚后跟。何其残酷!
同样的事情,在乒乓球中也在上演。
樊振东与张本智和、勒布伦兄弟、闯入决赛的小莫,是稳扎稳打的第一名,和很不错但有瑕疵的优秀运动员之间的鸿沟。

而再往前看,马龙、张继科和张怡宁恐怕站在更高的顶级运动员之巅,在睥睨众生。



凡是有所成就的运动员,其心性之坚韧强大,专注力之高,更甚于常人。
在关注乒乓球的过程中,我也有看国乒的对手们。譬如日本的福原爱和伊藤美诚。这两个人作为日本女乒的前后一姐,经常被拿出来做对比。

为了练好乒乓球,福原爱6岁便背着包一个人跑到中国东北来学习培训,不知哭过多少回,哪怕打遍日本无敌手,但每每在国际赛事上败于中国选手。
于她而言,中国队就仿佛一座高山,直到退役,也未能成功攀越。可她已是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天才少女,传奇经历激励了无数人关注乒乓球,参与乒乓球运动。

而伊藤美诚,则有一个特别有决心鸡娃的妈。从小便不断给她灌输必须打败中国队的志向,甚至离谱到她半睡半醒之间也特意在她耳边不停念叨。上幼儿园开始就是每天打球上学睡觉三件事。
对乒乓球的执念已经让伊藤美诚的成长历程变得非常不人道。但即便如此,她遇上我们的小将孙颖莎,也免不了受到一顿爆锤,然后落寞回家。

过去,提及奥林匹克精神,我们都说,更高、更快、更强。
没办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座高山后面总有另一座更高的山,这些天才的出现叫人时刻记得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去攀登和挑战人类的极限。
潘展乐的百米自由泳金牌为什么让美澳破防?
他直击了西方人不可一世的傲慢,打破了美国人对该优势项目40年的金牌垄断,也打破了世人对于黄种人身体素质的偏见,让亚洲人看到了新的可能性——黄种人的身体素质并不比任何人差,也是可以当百米飞鱼的。


菲尔普斯的辉煌,少不了以鲨鱼皮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这些“外挂”帮助他们的运动员减少了3%的水流摩擦力,并且在接缝处模仿人的肌腱,向后滑水时提供动力。某种程度上,它违背了比赛不借助外力的本质,也因此终于在2010年起被禁止。

人的作用,才是更重要的。
奥林匹精神还有一种诠释,就在《奥林匹克宪章》中。
它说,“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赛场上,天才之间的角逐固然残酷,但不应只有冠军和顶级天才才应被铭记。
它不是唯金牌论。
张博恒的银牌和铜牌同样非常值得拿出来展示给大家。

它不是唯年龄论。
倪夏莲奶奶61岁,照样能在奥运会上驰骋。

它不是唯人种论。
就像游泳不是白种人的专项比赛,田径不是黑人的天下,乒乓球同样也有打得出色的欧洲选手。
它不是搞饭圈化。
为了自己的偶像,朝同台竞技的同国运动员喝倒彩,其实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它应是,让人见证奇迹的发生,并且惊叹于人类无限可能的地方。它应是,让无数普通孩子发现运动\拼搏的魅力,并感到自己的未来有无数可能的赛事。
前两天因为震惊于河村勇辉的表现,我专门把《灌篮高手 全国大赛》的电影看了一遍。看完后,感慨万千。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井上雄彦在电影版里,把故事描述的主角从樱木花道换成宫城良田。

随着年纪渐长,井上也生出了一颗属于成人的温柔之心。他很清楚,樱木花道虽然家境贫穷,但最不缺的就是天赋。仅凭这一点,他就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这是一个讲给普通小孩的奇迹故事。
一个命途多舛、资质平平的非天才,要怎样才能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要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当中又有多少的迷茫与挫折?
大概只有宫城良田才最知道。
正如他最后领悟的那点:“运球才是小个子的生存之道。”

不论是否有天赋,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是井上雄彦的鼓励与暗示。
好在不同于奥运会那一场场令人窒息的竞争,人生的容错率出奇地高。
梁王组合即便拿了银牌,但他们的配对才刚刚开始。对于他们长远的人生来说,年纪轻轻第一次参加重大赛事便获得金牌反而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一场输掉的决赛,会更容易让他们冷静下来,认清自己也认清对手,激发血性,等下一次再试锋芒。
当然,这场奥运会看到这里,我学习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孩子是需要一定的体育锻炼的。不论想走专业还是只是为了强化体质,每天1小时的运动量,对大多数人都有极大的好处。
在我前天带孩子打完针回家的路上,顶着32度的高温,我看到一队中学生光着上身,晒得黑黑的,顺着马路跑步过去。很佩服他们,也让我对中国运动的未来充满希望。
有奥运会中国健儿的激励,相信我们已经有更多未来的潘展乐、郑钦文、樊振东走在自己拼搏的道路上。

向每一个冲破千辛万苦,最终站到我们面前的运动员致敬。
-首发于公众号 人间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