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艺术重生——文艺复兴新视角

传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主要以瓦萨里的《艺术家的生活》(Lives of the Artists) 为原型,描述从13 世纪开始至晚期样式主义的艺术发展,强调文艺复兴艺术的三个伟大中心,从佛罗伦萨发源,然后在罗马和威尼斯发展至高峰。这类写作方式,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天才艺术家传记,忽略了艺术创作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在新艺术史的转向中,作为西方艺术史经典的文艺复兴研究也迎来了众多新的视角和成果,如在讨论艺术作品时,学者更加关注艺术的功能、社会意义、生产方式、制造地点、赞助人的利益、观众的反应和艺术家角色的变化等,在空间的维度上,也从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扩展到意大利各地,包括那不勒斯、帕多瓦和巴勒莫。这其中,由坎贝尔和科尔合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他们既反对只关注杰出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的传记体艺术史写法,同时也区别于其他许多新艺术史学者,他们并没有因为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忽略了艺术的传承,以及艺术家个人形式风格上的创新。
在这一研究背景下,近年来,文艺复兴研究也进入到全球艺术史的广阔视域,这既对文艺复兴自身艺术史正统与中心式的地位带来新的冲击,也构成了当代艺术史学者重新反思这一历史时期的契机。就此而言,在非西方的学术世界中,中国学者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艺术史研究,恰恰提供了重要的回应与参照,在文艺复兴的已有研究基础与新的视角及理论方法的扩展下,也在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思路线索中,中国学者的研究既使得在世界不同地区所产生的艺术作品进入到一种共时的关系,为全球视野下的文艺复兴研究带来一种别样的空间观与时间观,也为文艺复兴赋予了当代的意义。
2024年3月17日的对话活动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佳作书局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协办,特别邀请《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A New History of Italian Renaissance Art) 中文版主要译者及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者等作为嘉宾,围绕书中所涉主要议题,以及其所呈现的新的写作方法带给同代和后世的启迪两个内容层面进行主题发言,以期对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写作及该学科构建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展开探讨。
新书对谈
艺术重生——文艺复兴新视角
The Lives and Afterlives of Art: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naissance
时间
2024年3月17日(周日)
北京时间 13:30-16:00
活动流程
作者引言
嘉宾主题发言
观众问答
语言 中文
地点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北京)
关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即可预约直播
/ 或 /
扫码报名参与线下活动

活动须知
*持UCCA年卡者按照优惠票价收取费用;
*活动收入将悉数用于支持UCCA公共实践部的运营与发展;
*活动当天开场前半小时,请于UCCA报告厅正门领取活动门票;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迟到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入场;
*活动与展厅为独立区域,离开展厅后再次进入展厅需重新购票,请合理安排参加活动与观展的时间;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活动门票不支持退换。
嘉宾及发言主题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2003年悉尼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墨尔本大学客座教授,2024世界艺术史大会学术筹委会委员,曾多次在世界艺术史大会和美国美术史年会上主持会议或发言。2019年获国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200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202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艺术:一部视觉的历史》(2022,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翻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202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汉画研究》,曾任国际艺术史学会(CIHA)主席。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艺术史学史研究。
发言主题:《为什么注重文艺复兴艺术史》
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在邵亦杨教授主导下推进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这是对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所讨论的东方和西方两种艺术的不同道路这一主题的继续,对这个不同的最充分的体现就是13世纪到16世纪之间中国的写意绘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写实绘画。人们在那时选择的两条不同的道路,成为人类绘画史上最重大的文化分道,并最终各自达到登峰造极。

张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美术》主编、清华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西方基督教美术、西方现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代表作《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艺用解剖》《华盛顿国家画廊》等。
发言主题:《当代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奠定了其后西方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基础,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在现代主义兴起时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颠覆,那么,文艺复兴艺术对今天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重新审视文艺复兴的传统和价值?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哲学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为西方美学、当代法国理论、视觉文化和图像研究,代表著作有:《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读画:打开名画的褶层》等。
发言主题:《想象的分期与分期的想象:艺术史家的时间迷阵》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写作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时间幽灵飘荡在艺术史文本的上空,早年有从瓦萨里的三段论演变出来的“早期——盛期——晚期”的叙事结构,后来又有以50、30或10年为时间节奏铺排的“历史节奏”,“时间”除了给艺术史家提供一种叙事的便利,还给了他们许多想象的空间。而实际上,艺术史中这些整饬的“时间”列阵是想象的,在这种想象中所确立的“历史”是对另一种时间——艺术史时间——的压抑。
文艺复兴奠定了其后西方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基础,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在现代主义兴起时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颠覆,那么,文艺复兴艺术对今天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重新审视文艺复兴的传统和价值?

