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缩来临时
以前大学时学经济学,到通货紧缩时,老师一句话带过——“这个不常见”,转而大讲通货膨胀。
过去无数年几乎全无例外的通货膨胀似乎也说明,确实好像通货膨胀更常见。
而今,虽不至于说一句李公当年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20年未有之大变局,至少以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来说是这样的吧。
最明显的是过去一年(2023年),没像往年一样,感到多少商品价格暴涨,“**价格涨了好多”“**怎么又涨价了”,这样的话语可以说基本上没听过。
夏天看到水果店的阳光玫瑰标价“9.9块”,想起在这之前的一年,价格至少得这数字前面加“1”吧。价格下降固然有其他原因(比如阳光玫瑰这种品种种得更普遍了),但价格直接腰斩,还是极大的降幅了。
类似的还有猪肉,猪肉价格2023年最低点仅是前一年最高点的约1/3。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点,比如你买一份盒饭,随着猪肉或者其他蔬菜价格的下降,老板也大概率不会给你这份盒饭降价或者多两块猪肉,也就是说一些企业的利润会因此增加?
逻辑被打破得最明显的是房地产。过去二十年的经验——现在买房,借未来的钱来还按揭,未来货币贬值,从而房贷也会愈加“轻松”。然而2023年房价过去的上涨无缝衔接到下跌,如果未来房价越来越低,未来货币越来越值钱,岂不是现在背的房贷只会越来越贵?别说信心被打击了,人们的迟疑心理都是对行业的巨大打击。
到11、12月,前一月的CPI增长数据变负,(PS:2024年1月更新的12月数据,同比也仍然为负),其实这个指标的出现已经迟滞了,但负数的出现仍未被引起高度重视。
要找到相关分析可以说很少,我至今还没看到多少对于这个现象的分析。犹如开头所说,在漫长的通胀时代,过去不曾多关心过也未曾预料过另一种可能。
而CPI的负增长,可能也没被认为是未来长时间的状态。
但回看2023年开年时农历新年创下的CPI高位和2023年上半年消费的“景气”、高指标,可以预测2024年上半年的CPI同比可能会延续负数的状态。
这种下降趋势既能感应到,但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它的下行还是缓慢且短时间里幅度较小的。但当人们逐渐发现这一趋势时,消费信心的打击更为可怕——未来买更“便宜”,钱存着,不要买,消费端、需求端减少便影响供应端,实体经济缺少的刺激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收入再影响消费,如此,恶性循环形成。再或者,就是陷入“加量不加价”模式,为了保证价格不跌,那就是加服务,加时间,加内容;提档升级,开发新的供给——或许也有新的机遇潜藏着。
另外,发现一个细节,随着每年达到60岁的人增加数多于每年新生的人数,当逐渐向老龄化社会靠近时,社会的消费和投资必然都会逐渐趋向保守。
因此,纵观世界各国,多被膨胀包围时,这一通缩出现,谁能早有预料并做好准备了呢?——或者,挣国外通胀的钱,搞国内通缩的消费,也是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