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扯谈译名:2023院线电影港台译名赏析
本文盘点2023年个人印象深刻的港台电影译名。
纯主观感受,非学术研究,东扯西谈,欢迎交流。
一月
The Son

先来看看法国导演佛罗莱恩·泽勒《家庭三部曲》的前二部电影作品。
The Father
大陆译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香港译名:爸爸可否不要老
台湾译名:父亲
The Son
大陆译名:困在心绪里的儿子
香港译名:儿子可否不要走
台湾译名:爱·子
两部影片的大陆译名格式统一且颇有巧思,“困在时间里”和“困在心绪里”分别暗示主要人物的病症:阿兹海默症和抑郁症。
第三部作品是《母亲》(未知何时开拍),根据原著讲的是一个妈妈面对儿子长大远去,丈夫行为可疑,生活失去了重心,空巢落寞无法言喻。很好奇国内译名将如何描述这个母亲的困境呢?或许可以改为“困在虚空里的母亲”?
如果你对港乐有关注,或是张敬轩的歌迷,在看到港译“爸爸可否不要老”时,也许会不自觉地哼出一段旋律:“叮当可否不要老”。
这句歌词出自张敬轩2014年推出的粤语歌曲《青春常驻》,借叮当猫(哆啦A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光阴不再的感慨。由于这句歌词配上旋律后太过深入人心,让很多人以为它就是歌名。
在搜集资料时,我还发现电影海报上的一些宣传语都很值得玩味。
比如港版《儿子可否不要走》的海报上,写有“不要不要假设我知道”,引用自陈奕迅的《单车》,道出了父子之间道不出的隔阂。
又如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怪物》,在港版的宣传物料上有一句“到底发生过什么事”。
这是香港乐队Dear Jane在2022年发行的歌曲,歌词痛击人心,闻者伤心听着流泪。

写完才发现,上面提到的三首歌都是黄伟文填词的,果然是撑起香港半个乐坛的大师。(扯远了哈)
A Man Called Otto
大陆译名:生无可恋的奥托
香港译名:隐闭中年
台湾译名:超难搞先生

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叫做《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也许这样一个名字丧值太高,所以来到国内改成了“生无可恋”(没有好到哪里去)。
港译“隐闭中年”改自日本引入的术语“隐蔽青年”,原指年轻人长年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不出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里蹲”。
台湾译名仿佛自带当地口音,“先森你cao难搞的耶”,也让我想到了热狗的“差不多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港版海报上的一句话:“年初五咁嘅样”,可以理解为“大概在年初五”,因为这部电影正是在2023.1.26(年初五)上映的。
然后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是“像年初五的样子”,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个梗最初为“年初四的样子”,出自1998年周星驰主演的《行运一条龙》,说的是人在年初四的时候,假期放完,钱又花光,又要开始工作,心情自然难过,脸色就会很难看。
所以“年初四的样子”形容脸很黑,到了年初五自然就更黑了。

1月值得玩味的译名还有:
Operation Fortune: Ruse de Guerre / 金爆行动 / 伙星行动:扭计特攻(港) / 玩命特攻:武演行动(台)
M3GAN / 梅根 / 人工杀姬(港) / 窒友梅根(台)
Shotgun Wedding / 闪婚 / 黐 Gun 婚礼(港) / 劫婚大作战(台)
二月
Babylon
大陆/台湾译名:巴比伦
香港译名:巴比伦:星声追梦荷里活

香港对于以演艺圈为背景的影视剧的片名翻译,似乎有一个不明文的习惯,那就是总会带上“星”和“梦”二字,例子如下:
A Star Is Born / 一个明星的诞生 / 星梦情深
La La Land / 爱乐之城 / 星声梦里人(同是达米恩·查泽雷的作品,延续了“星声”二字)
The Artist / 艺术家 / 星光梦里人
Sing / 欢乐好声音 / 星梦动物园
Cocaine Bear
大陆译名:熊嗨了
香港译名:大毒Bear
台湾译名:熊盖毒

