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年轻时就大病用药,朋友,你已经打开人生的轮回
知乎上有个热门回答,年纪轻轻生大病的人是什么体验,然后你会看到各种提前退休、90后出家的故事,八仙过海,各释禅意,你仿佛打开一本神仙传,看尽各位青年菩萨在凡尘中如何修身养性。
没记错的话,当年我的高赞回答也冲进了前三榜单,点赞收藏或许不是最多的,但和我评论探讨、加我微信的人,一定是最多的,我的回答很长,总结起来一句话:
不接受,做反抗,被重锤,打进谷底,压在山下,时间一长,就漠然了。
与各位立地成佛的修仙传比起来,我的故事似乎更接地气,并且永远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做化疗时天天悔过自己当初不爱惜身体,病情稳定后又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酒精尼古丁蹦迪到天明。如同那只明明知道香蕉有电,但还是被欲望驱动着去摘香蕉,直到一次次被电击劝回的傻猴子。
人家说阅读是一面镜子,透过文字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那你看到自己了吗?看到一次次的推石头上山,又一次次的随着石头碾落,然后又一次次的推石头上山的自己吗?
你知道有一类人,他明白只要全身躺平,就没有危险会注意到自己,也永远不存在摔倒,但他偏偏要一次次的站起来,试图在能跳的身体里蹦出点什么,试图再跳高一点,看看能抓住什么。比如正在写这份文字的我,正在看这份文字的你,与其说文字在引发共鸣,不如说造物者在我们这类人身上编辑了一道程序,三个字,不甘心。
不甘心自己年纪轻轻就要抱药罐子,不甘心同龄人去阳光下挥洒汗水时,自己缩在黑影里嚼着医生父母说的“不要”,更不甘心未来还没开始自己就已经打上各种不行。
人最怕的不是尝试后失败,而是直接被剥夺尝试的机会。这也是所有生病的朋友痛苦的本质。
哪怕你不是个玩户外极限运动的人,也不是个在职场商场搏斗厮杀的人,更不是个歌舞升平夜夜放纵的人,但当被告知你最好修身养性远离这些快乐时,好像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被剥夺去了很多。你之前可能都从未在意保有过这些事物,告诉你,未来将要剥离这些,就开始觉得自己真亏了很多很多。
初次被确诊 Sl e,不到18岁,不知道什么叫免疫系统,只知道得天天吃药,每个月上医院,不能再在夏天出门骑车,不能再露天打羽毛球,不能和同学去ktv偷喝酒,不能吃好吃的炸鸡麻辣烫冰淇淋烧烤路边小吃,更不能去考想上的军校,以及一切看起来很酷但会劳损身体的事情。
所有被告知患病的人,脑里浮现的第一想法,都是不能再做这,不能再碰那,也不能吃好吃的,还要往自己身上强制添加一个操作,吃药,打针,抽血,定期上医院。人类害怕失去幻想的美好,也厌恶增加受到歧视的标签,当突然与强制一起到来时,人类天生地会做出回避,否认,转移,以各种矛盾的姿势作出抗拒。
相反,那些循序渐进被告知,逐渐尝试到水温的人。如同温水煮青蛙,并不会有触热就炸裂的反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告诉年幼就患病的孩子,你要多做一些事情,因为你将来会获得更多。
那扪心自问,各位,有获得更多吗?
