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琐记:地铁上的特里斯坦、久别重逢的唱片,蛋糕种种
文:张可驹
原以为11月大热之后,终于可以顺利入冬,不想12月大雪节气竟是温暖如(暮)春。
11月1日
先前提到大提琴家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说他的天赋气质让我颇感觉隔膜,但与此同时,又很认同这位演奏家必须如此。要说这样的气质为何?那应该就是“冷淡”。
有所谓“冷淡风”,但伊瑟利斯的冷淡,或许是刻骨的同时又让人不觉得“冷”,而更多是体会一种“淡”。(搭配音频,且听且看,可移步公众号“品古典音乐之乐”:https://mp.weixin.qq.com/s/c3OyK_JXDZ3mfrv-4Q9M1A)

发音的轻盈、浅淡,塑造乐句的顺滑而抽离,最初听,感觉是时下常见的寡淡之风。情感的抽离,不是没有线条的起伏,而是关于投入。其实我一直想提高自己对这位演奏家的好感,可从RCA听到Hyperion,感受大体不变。
但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明确了一点:类似的风格,对于时下的某些演奏家,可能是在情感抽离的时风,或在本真风的影响,诸如此类的“空间”里躲避,由此遮掩自己的某种贫乏。但伊瑟利斯,就是......只能这么演。
对于真正的演奏家而言,演奏反映其内在的自我,他确实让我相信,对他而言,这是唯一适合的表现方式。
说来有趣,最近才记起,自己最初为何对伊瑟利斯这位大提琴家感兴趣?不是看到关于他的宣传,而是得知沙弗兰(daniel Shafran)赴英演奏的事,是他一手张罗的。

伊瑟利斯是沙弗兰的铁粉,粉到直接推动“引进”这位大师。于是我好奇,这样有品味,有激情的演奏者,大概演奏也会是沙弗兰的风格传人吧?因此你可以想象,我第一次听伊瑟利斯演奏时的惊讶。
偶见于豆瓣:

单单属于少年的无意义,才会让人感觉是美好的无意义,大概。
11月3日
偶然看到某学校的乐队演奏视频,一时惊讶,这学校不就是几年前因为霸凌事件激起全网公愤的那所?
当时人们的愤慨,很多是源于学校的处理方式。果然,家长还是不断把孩子往里送,反正名校的噱头,足以满足他们关于“人上人”的幻想。
其实你孩子遇到伤害,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你和你孩子还要作为问题被解决,这种情况连人不是,还想做人上人?
但我也多少有点理解你们,毕竟你们从小就活着这种幻想中,固定的思维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更不用说,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感觉自己的人上人之梦已经成功了。
11月4日
静安面包房的羊角面包,亲切的好味道。静安面包房的口味和小时候相比,也几经改变,羊角是能挽留记忆的少数品种。
现在店里往往都改称“可颂”,其实“羊角”这个象形名字多好。口感绵软,倒不似许多可颂那样酥脆,三十年了,一贯如此。不知是像泡芙一样,放着变软,还是一直就是软的?

配料表十分干净,当下难得。某些面包房有了点层次,配料表就不在橱窗里贴出,内容你不妨自己去猜......而且静安的羊角黄油味是很足的,原本不想冲咖啡了,打开盒子闻了味道,感觉不冲可惜。
边享受,边听到邻居家的电锯声......双休日这么搞,真的不怕人投诉吗?我是因为那边连着安静了多日,暂时不和他啰嗦。
享受羊角的同时(一待旁边消停点),听扬多(Jeno Jando)弹李斯特《巡礼之年之第二年:意大利》。村上那本书出来之后,国内某唱片品牌用扬多的录音做引进版,可能因此原版的价位在二手店里也偏高。书中的曲子来自“第一年”,可“第二年”也受到波及。
这次终于看到合适的,因为我算扬多粉,一直惦记着。相对于他弹古典派,或演奏李斯特境界大成的第二次《b小调奏鸣曲》录音,这张唱片还不是扬多的最高水平,但也是非常耐听的演奏了。