这部电影好像没多大水花,吸引我的是台湾译名“熊盖毒”。
“熊盖”是闽南语“尚介”的发音,有“最XX”的意思,比如“尚介赞”就是“最赞”,“熊盖毒”就是“好毒”(脑海里响起了张学友的歌)。
三月
John Wick: Chapter 4
大陆译名:疾速追杀4
香港译名:杀神 John Wick 4
台湾译名:捍卫任务4

先说说台译,“捍卫任务”来自基努·里维斯的两部经典作品,一部是他的成名作《生死时速》(台译“捍卫战警”),另一部是他的代表作《黑客帝国》(台译“骇客任务”)。
港译“杀神”很容易理解,电影中基努·里维斯的角色堪称神的化身,不仅战斗力达到神级,而且遇人杀人遇神杀神,谁让你动他的狗。
但要说这个译名与基努的关系,只能从《黑客帝国》的港译“22世纪杀人网络”找到一点联系了。
自从“杀神”大火之后,一些复仇爽片的港译也开始用上这两个字了,比如“风骚律师”鲍勃·奥登科克的《小人物》(港译“杀神NOBODY”,与《疾速追杀》同一个编剧),还有大卫·哈伯的《暴力之夜》(港译“杀神夜”,与《疾速追杀》同一个制作公司)。
Close
大陆/台湾译名:亲密
香港译名:亲陌

港译充分发挥了本地语言优势,粤语“亲陌”与“亲密”读音相似,而这一个字的改动让整个词表达出了多一个层次的意思。没看过影片的同学,可以通过剧情简介感受这个译名的巧妙之处。

再一次,海报上出现港乐,猜猜《这么近那么远》的作词人是谁?还是他!
The Lost King
大陆/台湾译名:失踪的国王
香港译名:国王的伸冤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爱好历史的普通人,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为理查三世翻案的故事(理查三世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被描述成自大残暴的统治者)。
港译里的“伸冤”用得贴切,读音里更隐藏着巧思。粤语中“伸”与“新”发音一致,因此“国王的伸冤”读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王的新衣”。
童话里的国王听信臣子的谎言,不去判断真相,结果沦为他人的笑柄。而这部电影里要讲的刚好反过来,盲目相信经过加工的“历史”,让一代国王蒙受污名的人,不就是我们吗?
四月
四月淡季没什么出彩的影片,大部分译名平平无奇,但有一部电影却放飞自我,出奇制胜!
Beau is Afraid

大陆译名:博很恐惧
香港译名:宝惊魂
台湾译名:宝可噩梦
乍看港译“宝惊魂”三字中规中矩,“宝”指的是电影的主人公Beau,“惊魂”则是恐怖片标准用词,一切看起来稀松平常,然而当你把这个名字用粤语读出来,就会发现那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步惊云!
好家伙居然跟《风云》联动起来,虽然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上一次看到类似的译名还是2015年的《揾 家 宝》(不敢过多解释)。
至于台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祝大家做个宝可梦吧。

4月值得玩味的译名还有:
Maybe I Do / 或许我愿意 / 非常亂婿娶佳人(港)
No Bears / 无熊之境 / 伊朗无熊无惧(港) / 这里没有熊(台)
The Pope's Exorcist / 教皇的驱魔人 / 教廷第一驅魔人(港) / 梵蒂冈驱魔士(台)
Renfield / 雷恩菲尔德 / 吸血鬼奴才:雷菲爾(港) / 吸血鬼特助:雷菲尔(台)
五月
暑假档进入前夕,开始每周上映一部商业大片,但大部分只是系列续集和经典翻拍,译名难见亮点。
勉强值得一说的是本·阿弗莱克的悬疑动作片《催眠》。
Hypnotic
大陆译名:催眠
香港译名:潜眠叛变
台湾译名:催眠狙击

