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酒店,出去旅行还可以住哪?
随便写写本年度从德国到中国一路上除酒店外的住过的地方。 因为近几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导致酒店的价格高升到根本不敢看的地步。遂决定不住酒店看能不能走下去。 1.帐篷 帐篷是我单车旅行住过的最多的形式。在德国这种地方要小心,因为警察抓到你可能会罚款。但在法国和意大利伊朗土耳其可能随便搭帐篷。当然这并不意味随便搭帐篷没有风险,也是需要找一些隐蔽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下雨的潜在危险。 土耳其在内以西的地方基本上都有campsite,有专人看守营地,每晚只需要花5到20欧即可,还可以洗个热水澡。campsite安全性可以保证的。好的campsite甚至像度假村一样,很多大爷大妈每到夏天就在campsite的房车里蹲着发呆晒太阳做菜。China的话campsite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我从西安一路到北京都没有在公路旁发现过campsite,可能没有那种像法国那种发呆”浪费时间瞎整”的文化。不过国内有个好处,可以找到极其便宜的旅馆,便宜到个位数,20多30多的车站小旅馆大学生运动室数不胜数。

2.预约制的沙发客 warmshowers是我利用次数最多的沙发客平台,因为里面的用户都是骑行者,大家很能聊得来。我通过warmshowers在法国吃遍了各种法餐家庭料理,如果你在法国请务必使用warmshowers。我觉得很多沙发主对于客人的信任度都非常高,我被很多单身女性招待过,被老夫妇招待过,他们甚至一上来直接就把钥匙给我,冰箱门一开表示你可以随便用。这和我在国内的体验形成了很大的对比。。要想想这个网站还不需要任何的official id登录。不过这个网站是可以留comment的,许多沙发主在筛选的时候会看重这块。保持良好的口碑非常重要。
国内的沙发客我体验的不是很多,在北京有过两次。第一次是一个土著大哥招待我。一般都需要给主人看身份证,甚至有些需要填一些调查问卷,看你们之间是否matching。大哥对我非常好,聊天聊到断片,也信任把钥匙交给我。目前看来国内沙发客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保守。大哥告诉了我沙发客文化在国内的兴衰和一些具体的丑闻案例(真的有人把这个当某些service software)。更哭笑不得的是,有个女孩和某个沙发主发生Harassment以后,大哥被女孩请求去了police station跟policeman解释啥是沙发客文化,到了最后也没解释清楚。只是口头批评了,各挨一棒。
第二次在北京使用cs是在一个黑人老哥家里,第一次住在离三里屯就100m不到的地方,非常方便。他也像其他国外沙发主一样没有查看我的id,直接带我进房间,和展示冰箱里的军火(老外是真喜欢囤各种酒。也是第一次跟国内的外国人住,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了他们眼里的china。超级好玩的经历,推荐给大家啦~
当然我也不是白嫖,如果停留时间较长的话,我会做一顿比较全套的晚餐给沙发主。比如在阿维尼翁,因为考虑到有人是vegetarian,我就做了全蛋宴招待了他们。这也是很好玩的经历哈哈哈哈,法国人吃饭不是讲究开胃菜前菜主菜甜点么。我根据这个规律,把番茄蛋花汤作为开胃菜,蛋羹作为前菜,番茄煎蛋炒饭为主菜,厚蛋烧为甜点。他们吃得来开心的不得了,一位老先生还摸摸下巴胡须评论道”在咱普罗旺斯,男人做的一手好菜就已经可以结婚了!恭喜你”。得到法国人的认可还是好开心的哈哈哈哈。扯远了,我还会教简单中文和日语英语(有许多沙发主确实需要英语陪练。我基本上都会留一张来自其他国家的明信片写上重要的moment和祝福的。