录音完成于1991年,那时不少巨匠还在,这样的李斯特演绎未必进得了顶尖,但一流总没问题。扬多的选择是对的,也是幸运的。
如果不是遇见Naxos,在大品牌红起来的机会太渺茫,在小品牌成为隐藏高人或许能显得更加神秘而“高端”。可那样除了少数资深乐迷,和追逐小众的烧友,又有多少人会接触到他的艺术?
见外面忽然下了大雨,真的难怪,这几天实在太热了!
唱片买得多,一直给自己划了各种线,哪一类唱片的均价大致怎样,最高的单价不能超过什么价位,等等。之前的双11折扣中,入手一张暌违多年的唱片,二手碟,稍稍挑战到单张的顶线,所幸还没破,不是按照古董价位。
我通常是不会按照古董价位出手的,看缘。这次算是缘分到了,弥补了自己当初年少无知,在九龙爱乐时期犯下的错误。那次错过,记得大约摸是高中的最后一年。
11月5日
今晚在地铁上,看到这位情侣,男生身材修长,大约1米85不到。他们相貌都不错,但也算不上很惊人,让我特别注意到他们的,是二人在车厢里始终紧紧相拥。
虽然变换不同的姿势,却始终抱在一起。有时女生用手臂勒紧男生,男生扬起他的长脖子,陷入一种单纯的陶醉。

有时,二人的手臂稍稍放松,女生仰着脸,男生低垂下头,好似天鹅交颈的姿态。以至于让我感到,从他们身上,渐渐弥漫出一种特里斯坦的气息,尤其是男生纯粹享受地后仰的时刻。
好久没看到在公众场合如此热烈的一对了,这几年都少见了。昨日见有人引罗素的观点:由于竞争而紧张入骨,乃至于无法放松的人们,最终会完结于不能繁衍。这会是原因吗?
但这一对,那样的时刻,既不指向崇高之爱,也不会让人想到繁衍的现实,而更多就是一种完全纯粹的彼此吸引,迷恋于此时此刻。

如果拍一张侧影,应该可做现代版特里斯坦的封面。可当时角度不行,就在自动扶梯上拍了背景。然后,女生一转身,又和男生拥到了一起......注意安全啊......
11月6日
直到今天下午,我才第一次吃了千层蛋糕,好吃。意料之中的好吃,原先回避这个品种不是觉得不好吃,而是深感它和我热爱面粉质感点心的本性相违背。
薄薄的一层层蛋皮夹着薄薄的一层层奶油,势必是充分交融,偏向轻盈的口感,又自带层次的。然而,这同本人真正钟爱的或蓬松,或丰厚的蛋糕质感,应该没什么关系。

所以不吃,因为不想吃不是蛋糕的蛋糕,哪怕重乳酪(不放面粉),口感也多少是对于勃朗宁的模拟。可真的吃了,我当然也会承认千层是好吃的,并且和我先前想象的口味差不多。
11月7日
最近是季节的关系吗?在地铁上看到那对散发特里斯坦气息的情侣之后,又在徐家汇公园看到两对......不是那么高饱和度,但也比较投入的情侣。
下午的时候,走过路旁的一把长椅时,两个年轻人坐着,看同一个手机,还把外放音量开到巨大。一时有点莫名,想着你开外放也就罢了,还音量到底??等走了一圈回来,看到两个人一边热吻,一边用手机的音乐作为伴奏......音量是调小了许多,不过接吻放音乐这样,从小到大还真没看过。
事后想想,居然联想到《天龙八部》里,丁春秋和苏星河比拼内力的时候,星宿派弟子敲锣打鼓伴奏的情节。当然,手机伴奏还是比较美好的,且脑洞更大。
到了晚上,又看到一对年轻人在快乐地追逐,女生似乎把男生当成猎物了。是那种小孩气质的玩闹,感觉是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更适合。不过呢,真那个年纪的情侣,公开依偎在椅子上,或是牵手而行,已经是这里比较洒脱的体现了。