港译给人一种盗梦空间+AI机器人叛变的感觉,因为这个译名沿用了两个江湖“规矩”。
如果影片是关于梦境或回忆的,港版标题就会有“潜”字,像诺兰的《盗梦空间》(港译“潜行凶间”),还有休·杰克曼的《追忆迷局》(港译“回忆潜行”)。
如果故事中有一方势力大反转,或主人公的生活和认知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颠覆,标题里就会有“叛变”,例如威尔·史密斯的《我,机器人》(港译“智能叛变”)、迈克尔·贝的《逃出克隆岛》(港译“谎岛叛变”)、布鲁斯·威利斯的《未来战警》(港译“伪能叛变”)。
5月值得玩味的译名还有: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3 / 银河护卫队3 / 银河守护队3(港) / 星际异攻队3(台)
Fast X / 速度与激情10 / 狂野時速10(港) / 玩命关头X(台)
The Little Mermaid / 小美人鱼 / 小鱼仙(港) / 小美人鱼(台)
The Covenant / 盟约 / 译战同盟(港) / 绝地营救(台)
六月
No Hard Feelings
大陆译名:不要见怪
香港译名:调教你处男
台湾译名:珍爱硬起来

港译来自香港的潮语“调教你XX”,出自电视节目《调教你男友》,这个真人秀综艺于2020年在ViuTV播出,后来衍生出《调教你MIRROR》(MIRROR就是香港顶流姜涛所在的男团)。
有趣的是,国产片《绝望主夫》23年5月份在香港上映,名字改成了《调教你丈夫》。也许是顺着这个势头,次月上映的这部喜剧就改成了《调教你处男》。
标题相当直白,海报上的宣传语更是骚话满天飞:“那一年,姐姐和你一起长大鸟”、“搞硬你”……当然,英语原片名也是一个相关句,No Hard Feelings一般是“不要见怪”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没有硬的感觉”。
台译直接用大表姐的名字玩起了谐音梗:“珍爱”=“真爱”
“硬起来”取自原名,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为了真爱硬气起来的意思,一语双关。
About My Father
大陆译名:关于我的父亲
香港译名:教父冇限耆
台湾译名:义美超级爸
看到港译“冇限耆”三字,就知道有罗伯特·德尼罗出演了。

“冇限耆”取自“无限期”的谐音,“耆”字有耆英、长者的意思,所以“冇限耆”的含义就是没有年龄限制,表达出老年人与时俱进突破自我的精神。
在2015年的《实习生》中,德尼罗的角色以70高龄重返职场,成为一个小小实习生,因此该片的香港译名改成了“见习冇限耆”,从此开创了德尼罗在香港的“冇限耆”宇宙(第二年的《下流祖父》港译“PARTY冇限耆”)。
由于影片中德尼罗的角色被设定为意大利移民,不免让人想到他的经典代表作《教父》,所以港译也用上了“教父”二字。而台译中的“义”指的是意大利,因为“义大利”(義大利)是台湾的写法。
6月值得玩味的译名还有:
The Boogeyman / 柜魔 / 凶門惡煞(港) / 鬼出柜(台)
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 / 蜘蛛侠:纵横宇宙 / 蜘蛛侠:飞跃蜘蛛宇宙(港) /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台)
Transformers: Rise of the Beasts /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 / 變形金剛:狂獸崛起(港) / 变形金刚:万兽崛起(台)
七月
Elemental
大陆译名:疯狂元素城
香港译名:元素大都会
台湾译名:元素方城市

中港台译名各有不同,但都出奇一致地套公式。
可以对照一下另一部皮克斯动画Zootopia的译名:
疯狂动物城(中) / 优兽大都会(港) / 动物方城市(台)

Insidious: The Red Door
大陆译名:潜伏5:红门
香港译名:儿凶:血色大门
台湾译名:阴儿房:鬼门阴深处

潜伏系列的港译“儿凶”,取自“疑凶”的谐音;
台译“阴儿房”,取自“婴儿房”的谐音。
值得一提的是,从港版海报可以看出,本片的导演兼主演帕特里克·威尔森由于演过太多恐怖片,已经被香港封为“鬼王”了。
八月
Gran Turismo
大陆译名:GT赛车:极速狂飙
香港译名:跑车浪漫旅
台湾译名:GT:跨界玩家