获得了上山下乡寻求神医大师的路程,获得了半仙作阵法医院冲刺挂号的眼界,获得了抽血抽到扎不进血管,吃药吃到超重肥胖,停学停职卧床发脾气吃咸泪水,获得了医院里病人间的八卦故事,亲戚朋友逐渐疏离又奇异的眼光口吻。
当我过了30岁,再看这些获得,并不会直接打上贬义或者褒义的标签,而当我们在没经历之前,在害怕失去未成年对未来的恐惧笼罩驾下时,你会觉得这全是不公,全是负面,甚至,全是玩笑。
在病友群里能看到很多个曾经的我,不相信自己生病,不相信自己已经百分百确诊,反复询问有没有误诊的可能,有没有保养一段日子就好了的可能。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抽烟的开始抽烟,不喝酒的开始喝酒,不熬夜的开始熬夜,原本正常生活的,反而开始摧残身体。似乎只要作出反抗,就能打过天意,就能物极必反,就能快速度过这段“玩笑”般的电视剧桥段。
接着,就会在病友群里看到,擅自停药到肾脏破裂,全身水肿去医院透析,连续的暴晒徒步户外活动,双腿发炎躺着进住院部。心冒烟,肺冒烟,还有不到18岁眼底冒烟,听说那位姑娘是爸妈陪同,大年三十那天被下失明单。
很多健康的朋友听我聊这些会刻意的回避,会立马制止我,觉得这是负面的情绪,不应该向健康的人传播,健康的人,正常的人,还是要多吸收一些正面乐观向上的情绪。
说实话,那一刻,我脑袋里出现了很强的矛盾,那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消息,就只能在病人群体之间传播吗?好像生病的人就该接受这些负面,而健康的人,绝对不能沾染悲剧和恐吓。
病友群里的人总是来来去去,有的人刚进群时,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他的焦虑,他的急躁,他想要神奇的治疗,他想要变好的故事,而当他逐渐适应,或者说背日子,被病情推着走后,你就看不到他的急。
中间可能会经历很多很多,但是往后走,他要么变成群里的开心果,要么变成冷板凳,要么直接退群,并且删掉曾经联系的所有人,因为他已经过上了“正常生活”。
我不否认,有人会把过去现在将来作出明确的划分,也会把自己的情绪、阶段、社交作出明确的划分,他有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权利,我也有尊重他和祝福他的义务。
sl e并不像癌症,要倒数生命的尽头, Sl e就类似于高血压、关节炎、甲亢、腰突等等长期的慢性病,没有具体的死亡时间,也没有具体发病的时间,更没有痊愈根治的普及方案。它就像是一道符,突然有一天贴在一个人身上, Ok,这个人就要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回到那个出生的医院,从头到脚修理一番。
有个说法是,男性的修理时间普遍比女性短,也就是男性的治疗周期通常是一年,顶多两年,就能到停药,或者极小量服药的状态,也不用每个月去医院,可能会减到三个月、半年去复查一次。而女性的治疗周期起步两年,慢的两三年。不管男女,一旦累积到重要器官,治疗周期都无法估算。
最好的状态,是确诊后,及时治疗,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停药或者少吃药。接着该上学的回去上学,该工作的回去工作,该躺平的也可以继续躺平,只要坚守慢性病养生那一套,基本就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而如果拒绝治疗,比如最初确诊的我,觉得这只是星爷电影里一个港式玩笑,我只要两眼一闭,睡过一个暑假,就能容光焕发地重新踏入校园。那个暑假我记得很热,没有出门和同学骑车,也没有出门和同学吃夜宵,反倒被热情的七大姑八大婆拉去见了各种半仙。
有朝我脸上吐口水的,有在我面前又唱又跳杀机的,还有让我跳火圈的,甚至让我吃牛屎生鸡蛋的。火圈当时我没跳,我姨想要长命百岁去跳了一下,后来因为背部低温烫伤自己把自己送进医院。牛粪生鸡蛋我也没碰,被另一位想要回春的姨大口喝了,后来也是因为急性肠胃炎送去急诊洗胃。
那个暑假尽管剥离了和同龄人的欢乐,但老天爷待我不薄,带我进入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晚年生活,脸上的红斑还是没消散,心理对确诊报告单的的恐惧倒是减轻了大半。
临近开学时,我的脸因为s病情活跃,满脸遍布红斑,如同孙猴子的屁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面部遭遇了什么劫难,即使身体没有任何症状,顶着这张脸,我也不敢迎接开学。
当时创业繁忙的老爸突然意识到,我在家修身养性两个月,这病似乎也不见好,老师相信玄学也不是办法,总得走点科学的路子。
于是,我爸又拉着我去了广东,去了东北,去了河南,去了西藏,我们飞到各个省的首府,然后租上一辆越野车,径直往和市中心相反的方向开去。有市医院在郊区的分院,也有些中外合资的私人机构,有做针刺电疗的,有做穴位注射的,有做气功推拿的,还有做高压氧和放血循环的。除了放血和火疗,其他所有电器我基本都试了遍,有的技术还沿用到现在,并且成了当下热门的美颜手法,有的技术已经被辟谣只是工厂车间的清仓货。
这就是我爸的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玄学,我在平躺着密不透风、空间狭窄的太空舱里时,那一刻突然觉得,传统的“玄学”,与这些通电的“科学”仪器,本质上没有太多差别,带着新奇去,带着期望做,最后又带着失望离开。
这种看似反差巨大的对比法,使得我后来见到很多相互对立的人,发现他们看似极其的不同,但实则却极其的相同。
