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柏林爱乐的另一面:6月在上海,BPO室内乐组合演出一览
文:张可驹
今年,柏林爱乐访问上海演出4场音乐会,成为乐迷最热议的话题之一。通常柏林爱乐到访某一城市,演出1、2场已是乐迷津津乐道的重头,更何况是连演4场?
但此次柏林爱乐到访之所以特别,能够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这支乐队,除了4场乐队演出的高密度,也在于柏林爱乐的演奏家们即将呈现的一系列室内乐音乐会。

由柏林爱乐的成员组成的不同室内乐组合,一共将呈现7场室内乐音乐会,同乐队演出交错进行。如此密集地欣赏柏林爱乐一系的室内乐演出,难度不下于欣赏乐队演出本身。不过,上海的乐迷也可以坦然地说,这方面本地还是有基础的。因为柏林爱乐成员组成的夏隆室内乐团已经多次来上海演出,上海的室内乐爱好者对其风格有一定的熟悉。
之所以说,综合欣赏乐队成员的室内乐演出,会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柏林爱乐,是因为室内乐对于大型乐队的意义实在过于重大。
室内乐演出,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范围。就像有时演出经纪人跟我吐槽,再好的弦乐四重奏组合,相对来说也不好卖票。这虽遗憾却不难理解,也许在各个地方,室内乐市场都相对晚熟。哪怕是在柏林,人们欣赏贝多芬四重奏全集的现场,也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渐渐习以为常。
然而顶尖乐队的形成,同乐队成员的室内乐演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是无法分割的。其中的因果关系,并非有了一支顶尖的乐队,然后抽出一些乐手来演出,那些室内乐团体的水平就很高。而是只有乐手能不断投身到室内乐的活动当中,才会让乐队的水平到达真正意义上的顶尖。
关键就在于默契。乐队演出要企及真正的高水平,不单依赖纯粹的技巧(当然技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在于乐队成员彼此间的协调,而这个协调有不同的层次。


柏林爱乐成员的室内乐经典录音
当年索尔蒂接手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时候,曾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支乐队:它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指挥的乐队。这是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组成了非常多的室内乐组合,而他们在室内乐的演奏中,也都有自己引导演奏的默契与方向的习惯了。
事实上,真正顶尖的乐队都是能够自己指挥自己的。遇到他们倾心(或佩服)的指挥家,演出会非常精湛;遇到他们看不上的,就自顾自地演。说到柏林爱乐,那基本是个中之最。室内乐的重要性,就在于乐队真正的风格当中,很多是乐手们各自的配合所缔造的。这样的配合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室内乐演出。
因此,当你认同柏林爱乐的“天团”地位,就实在应当了解其室内乐风格。而说到“乐队成员的室内乐”,如同双峰并立的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他们各自的室内乐脉络都非常耐人寻味。
维也纳爱乐本身特别注重传统风格,音色、rubato的用法等等,一代代传承,虽然历代也有推陈出新的东西,整体上的传承仍是非常明显的。柏林爱乐的室内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有时几乎流露一种人为断代史的倾向。
或许,这一定程度上也呼应着卡拉扬对于乐队表现风格的极大重整。你听60年代以后的柏林爱乐成员演出的室内乐,与不少传统的表现风格有点切割的意味。

柏林爱乐成员组成的夏隆室内乐团曾多次来上海演出
并不是真的离开传统,仅是当维也纳爱乐系的演奏不时能让你回溯到几十年前的时候,柏林爱乐系的室内乐风格更鲜明地指向当下。哪怕不是百分百,许多代表性的组合中,鲜明的怀旧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是高超技艺伴随新颖折中的诠释观点。
室内乐风格会影响乐队,其大方向,又是乐队本身的投射。这样的辩证统一,有待听者自行体会。在卡拉扬的年代,柏林爱乐系的室内乐既不怀旧,也不前卫(如涉猎本真奏法等),而是将现代风格的演奏充分锤炼。
在21世纪已过将近四分之一的当下,这一系统也依旧是“现代的”。卡拉扬不屑一顾的古乐风格,如今大量影响现代大乐队的演奏,之前提到的柏林夏隆室内乐团表现莫扎特的作品,就非常直接地体现了那种影响。
6月,柏林爱乐成员的室内乐演出可说是极为综合、立体地展现了柏林系室内乐的当代风貌。因为总共包括两个弦乐四重奏团,一个弦乐八重奏团,一个管乐室内乐团,一个铜管室内乐团,以及一个综合性室内乐组合!基本就是无死角地展现了一个大型乐队进行“室内乐化”拆分组合的全部可能。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需要同乐队演出交错进行,时间的安排较为紧凑,各个组合分头出击,在同一天里呈现多场演出。因此,乐迷也不得不烧脑做选择。
6月25日:
柏林爱乐弦乐四重奏,地点:上海大剧院

该组合如此命名,也显示出它是柏林爱乐代表性的四重奏团。乐队成员拆分组合室内乐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之核心,毫无疑问就是弦乐四重奏。
四重奏的编制——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正如同乐队各弦乐组的缩影。本次的柏林爱乐四重奏,会像他们自60年代以降的(数代)前辈组合那样,呈现技巧洗练的现代风吗?这就有待现场的演奏来回答了。
本次音乐会的曲目相当传统,德沃夏克与舒伯特的名作,配合莫扎特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嬉游曲K. 138。倘若以柏林爱乐系弦乐四重奏标志性的光洁挺拔的音响,配合高能的演奏方式呈现舒伯特的《“si与少女”四重奏》,于听者,应当会是相当满足的欣赏体验。