不熟悉游戏原作的朋友,可能会对港译有些疑惑。实际上“跑车浪漫旅”正是《GT赛车》的另一官方译名。
GT,来源于意大利语Gran Turismo,意思为“壮游”。指的是18世纪英国的贵族年轻人前往欧洲大陆,寻找欧洲文明的艺术文化起源、接触欧陆的上流社会的旅途。他们所乘坐的马车豪华舒适,适于穿越欧洲大陆长途跋涉。而内部的空间又足以放下数月的旅行所需与一路购买的各类艺术品。此类马车便被成为Grand Tourer。(来自知乎)
为了致敬壮游,现在许多豪华舒适的长途跑车被称为GT。
บ้านเช่าบูชายัญ
大陆译名:祭屋出租
香港译名:租吓
台湾译名:邪厄

港译和台译均为谐音梗。港译“租吓”与“租客”粤语同音,带有恐怖气息之余,交代了影片故事发生在出租公寓的背景。相比起来,台译“邪厄”就显得过于普通了。
本片导演索分·沙达菲斯还拍过一部恐怖片《厉鬼将映》,讲的是主角在电影院盗录恐怖片,却发现影片中的鬼是真的鬼……这部影片的港译非常惊艳,叫做“阴容院在”。结合电影剧情,这个名字把成语“音容宛在”的恐怖氛围再拔高了一个层次。
Strays
大陆/台湾译名:复仇狗联盟
香港译名:复仇戆狗联盟

还是单独讨论港译这个秀儿,因为确实秀。
“憨狗”与一个粤语脏话读音接近,通常形容人笨或傻,类似SB。
宣传语“好狗好笑”用得够妙,除了表达主狗翁的执念(希望主人叫他"good dog")以外,“好狗”也是一个脏话谐音,作为前缀强调“好笑”,相当于“很TM好笑”的意思。
Joy Ride
大陆译名:兜风
香港译名:寻根女团
台湾译名:喜干会

暑期档压轴译名,港译和台译都相当有内涵。
这部R级性喜剧讲的是几个美国亚裔女生回到中国寻找自己的家人,但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尺度无下限的事情,像一些multiplayer运动。这下大家应该明白港译里“寻根”的双重含义了。
台译“喜干会”取自影片开发初期的英文原始片名"Joy Fuck Club",致敬了1993年美国卖座亚裔喜剧经典《喜福会》(Joy Luck Club)。而且从主角团的配置和剧情上,本片与《喜福会》都有相似之处,可以称为21世纪的颠覆改造版。
九月
비공식작전
大陆译名:非官方行动
香港译名:救参的士
台湾译名:赎命救援

讲个估计是巧合的冷知识,这部韩片的港台译名和《飓风营救》用了同一个套路,后者港译是“救参96小时”,台译是“即刻救援”。
港版海报上的“使命必达”,是FEDEX快递的广告语,相信珠三角看TVB电视台长大的中年人会感到很熟悉。
Kandahar
大陆译名:坎大哈
香港译名:杀出坎大哈
台湾译名:坎达哈行动

这部影片的译名没什么特别,不过由于主演是“陷落专业户”杰拉德·巴特勒,我认为有必要说一说。
这哥们凭借"XXX Has Fallen"系列与“陷落”结缘,目前三部作品在国内分别翻译为“奥林匹斯的陷落”、“伦敦陷落”和“天使陷落”。而这个系列在香港的统一主标题是“白宫沦陷”,在台湾则是“全面攻占”。
此外他还主演过《冰海陷落》(潜舰灭杀令(港) / 潜舰猎杀令(台) )和《飞机陷落》(绝地迫降(港) / 迫降危机(台)),因此每当他有一部新片上映,我们总会看到新闻上写着“杰拉德·巴特勒又陷落了”。
然而从各地译名可以看出,包含“陷落”二字的片名只存在于国内,港台除了Fallen系列以外,对这位哥的其它电影并没有继续沿用“沦陷”或“攻占”的字眼。不像连姆·尼森一边在国内“营救”,一边在台湾“救援”,也许这就是命吧。
Saw X
大陆译名:电锯惊魂10
香港译名:恐惧斗室X
台湾译名:夺魂锯X