比如沉迷机场成功学热衷参加创业论坛的精英男女,和上山下乡烧香拜佛的大爷大妈,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连喊口号时的鸡血表情都很雷同。
我极力寻找一种偏方,能躲开医院检查,躲开终身服药,最好如同《神雕侠侣》里段王爷的六指神脉,几天功夫,就能让我彻底恢复原神。这跟我后来自己创业,千辛万苦,想要选到一款不用囤货,进货价超低,又能受市场追捧,轻松定个高价,一上线就能被一扫而空的选品态度,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一番折腾回到家,学校已经开学,而我的脸比酷夏的火烧云还要惨烈,那时候我已经不敢光脸出门,出门必戴口罩,回家自己也不敢照镜子。正当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寻找什么解救方式,我们家传入了一个邻居的八卦,正是这个八卦,拯救了当时的我。
有一个曾经跟我一样满脸长红斑的男孩,被医院确诊SLE,也是拒绝吃药,回家自己养生,不到一年时间,肾病发作,被抬着推进医院。后来又做了透析,又做了换肾手术,前后折腾了几年,花了几10万,才从医院里出来。
很多时候你亲眼见到的现实,并没有道听途说,尤其是邻居的夸张表情,来的更有震慑力。没有半分犹豫,也不需要家庭会议,第二天一早,我和家里人吃完早饭,就默契的认同再上医院。
还是老三套,先找医生开检查单,第二天空腹抽血验尿,等两天报告出来了,再上医院找医生看报告。
我拉了个行李箱,我妈甚至给我准备了干净的被套,我爸提了一箱牛奶,全家人兴师动众的要去住院。结果医生看了报告,开了一瓶不到手大的药,一屏电视里天天打广告的钙尔奇,再三劝阻下,连同助理一起把我们轰出了诊室,病历单上只写了一句话:
每天8颗激素、一片钙片,好好休息,别晒太阳,下个月准时来复查。
拉着行李箱、提着铺盖卷、抱着牛奶回家,看着手里的两瓶药,我们一致认为这个医生不够专业。我爸又托人去北京协和询问这个病的正确治疗,我妈在电脑面前敲了半小时,总算打出“红斑狼疮怎么治”6个字。
三天后,我爸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就是吃一瓶激素,我妈除了收获一堆恐怖照片和连续失眠,就是一堆莆田医院的骚扰电话。好在我只吃了三天激素,脸上的火烧云就如同日落一般,已经褪色大半,从第四天起,我敢直视家里的镜子,我爸妈出门再遇到邻居询问,也能笑开了嘴说遇见神医了。
那个医生在我眼里和神医还是搭不上关系,每次上医院找他复查,都能从他脸上看到一种生无可恋,每天面对老弱病残的生无可恋,每天机械是开药的,生无可恋。能用笔写出来的话,他绝不口说,能少说一个字,他宁愿只点点头摇摇头。
真正让我觉得神奇的,还是这一小片不到手大的激素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然就能让满脸红斑消散,让我重新踏入校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的脸部皮肤似乎变得比以前还要光滑水嫩。
大概因为我当年不到18岁,新陈代谢还很旺盛,并没有网上传言的吃激素要长成虎背熊腰,每天一日三餐正常吃,没有零食,没有夜宵。因为我的特殊不用上晚自习,不用严格做完每份作业,每天晚饭后和我妈散步半小时,回来追剧半小时,作业随便写几笔,一到10点,就被我爸催促睡觉。
现在回想,那段每个月上医院抽血的日子,反倒成了记忆里的温暖时刻。
我爸妈都是持续创业的工作狂,在那一整年,我妈会每个月陪我上医院复查开药,中午我们就在市中心吃好吃的,下午逛商场看电影。晚上回去我爸已经做好了晚餐。吃完晚饭,我们一家四口,当时我弟还小到活蹦乱跳,正是最可爱的时候,我们像遛狗一样,带着他去滨江路散步,回来一家人又围着电视,看被港台剧刷屏的电视机。
全家人的关注点都在我逐渐变好的脸上,逐渐减量的激素药上,一日三餐重复的日子里,多了一道肉眼可见向好的信号,一家人的心境就如同那首春晚金曲,“越来越好来来来……”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哪个年轻人得了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跟我一样的SLE,会唏嘘不已,觉得可惜了,觉得他要失去很多,这就跟曾经刚接到确诊单的我们一样,以为自己要失去很多,或者,以为自己本应该拥有很多。
一旦接受吃药,不管是情绪稳定的主动接受,还是像我这样情绪激烈的被动接受,要不了三个月,一切慢性问题就会被现代医药科技折服,要不了一年,人类强大的适应机制就已经娴熟的掌握各种重复。
重复的吃药,重复的上医院抽血,重复的开药,又重复的吃药,不会再紧盯着脸部的变化,也不会再紧盯着化验指标,一切都变成了没有情绪的重复。好像吃药、抽血、刷卡,就跟每天吃饭、上厕所、擦屁股一样,不再有为什么要做这些,不再有为什么偏偏是我。
这种对慢性病的淡然,重复行为的不加思考,我不知道是贬义还是褒义,又或者没有绝对,但意外没有发生时,那一切都是好的,而一旦意外发生了,一切细节都会被揪出来冠予罪名。
不到两年时间,我的激素药就停止了,每个月的抽血复查,变成每三个月的抽血复查,等我去北方上大学后,又变成每半年的抽血复查。
没有每天重复吃药的提醒,没有脸部红斑的提醒,更没有高频复杂的提醒,在大学的狂欢里,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自己是一个慢性病人,忘掉那个生无可恋的医生突然变得话唠的叮嘱,忘掉自己当年溃烂的脸,忘掉被邻居同龄人异样看我的眼色。
