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立场,没有真相。在网络和现实融合的罅隙里瑟瑟发抖
本文发于10月19日,10月23日更新下进展:
20号开始,狗群开始狂轰乱炸,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暴涨。真假消息掺杂,有很多明显是在挑起对立情绪。典型的几波:“狗是被咬女童爷爷养的,为敛财自导自演”、“杰克辣条组织虐狗,各平台给流量后又屏蔽”、“各地快递狗粮均出现针孔”。作为狗主人,理智上觉得是假的,情感上又怕是真的。
网络世界的情绪严重影响现实世界情绪,很多狗主人纷纷自保,普遍都半夜遛狗,或开车到郊区遛狗。我也是,但在出入小区时,至少被两三个人嘴过。很轻飘,很礼貌,但很让人恐惧。因为你知道,对方批着现实世界的人皮轻轻说你两句,可能已经在网络世界参与血腥狂欢。
以下是原文。
最近我有两个微信群异常活跃,两小时不看就有999+,分别是本地法斗狗群、陈牧驰cp粉丝群。恰好对应两个最近持续的热点事件,一是烈性犬伤人,二是陈牧驰绯闻。
看到群名就能想象,这两个群的讨论情绪,和社交平台的论调当然基本相反。 因为和自己相关,我被牵扯了很多心力在群里,从“同伴”处得到力量,出群后又在社交平台被暴击,然后回到群里,群里的讨论从逐渐从理性、反思,变为盲目、反抗,大家经历了差不多的循环。
在狗群大部分人尚能保持冷静,但普遍不安,因为狗和他人的行为不可控,即使完全守法也没出事,我们的狗依然随时随地可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死。 昨夜郑州街头牵绳法斗被从主人怀里抓走,点燃了整个群的情绪,直接从相互提醒牵绳、办证,变为“谁敢搞我狗我和谁拼命”。
粉丝群则是情绪过山车,因为事件制造者本意就是引导人群情绪。 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这完全是个只看立场不看真相的信息场。粉丝看到的是“造谣”,“对家”看到的是“揭秘”,信息场外的人可能因为看到一方观点而留下大致的印象,更多人则毫不在意。六子剖腹取粉。
但两个群最后都导向同一个结果,即,共同立场的人达成更坚硬的共识、展现更强硬的态度,认为自己才掌握真相。 小圈子更为凝聚,人群更加割裂。
那么,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毫无影响。但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融合的当下,事情可能不一样。
首先是对立和隔阂。 这种情况下,除了绝对的对与错,中间的模糊地带迅速变为不同立场方的战场。战场是没有理智和共存空间的。
当涉及大众在现实世界接触的事物时,隔阂还算可控。比如养狗,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狗,也都赞同牵绳是对的,咬人是错的。但法斗是烈性犬吗?如果人故意惹狗呢?是否给狗活动提供足够空间?这些中间地带本应存在的探讨空间,迅速被网络层面的猎杀狂欢给淹没了。 我加入的3个狗群,包括一个全国群,都在为法斗在郑州被禁而愤慨,同时也都说最近只敢在晚上9点后才带狗出门。狗群里还有人多人发了自己和小区群里邻居辩论的情况,任何理性讨论只需一句话就进入战斗:“养狗的没资格说”。
而进入更为网络世界的娱乐圈,对立可被任意制造。 假新闻可以轻松找到无数相信者,形成“信息共鸣箱”,人们从共鸣箱里发出尖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坚信的“事实”,哪怕疑点重重、相互矛盾。“身份”成为他人判断其言论真假的唯一指标。 社交媒体的算法也在加强这一点,陈牧驰绯闻中的一方吴楚一,在抖音直播带货,抖音平台充斥吴楚一立场的论调,而当有人尝试为陈牧驰立场的言论买流量时,却被平台驳回。 同样的素材被不同立场的人推演成完全对立的结论,辩解=狡辩,真相=假象。
随后是言语杀人。
真假相掺,在现实世界是谎言,在网络世界是事实。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正在交融的当下,旧秩序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谎言和事实融合了。 人群的物理空间距离被信息打破,精神空间距离被信息隔阂,言语杀人变得极为容易,或者用另外一个词,网暴。任何人都可以做60页PPT在社交网络疯传,任何人穿着衣服独自一人,也会形如赤身裸体于广场。同时,几乎找不到某个具体的人为此负责。
我无法控制地恐惧。 或许有人会说,“那你可以不养狗”“谁让你脑残去追星”,这和对女生说“别穿超短裙”“谁让你去酒吧”,有什么区别?
而且,在这些事情里,女性的处境更为艰难。 养狗者多为家庭,烈犬绝大概率都是男人在养,而被爆纵狗咬人的人往往是“女的”“大妈”,男人隐身;陈牧驰被指“傍富婆”“露肉直播”,尚且有粉丝说“活着就好”,不难想象如果换成女演员,会有多少人说“你怎么不去死”。
人越来越蜷缩于一个个小圈子。 不再有一个完整的人,而是同时存在于各种小圈子里的片段,重叠在一个时空里,形成的脆弱投影。
-
timeregis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9 2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