这个经典系列要从英文片名说起。
首先,电影中的连环杀人魔是一个变态老头,他为抓来的人设计杀人游戏,每次会从死去的人身上切下一块拼图形状的皮肉,因此人们称他为Jigsaw Killer,片名Saw正是来自Jigsaw这个名字。国内把Jigsaw翻译为“竖锯”,但结合剧情的话它的意思应该是“拼图”或“谜团”。
也有人认为,Saw是See的过去式,老头在电影中扮演一个审判者的角色,审视着受害者过去的所作所为。
还有一个更直观的解释,Saw的意思是“锯子”,在系列第一部的时候锯子是重要线索,电影的主海报也是一个锯子和一只断手的画面。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英文片名Saw是有多重含义的。
那为什么国内译名叫做“电锯惊魂”呢?锯子和电锯是有区别的啊。有人说那是因为新版《德州电锯杀人狂》在2003年年底上映,而第一部Saw是2004年推出的,翻译者为了蹭电锯的热度就把片名改成了“电锯惊魂”。
一部电锯,部部电锯,“电锯惊魂”这个名字就这样延续到了第十部电影。
9月值得玩味的译名还有:
Talk to Me / 回应我 / 手灵(港) / 鬼手鬼手 请开口(台)
Expend4bles / 敢死队4:最终章 / 轰天猛将4(港) / 浴血任务4(台)
더문 / 月球 / The Moon:紧急营救(港) / 逃出宁静海(台)
十月
Dumb Money
大陆译名:傻钱
香港译名:玩谢华尔街行动
台湾译名:笨钱效应

如果这部电影不做宣传,单看英语原名、国译或台译,都难以让人产生想看的欲望。如果这是一部纪录片则另当别论,但这是一部喜剧片,所以香港的翻译更加合适,也更加吸引。
“玩谢”在粤语里是玩坏的意思,“玩谢华尔街”也就相当贴合影片中散户逼空华尔街大机构的剧情。
こんにちは、母さん
大陆译名:你好,妈妈
香港译名:妈,是您吗?!

影片讲的是主人公回到老家见到妈妈的另一面,从此对她有了新的认识。由此看来,我认为港译甚至比日语原名更贴切,表达出一种认不出老妈的错愕感。
另外港译也让人想到黎明的经典歌曲《夏日倾情》,歌中的第一句便是:是你吗~
거미집
大陆译名:蜘蛛网
香港译名:韩戏逼人
台湾译名:诓世巨作:蜘蛛窝新宇宙

影片讲的是宋康昊饰演的导演想要重拍电影《蜘蛛网》的结局,却屡遭各方阻挠的曲折故事。电影的韩语原名就叫“蜘蛛网”,想必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置身网中身不由己的状况。
港译和台译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港译没有在“蜘蛛网”上纠缠,而是直接用“韩”字表明这是一部韩国电影,“戏”字反映这是一部戏中戏。整体上,“韩戏逼人”取自“寒气逼人”的谐音,表达出创作者在影视圈的制度下心寒至极的感受。
台译则先来一个“旷世巨作”压场,但一个“诓”字映射出所谓的巨作是名不副实、欺骗他人的玩意。接着来一个“蜘蛛窝新宇宙”,强烈怀疑这是在蹭索尼的热度,由于文风过于跳脱,实属看不懂了。
不是我偷懒,但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译名确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所以2023年的扯谈译名就到这里了,如有想法和补充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
笔都是好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8 17:54:37
-
文艺否复兴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2 14:07:33
-
参与的旁观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1 10:41:42
-
追梦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7 04:30:11
-
随波逐流李俊杰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20:50:23
-
豆友ckL_7oC_p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02:39:19
-
顽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0 04:21:04
-
追求真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7 07:24:13
-
找不着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2 11:22:18
-
吴谨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31 09:05:47
-
高大威猛007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9: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