那些曾经以为要失去的东西,不能拥有的东西,统统都要拿回来,尼古丁酒精熬夜重体力活动,这些同龄人能做的事,自己似乎也不差。极限运动,长时间的户外暴露,昼夜颠倒的聚会狂欢,13年火爆的各种创业风口,同龄人不敢去做的事,自己因为曾经被恐吓过,一口气都要翻倍抢占回来。
如果意外没有发生,这一切似乎都颇为传奇美满,因为狂欢过后终会步入平淡,如果在平淡里还能享有这些刺激的经历,那就是一段臭美的想给自己打满分的前半生。
而一旦意外发生,大部分的现实故事通常都会发生,你如何对待身体,你如何对待健康,你如何对待医生父母的叮嘱,你如何对待慢性病的原则,并不会因为年轻包容你,只会因为你的一次次加码,到一个质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崩盘。
故事不是高潮后平稳落幕,而是高潮后坠入谷底,诱发心脏,肺部,眼部,关节,脸部多器官组织损伤,并且终生不可逆后,这就不是好莱坞的传奇剧本,变成了本土极其富有教育意义的反面教材。好似那部电影,《北京人在纽约》,一切华丽终将褪去,现实就是会一次次给人重锤,然后任你如何反应,它也不再怜悯。
我不想在写这些心理时,就把并发复发后的一切苦水倒出来,既不想让那些长期关注我的朋友看到全部的负面,也确实是,当人再次爬起来后,你曾经难以启齿的事情,终有一天也会笑着说出来。
你无法面对生病,无法面对终身服药,终身上医院,但当你不得不去接受,去做的时候,要不了几年,可能就几个月,你就已经习惯这种重复的操作,你会接受,会淡然,甚至忽视。
你无法面对复发的风险,无法面对复发的不确定,复发带来的恐惧,要么在读书工作,成家生活上都苦行僧般的限制自己,要么像我一样彻底忽视,忘记,那突然有一天,它来了,它崩了,你还是得面对。
面对风险已经到来,面对不确定已经变成确定,面对恐惧席卷全身一年四季,可能又要花三年,五年,八年。又或者仅仅一年,因为被迫的面对,你又接受了新的身体。不管它是焕然一新的,还是千疮百孔的,它终究长在我们身上,呈现在我们脸上,当我们去面对的时候,可能是时间,可能是心境,自然而然,又接受了。
复发后,我又寻求了很多宗教的帮助,有尝试一些歪门邪道,但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引导。我会把自己从病发到复发到病情稳定,到现在和大家聊发病和稳定,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解未来的不确定,看成一种轮回。
于我自己的轮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免疫疾病的轮回,于一个人在世间翻滚折腾的轮回,于那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次次翻涌我们的轮回。
你可以把轮回理解成一种不确定,你也可以把轮回理解成一种确定,当我们在面对这种确定与不确定,可能又是时间,可能又是心境,我们自然又能接受,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的轮回。
/
加狼友群的见我个人简介❤️
-
豆沙糕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5 17:25:17
-
咩都有18285868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5 16:16:39
-
Gr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2 09:47:01
-
向阳(养病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08 11:17:29
-
阿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0 15:30:58
-
广吉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2 13:35:4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30 01:16:55
-
白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9 21:32:16
-
想见你想见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9 11:49:30
-
云青水澹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9 10:43:24
-
阿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8 22:35:4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8 21:59:09
战士韩Choc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天,股市挣的3万飞了,聊聊买股的底层逻辑 (10人喜欢)
- 家政为什么都是阿姨?没有阿公?(三) (3人喜欢)
- 家政为什么都是阿姨?没有阿公?(二) (5人喜欢)
- 家政为什么都是阿姨?没有阿公?(一) (108人喜欢)
- 我对人类缺陷的真爱,能帮你对“基因人种优化”祛魅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