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两种危险

有位老总问过这样一个哲学问题:“一个人应该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呢,还是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
这个问题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或是“先有儿子还是先有父亲?”一样,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它。
人不就是欲望的产物吗?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欲望的满足吗?没有欲望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希望的人,是活不下去的。欲望是生存的必备之物。
作家阿丁得知翻译家好友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消息,难过极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受文学深度滋养的好友会选择弃世。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文学是否真的能帮助自身抵御现实的痛苦。
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绝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理由是“你放弃了世界,可我不,因为我足够自私。”
想到自己是个欲望泛滥的人,随便一毫升的欲望就能让自己活下去,他反倒坚定起来。
史铁生说过,人啊,你的名字叫欲望。
叔本华说过,人就是一团燃烧的欲望之火。
斯宾诺莎也曾说过,欲望是人的本质。
好人易碎,大概是因为忘掉了自己的本性吧。失去欲望的人,是危险的。
无论如何,欲望的确更有利于生存。至于它是不是虚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活下来。
就像余华说的,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
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没什么问题,当欲望满足时,你会感到平静、富足。
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是过度的欲望,是不切实际的欲望,是别人的欲望,是在引诱或煽动下稀里糊涂产生的欲望。
这些欲望纷繁芜杂、令人上瘾、有害无益,是另一种危险。
当欲望变成了妄念,追求就成了负累,即使满足了,也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而是莫名地感到失落和空虚。只因,那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希腊神话中的海魔女塞壬因与缪斯比赛落败而被拔去翅膀,只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她们用歌声魅惑过往的水手,成为自己的盘中餐。
英雄奥德修斯得知此事,在率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时,命令水手用蜡烛封住自己的耳朵,并将自己绑在桅杆上,才没有受到海魔女的诱惑。
抵御诱惑也是一种能力。
敢问世间有多少人能够像奥德修斯这般清醒,不受诱惑呢?
唯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会轻易被诱惑。想要不被妄念所摆布,你需要足够了解自己,了解你的欲望。
斯宾诺莎重新定义了贤者,他认为贤者不是满口大道理的人,而是能够从自身和周围事物中获取真正知识的人。
面对欲望,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贤者,去真正倾听自己,了解我们身上的活力和激情,明确我们的爱。了解欲望中什么在支撑我们,什么又在压迫我们。
哲学博士玛丽·罗贝尔曾说,欲望是美好生命力的表达。
别给自己的欲望套上枷锁,而是让它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常客。
庆贺自己的欲望,但也要花时间聆听自己的心声,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会减少很多痛苦。不管怎样,我仍希望你保持天真,保持热情。
了解自己的真心,才会活得充实且安心。
-
Tomi.L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9 17: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