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规划,不只是自己的养老,还有父母辈的养老
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味乐观、好心态能够解决的,解决问题,最需要的是可靠的方法、可行的工具。 昨天和朋友探讨养老的问题。 朋友是独女,面临的,不只是自己的养老,迫在眉睫的,是父母的养老。 养老规划,就是这样:自己的、长辈的,要通同考虑,统筹兼顾。
现在很多人的养老困境,是自己已经五六十岁,父母辈在八九十岁,自己的体力、精神都已经不支,父母辈的健康也往往不如人意,孩子如果长大了且中用还好说,孩子如果啃老,那叫雪上加霜。 上有老,下有小,初老年人如夹心饼干,微甜,浓苦。
父母辈通常没有保险意识,也已经超过了可买保险的年龄,大部分只能用惠民保等解决部分问题,最难的是陷入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家里如果还有兄弟姐妹,能相互扶持,一起照顾,或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出力出钱不讨好的情况,也是大有可能,老人老了以后,长期卧病,不仅身体不好,脾气也会不好,有的老人更是变着法儿地折腾孩子,怕死,怕没人关爱,所以千方百计想获得存在感,而子女在这种状态下,不胜其烦又无可奈何。
管,不好管。 不管,管不好,自己良心和社会舆论都交代不过去。
对年迈老人的赡养也容易激发夫妻矛盾。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是每个家庭、每个个体情况不同,没有一定之规。
一位朋友分享说,她对父母和公婆一视同仁,父母住院时,请的是护工照顾,她对公婆说,以后如果公婆住院,也是护工照顾,她能出钱,但在照顾人方面不专业,不如护工。公婆也接受。 说的难听点这也是“立规矩”,很多事情之所以陷入麻烦境地,就是因为边界感缺失,凡事失了规矩,难成方圆。但东亚家庭大部分如此,父母长期有权威,孩子没有话语权,一辈子如此。
有位朋友照顾父母,感觉精疲力尽,我说,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这样的日子,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父母应该孝顺,应该好好照顾,但是也需要讲究方法,才能乐享天伦,而不是让宝贵的亲情在日复一日缠绵病榻间消耗殆尽。
【大致的办法有】: 兄弟姐妹间商量好共同照顾的原则,共同遵守。 能够送养老院、养老社区且有经济条件的,就送(当然前提是老人同意)。 居家康养,该请护工且有经济条件的就请护工。 善用社区力量,现在社区养老力度也很大,不过通常集中在大城市,另外即使是大城市,不同区域(中心和偏远)也有差别,家有老人的话,买房时这也是考虑因素; 购买适当的保险,把养老压力转嫁给保险公司。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话,一定买高端医疗保险,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照顾。
附一个数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约4400万。这意味着,每6位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就可能有一位无法自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失能、半失能率达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