11月8日
看到静安宾馆即将全面装修,然后转为酒店式公寓的消息。说起来,关于静安宾馆,除了延伸到街面上的静安面包房之外,最常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位戏曲演员,昆曲名家张洵澎。
昔日不少戏曲演员出身于穷困之家,张洵澎则是不然,她出生在49年以前上海的一个银行家家庭。
当时银行业的不少高层都是京剧铁杆,张洵澎的父亲也不例外,但她回忆自己小时候并不喜欢,而是在小学时期就对越剧情有独钟。进入新时代后,张洵澎一家人搬出老宅,一度迁入当时的静安宾馆居住。

大师日后回忆,童年在花园里游玩的体会,也为她日后演出《游园》提供了不少滋养。
但彼时,她家的大人们应该都在商议去留问题,恐怕情绪远非轻松。最终还是没走,这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势必是巨大的。当然,如果走了,我们也就看不到张洵澎独树一帜的闺门旦表演了。

听说这次蒂勒曼与skd的北京场第二场演得挺绝?说起来,这些年里我是多次希望能唤起自己对他的好感,但每一次都维持原来的看法基本不变。如果这场真的神了,那貌似是错过了机会。可也就这样吧。

11月11日
下午翻齐平那本写俄派钢琴家的书。昔日俄系的大钢琴家,不少也是大教育家。今日看来,他们早已洞察种种有害的苗头,看得、说得都是太准了。
可倘若他们真能听到当下的许多演奏,大概就会选择闭口不发一言。正如俞振飞关于昆曲表演的许多高论,要是看了现在的演出,或许根本就不会说了。
11月13日
下午补觉醒来,再一次发现:除非绝对、绝对不行(事实上这很少发生),否则一定要早睡,因为身体已经拒绝合作了。这棵树下方有大片灌木丛,今天路过稍晚,和喂猫人擦肩而过。两只猫坐在灌木丛的边缘,一只少年猫掩映在灌木丛中。

11月15日
起因有点复杂,总之今晚看有人同时起到姚某人和李少春,一时忆起多年前看钱浩梁清唱,他在唱之前特别回忆了李少春教他的事。偶尔会记起那个夜晚,今天一好奇,到底是过了多少年?一查,发现真是太巧、太巧了,居然就是整整十年前的今天!
2013年11月15日,京剧名家名段,钱浩梁、童祥苓他们在最后,大轴是童祥苓,还加了一段“坐宫”。

当时好多老艺术家都额外加演,你不难猜到钱浩梁会加什么戏里的?他知道观众都需要这个高潮。那场是名家名剧月的第一场,正巧,王健在上海音乐厅连演两天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二场是15日。
还是选择去听京剧名家,以至于后来我和人说,我也算是看过钱浩梁演出的人了。那次夏慧华是唱到开挂了,第一首加演,没遮没挡的高腔直接掀屋顶,音质还是很美的。
基本上,加演都是事先定好的,相当于曲目之外的彩蛋,提词器上都会显示字幕。陈少云即兴加了一段打严嵩,完全是额外的,就没字幕显示。

连续两晚,先听王健的巴赫,再听当年的样板群英,也算上海舞台极一时之盛吧。如今,王健的艺术依旧郁郁葱葱,那样的名家名段盛典,却渐渐没入历史了。
11月18日
阿姨的朋友最近回国,她生活在漂亮那边,带回自家院子种的苹果。味道是极好的,仔细看,苹果花的遗迹尚在。


那位阿姨虽然已经有了第三代,但生活极为丰富,工作是为假牙塑形,退休之后依然担当技术顾问。每天下班回来以后,自娱自乐的内容是在钢琴上弹巴赫,一直弹到十点过后。前几日,我推荐艾马尔的独奏会之后,阿姨买了两张票,准备和友人一起去听。

11月20日
偶然看到有人说我推荐演出怎么不可靠,包括之前黑了某位演奏家。当然我是不会真的说什么啦,但既然提到了那位......如果面对面的话,我可能会说:唉,你口口声声说我的推荐不可靠,居然还听了那么多场,何必呢?觉得不可靠就不理会,知行合一。
而因为不是面对面呢,我就想说:呵呵,呵呵,呵呵呵,Ta这次演完之后,连演出方都跟我吐槽了,你还在那儿自我感动。那么,也请知行合一,多买票促促消费吧。不过,如果再被我看到的话,大概我也要被你感动了。