3. 路人招待
可能很多人对这种方式觉得不靠谱,我也觉得,但也通过这种方式解锁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些在这说了可能会炸号)。
欧洲的沙发客特别多,越往东走越少。我一直认为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才能打破那道文化之墙,使旅行变得更立体和有生命。如果只是到了一个地方看看博物馆,看到的都只是它的过去。想起之前骑车逛卡帕多奇亚地区,沿途经过了洞穴村庄区域,就跟当地大爷大妈用翻译器聊上天,得知他们已经无法追溯他们的祖辈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些怪山里生活的了,可能是从塞尔柱帝国时期。并且给我展示了他们现在如何在里面生活的。博物馆的东西大多都是死掉了的才会被展览,如果有机会还是看看还活着的东西吧。当然这也可能会引来大规模的mass tourism industry。
扯远了。一般和路人交流也能获得住宿和食物。我在路上见过很多这种无刀流战士。其中一位法国女生徒步从米卢斯走到耶路撒冷,没有带几个钱,背包也是最普通的,也不带帐篷。我对此感到惊讶,但房东告诉我那个女孩只是通过和人交流就能得到一切需要的帮助。我在想这样一个当代版的唐僧,无论走到哪别人听到她的大壮游,都会被她的耀眼光环所眩晕,热情招待她吧。
之后我也尝试了很多次通过交流在别人家里or院子里搭帐篷睡觉得到补给。最初的胆怯是很正常的,被拒绝也很正常。不过像重装骑行的外国人,一般都会有人主动打招呼,届时提出自己的诉求即可。双方同意的基础是必要的。
我在土耳其村庄的时候尝试问当地人能不能暂留清真寺一晚,得知了老师不在里面,但她可能帮我找到能招待我的人。他们全村听闻有外国人骑车来到了他们的存在,都开着摩托车汽车过来看我,跟我讲了他们村庄在拜占庭时期就存在的历史。。即使我回国了也时不时发来问候,说”世界上有你这样的朋友真的太好了。”😭一说到这脑海里就浮现起他们那种自然而然流出的漏齿微笑。有些难过的时候,把老照片翻出来看看总是能得到些治愈能量。
4. 找社会机构
这是我常用的技巧之一。在欧洲,一般可以住教堂和社区中心,因为他们都是公共机构,特别是教堂有义务帮助朝圣者,教授和当地骑友都说可以找他们的。在中东,可以向当地教职人员求助,一般来说都会帮助的。在China可以找事业单位,这也是许多国内骑友反复验证过的。老实说我觉得宗教本身就是一个为个体提供帮助的集体,能给人提供某种确定性,当然这也是种appearing的方式。我很感激一路上他们的帮助,以及分享他们对待各种事物的理解。
5.流浪学
我认识个日本小哥,他实在想出去玩,但又碍于没钱,没能买帐篷和睡袋等,一天最多只能花15欧元。这种极端情况驱使他走出了一条很独特的路。

他一般用锁将自己和车绑在一块,稍微有人动一下他的车他就能反应过来。然后身下坐着两个大驮包,双手抱住装有护照现金的背包,一蹲一晚上就过去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毕业旅行嘛,一直梦想着骑车绕意大利靴子一圈。钱的话一直是个问题,但也不是个问题,看自己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用一本书书名来概括它”不去玩会死!” 日本宅宅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在一个领域的执着和深入。

他常常蹲在火车站内,咖啡馆门口(有些店主早上还会送上一杯咖啡给他),加油站等地。不出所料,最后一站在罗马他的财物都被偷了。
最佩服的还是他的恢复能力了。三十多岁的他,在保持坐姿蹲了一晚,早上起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全身都麻了动不了。但因为还是年轻人嘛,活动跳几下就元气满满了。
To be continued...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1-30 20:54:55
-
玛德莲没有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6 22:12:00
-
EMM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6 13:44:22
-
滑步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6 12:52:27
-
Erinneru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6 10:09:11
-
清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12 19:11:54
-
Hold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06 09:05:46
-
暫時的和永久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06 08:01:37
-
树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8 07:22:26
-
芋头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19:02:27
-
neuro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2 08:15:44
-
电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2 08:13:44
Custode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中东这一年(碎碎念 (120人喜欢)
- 在叙利亚找老婆的中国人们 (384人喜欢)
- 两个穷地方(一 (24人喜欢)
- 对沙特社会的一些主观观察(一) (114人喜欢)
- 我好像知道了一些不得了的女子创业故事…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