柏林爱乐弦乐八重奏,地点:临港滴水湖剧院
弦乐八重奏是一个很特别的编制,因为这差不多是室内乐组与室内乐团的分界线。同时,它也是非常集中地体现室内乐中弦乐美感的体裁。以往常有人误认为室内乐艰涩难懂,曲高和寡,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有时单纯的弦乐之美,就足以让人陶醉了。
本次柏林爱乐弦乐八重奏将连续演出两部巨作,舒伯特《弦乐五重奏》与门德尔松《弦乐八重奏》,二者皆为扛鼎级别,柏林爱乐的超强持续力可见一斑。

柏林爱乐铜管室内乐团,地点:复旦大学相辉堂
铜管合奏的室内乐团,是室内乐团演奏中非常独特的一支。由柏林爱乐的音乐家们呈现,意义不凡,因为铜管实在是许多非一流乐队的弱项。而铜管合奏,除了和弦乐一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之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很多联系着管风琴的声音构思。
管风琴作为古典音乐中圣乐一系的代表,对于整个近代古典音乐发展的意义是巨大的。除了铜管合奏的作品之外,也有不少改编曲出现。远非单纯适应演出之用,而是这样的声音特质,实在是有某种文化内涵在其中。

柏林爱乐管乐室内乐团,地点:YOUNG剧场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场。铜管合奏是独具特色的美,木管与铜管相融合的室内乐演出,才是管乐一系室内乐的主轴。
柏林爱乐管乐合奏团就是典型。木管组配合圆号,以及低音弦乐,是很多古典小夜曲杰作的典型配置。并且,要说这场演出为何值得期待,很有意思的一点,恰恰是管乐室内乐演出是维也纳爱乐的超级专长。
长期以来,维也纳爱乐的管乐室内乐团建构了单独成篇的传统,名演录音数十年中绵延不绝。这同柏林爱乐又有什么关系?别忘了这两支乐队作为德奥顶级劲旅的双峰,常常是既有合作,又有互别苗头的意味。
一方面,他们各自的室内乐名家会联合组团录音,体现德奥精粹一脉相承;另一方面,维也纳爱乐的室内乐风格走传统、略怀旧的路线,柏林爱乐的室内乐风格几乎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首席联合演出的室内乐
本次演出的重头作品,莫扎特《第12号小夜曲》K. 388是维也纳木管组王牌曲目中的王牌,柏林爱乐的木管组秉承几代名家锤炼的基础,本次如何呈现该作非常让人期待。虽然冠以“小夜曲”之名,其实是演奏时间将近半小时的作品。
如果日后柏林爱乐的木管演奏家们再来,希望他们能演出莫扎特规模更大的管乐巨作,《第十号小夜曲》K. 361。在卡拉扬如日中天的时代,柏林爱乐的管乐名家们都选择以无指挥的方式自行合作,灌录这一作品(该作有指挥引导与纯室内乐化的协调的两种演法)。由此可见柏林爱乐管乐声部之强。
不过,想到这样几场演出居然都是在6月25日一天完成,除了惊奇柏林爱乐的“密度”,也真令乐迷有分身乏术之叹。然后是6月28日。
6月28日
柏林爱乐勃拉姆斯室内乐团,地点:临港滴水湖剧院

柏林爱乐是一支面向未来的乐队,对于新音乐原本就热情,到了拉特尔的时代更迎来大爆发。然而传统根源,在乐队的血脉中又是如此之深,这种根源最核心之处,深深刻下勃拉姆斯的名字。
勃拉姆斯室内乐团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组合,以勃拉姆斯的作品为曲目核心,柏林爱乐系的室内乐演出勃拉姆斯的传统却着实深远。Philips发行的勃拉姆斯六重奏是这些作品最有名的唱片之一。28日的演出,下半场正好安排了勃拉姆斯《第一号弦乐六重奏》。

柏林室内乐团,地点:上海科技大学
室内乐组合的风格由多方面体现,曲目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柏林室内乐团的曲目中,有相当一部分留给了改编曲。而这,也是比较古老的室内乐演奏的思维。
过去不少人演出室内乐,确实就是自娱自乐,很多改编曲其实是为了在没有录音的年代让乐迷自己欣赏乐队作品等等。随着录音的成熟,这样的改编曲传统渐渐被原作曲目替代。但室内乐版的不少作品,还是会带来别样的趣味。

柏林爱乐瓦里安·弗莱四重奏,地点:上海大剧院
乐队中不同年龄段的成员构成室内乐组合,会延续很多经典的东西,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四重奏就注重于此。但另一些情况下,大致同年龄的乐队成员会自发走到一起。
十多年前,瓦里安·弗莱四重奏刚成立的时候,四位演奏家都是柏林爱乐中比较新生代的乐手。如今他们渐入中生代行列,演奏中的能量却或许比以往更令人侧目。因为,28日这场的曲目实在太强了啊。
基本是足够两场的内容,最多再加一点点。他们居然上半场连演德彪西《弦乐四重奏》与莫扎特《单簧管五重奏》,下半场一部勃拉姆斯《第二号弦乐四重奏》已经足够重了,之前还加了约克·鲍恩的《圆号五重奏》!
柏林爱乐的室内乐组合,对于完成度自然是有很高的基准线,配合这样的曲目,演奏的持续力基本就是当下室内乐组合的天花板。

而就在前一天的27日,柏林爱乐还要演出乐队超技巨作,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也只能说,这支乐队的演奏家们遇见自己看不上的指挥就自行其是,也真是有他们的底气在。
本篇部分内容原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公众号。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8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10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月度唱片,在傅聪演奏的乐声中,送别阿狗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