冯梦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字艺术的先锋艺术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互动艺术的创作,尤以运用电子游戏创作闻名。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录像和音乐表演。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参展卡塞尔文献展,2004年互动装置《阿Q》获林茨电子艺术竞赛互动艺术优异奖。在全球多地美术馆举办过个展,包括第亚艺术中心(纽约,2001)、文艺复兴学会(芝加哥,2002)、台北当代美术馆(2003)、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2008)、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现代艺术美术馆(2010)和今日美术馆(2011)等。其作品为许多知名艺术机构、藏家收藏,包括现代艺术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M+、白兔基金会、福冈亚洲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发言主题:《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说起》
文艺复兴奠定了其后西方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基础,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在现代主义兴起时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颠覆,那么,文艺复兴艺术对今天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重新审视文艺复兴的传统和价值?

张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理论、西方艺术史、中外美术比较,曾赴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法国巴黎艺术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访学交流。出版专著《身体•空间•时间——德勒兹艺术理论研究》(20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参与翻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202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发言主题:《“错时”的文艺复兴与“不合时宜”的丁托列托》
在全球艺术史与跨文化的研究背景下,也在哲学理论与艺术研究的对话中,对于艺术史错时性的研究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此,坎贝尔与科尔合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便既注重艺术社会史的考察,也指向了艺术作品所处空间与时间的连接,而纳格尔与伍德的《错时的文艺复兴》亦诞生于这一研究语境。针对“错时”的问题讨论,在达尼埃尔·阿拉斯看来,历史研究中的“错时”需要得到警惕与适度纠正,而迪迪-于贝尔曼的《面对时间》《遗存的图像》等著作,则显示了理论对于历史的直接进入,以及作品的图像与其所属时代紧张与失序的关系。就具体个案而言,对于威尼斯画派艺术家丁托列托的研究新进展也体现了同一旨趣,在其中,丁托列托的社会赞助关系修正了艺术史传统的宏大叙事,而一种“不合时宜”的时间,也同时存在于丁托列托的历史书写,及其在圣洛可大会堂的《基督受难》等代表作品之中。
相关书籍




本书以时间为序,分为21个篇章,从1300—1600年期间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的壁画、油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是目前世界上介绍文艺复兴艺术最全面的著述,全书70万字左右,858张图,内容丰富。
书中包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使艺术领域的学生、研究者以及非专业读者都能从新的视角来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本书采用了新颖的每十年一章节(除第一章)的结构,读者能够轻松地将作品定位到具体的历史时间轴中,同时也能对作品进行完整的讨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许多介绍文艺复兴艺术史的书籍不同,本书没有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传记,而是将焦点集中在具体的作品上,强调历史写作是一种叙事性的创造,所讨论的任何作品都可以被讲述为不同的故事: 作者的生平、购买者或赞助人的利益、题材背后的传统、观众的反应等等。
一个十年接一个十年这种讲故事方法使我们避免了以往的印象,即以回顾式方式建构的时代(“文艺复兴盛期”、“矫饰主义”)对人类行为具有某种决定性的影响;其二,它使我们能够比较同一时期在意大利不同城市创作的作品,描绘出当地最独特的传统和实践,同时突出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点。比如,十五世纪中期少有研究的、地方性城市模仿罗马的显著趋势;还有十六世纪中期,遍布于意大利城市广场的建筑和装饰。这种叙述方式既可以强调某些特定建筑地点的重要性和意义,又能追溯到某个特定时期艺术地标的变化。
每一章的目的都致力于揭示出作品诞生时那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的氛围和期待,在同一时期,即便截然不同的作品也会享有共同的问题和关注点。因此,每一章都有一个主题,一个在特定的十年里创作的作品都特别适合探索的主题,每个章节的主题往往会指向这个时期所有艺术的关键点;在每一章中突出一个单一广泛的主题,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历史的模式,并引出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探讨的复杂问题。
书影实拍






主办方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机构理念,致力于促进全球对话与文化交流。2007年,作为非营利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北京798艺术区中心地带对公众开放,占地总面积逾10000平方米,场馆主体建筑为1950年代的原厂房改造而成。目前,UCCA已拥有北京主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UCCA Edge和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3座场馆。除提供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外,UCCA还包括致力于公益事业的4A级基金会、为儿童提供全方位艺术教育的UCCA Kids,以及专注探索艺术跨界合作的UCCA Lab。在连续荣获中国杰出美术馆荣誉的同时,UCCA也为全球艺术机构的发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运营新模式。
协办方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多年来一直耕耘于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出版了“敦煌”“老房子”“老城市”“百工录”等系列品牌图书;推出了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硏究”“设计理论研究”等现当代艺术理论丛书;打造了“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等苏美童书,也是目前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大奖最多的出版社。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80多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长期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超越学科维度的“制作”思想 ——《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导读 (2人喜欢)
- 新书首发 | 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丛书(第二辑)出版 (1人喜欢)
- 新书推荐 | 1-2月 值得期待的阅读清单 (6人喜欢)
- 新书推荐 |《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通过制作,与世界互通 (6人喜欢)
- 穿越七十多年,共和国民生设计的记忆与梦想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