11月25日
第一次做芝士蛋糕,重乳酪巴斯克蛋糕,味道完全满意。不过外观,应该不算标准吧?毕竟我对焦色比较敏感,上面黑成一片的效果还是避之不及。
没有想象中好做,但稍微熟悉一点,不会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天气冷,奶油奶酪很难软化到那么细腻,过筛反而增添了一堆麻烦。


奶油奶酪本色偏白,高温之下颜色变深也较为迟钝。所以,那种上面一片黑的巴斯克,真的是有点为了刻意(西式)“土味”而往si里烤的状态。
或许我这个也不该叫巴斯克了?不过,现在巴斯克蛋糕这名字可能有点像各地的粤式饮茶,什么点心都能往里塞的状态,上面不焦黑的也有。当然我这个还是颜色浅。
烤完之后,用铝箔纸蒙着放冰箱一晚,用橡皮筋箍好。感觉像是给蛋糕戴上了浴帽。

11月27日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

图中内容偶见于豆瓣。写这段文字,也是那边岁静的内容被卡,就换个不岁静的试试。
我觉得里尔克说得对(好的,我知道有人认为翻译不准确,但现在不纠结这个)。也是心境变化,小时候我是不会劝人撑下去的,现在就变成想劝人撑下去,但有时感觉没很多说服力。
当然我也不会真的去说服什么人......只是对小孩,相对于说“你的父母会伤心的”,我更想说:其实未来会发现没这么重要,自己也多少能找点开心的事情做。
虽然环境一直让你感到挫败,但其实,很多高光的人,就譬如我有时去了解的一些演奏家吧,听得出来,他们的内心也完了,剩下的只是逢场作戏。在这个大溃败的背景下,你去做一些真正带给自己快乐的事,不是赚到了吗?

11月27日
偶见有人提到,越剧虽然都是女性演出,但小生演员的热度,往往远高于旦角,正如她记不太住茅威涛的搭档,除了何赛飞,而那也是因为影视作品。
在我看来,说到越剧小生比旦角受欢迎这件事,恐怕真相是残酷的,就是不少旦角演得不够好。
舞台上的性别倒错,本身会给演员带来魅力,也就是女小生有,旦角没有(如今极少数的男旦不讨论)。假设二人水准相当,这个微妙的差距,也需要旦角演员用表演功力填平。
由于徐、尹、袁、王那2、3代人展现的高度,这个问题基本被遮盖了。但演员的功底下坠越多,这个问题就越突显。
很好的证明就是,哪怕你记不住茅威涛的搭档,终归也记得住单仰萍和王志萍吧。越剧的传统程式比昆、京单薄,其实对演员的功力是要求更多的。袁雪芬所指出的道路,深入汲取昆的东西,其实早就被抛弃了。

11月28日
一早听马勒《第五交响曲》,末乐章终于拨云见日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此时的马勒不会知道,哪怕日后有那么多形式探索,传统革新,大悲大喜,但这个乐章,就是他最后一次以真正乐观的态度来结束一部作品。

11月29日
今日早餐,香蕉片的中间,是我自制的玫瑰盐核桃奶酪酱,用这两样配面包,奈斯。

现在网上的奶酪酱教程多是甜味,但我一直感觉微咸更能发挥奶酪的香味。准备早餐之前,看到查理芒格的si讯。超超级大佬走掉,人们还是照样切香蕉抹奶酪,所以,真的别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想法。
2023年的11月已被抛到脑后,而这一年也快过完了。
-
magn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2 01:59:42
-
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1 10:56:26
-
豆友270202915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1 07:37:28
-
过河入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1 05:38:55
-
Leonar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1 03:43:24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8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10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月度唱片,在傅聪演奏的乐声中,送别阿狗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