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比起吃苦或受罪,我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更能做自己
有没有哪个哲学家的思想,你初见便觉得颠覆,并想要探究他脑中的思想深矿? 斯宾诺莎,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位会燃起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哲学家。 我初次接触他的思想是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引用了他的话:「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并说「这话太硬了,我消化了好久。」 她还写:「他(指斯宾诺莎)“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我当时读到这句,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斯宾诺莎的观点如此清澈有力,像连海面迷雾都可以一分为二的锋利刀刃,泛着金属寒光。 我由此真正记住了「斯宾诺莎」这个名字,一位和我隔着300多年时空的哲人。 当我最近收到编辑朋友寄来了一套哲学科普书,其中还有一本就叫《与斯宾诺莎一起获得自由》,我立刻翻开读了。 我是先看的目录,发现第二章讨论了「自由意志」,而这正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直接跳到这章开始看。 我发现,此书作者会用清晰明白的话语,介绍并解释斯宾诺莎的观点,还会给出思考题和行为建议,不会像有的哲学书写得云遮雾障看得读者也是一头雾水。 而且,当我有机会能完整地从头了解斯宾诺莎对一个观点的阐述后,我不再觉得,他的观点好像有点冷酷到不近人情。 我反而会看见,在他思想中,感性和理性是如何相互交织,一起深入发展,达到一种有足够的智慧去清醒认知真相,并也因能看到真相,而对一切抱有一种看似无情的深情的状态。 比如,在讨论「恶」这个问题时,斯宾诺莎会认为, 「只有中毒,没有恶」。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书中写道:「斯宾诺莎把恶想象成中毒:当两个本不该相遇的事物碰到一起时, 便产生了恶。毒药⸺就拿蛇毒举例⸺本身并没有危险,但人类摄入毒药就是危险的。恶只是两个无法调和的事物不幸地碰到一起。」 书中对此举例解释到,比如「对人类有害的东西可能对整个自然是有益的」,「在某一时刻有益的东西在其他情况下可能有害:一个在我们二十岁时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如果我们五十年后再遇到,可 能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因此「当我们懂得把事物调整到合适的环境中时,恶的问题就会解决。只有当我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如何让事物适配自己需求的时候,才会产生恶」, 就像「如果我们知道如何确定剂量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服用,毒药就可以变成良药;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开挖堤坝、修筑水渠和水力发电站时,具有破坏力量的洪流就会成为能源。」 作者总结斯宾诺莎对此的观点是,「恶的存在和我们的无知是直接成正比的。只有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物造成危害的能力时,它才是危险的。如果我们对此有所了解,那么我们不仅能知道如何避免危害,还能知道如何让它为我们所用。」 再比如,书中写,斯宾诺莎在 《伦理学》中提出:「真实和完美指的是同一件事。」 作者对此解释说:「我们凭什么说一只猫比一朵花更完美,一朵花比一块石头更完美,或者一头狮子比一只猫更完美?我 们难道不是在比较一些不可比的东西吗?每样东西不都会单纯因为某种样子而不完美吗? 因而,一样东西不符合预先设立的模板并非不完美, 事实恰恰相反:所有事物只要存在,就是完美的。是我们的模板和理想状态不完美,因为它们不真实。只要本身是真实的,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完美状态。」 因此「当我们呈现出更多自己所是的真实性⸺给自己更多力量时,我们可以“变得更完美”…一种事物越真实, 它就越完美。同样的,拥有越多力量,我们就会越真实。 这样一来,斯宾诺莎让美德这个富有说教意味的词⸺它被我们习惯性地认作对自我的否定、谦卑、内疚⸺恢复了它真正的含义,也就是古希腊人已经使用过的含义…“美德和力量指的是 同一件事。”…」 作者接着阐述说:「比起吃苦或受罪,我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更能做自己。比起感觉难过,我们在感觉快乐的时候更能做自己。 当我们更能做自己时,就更加真实,因而也更加完美。」 「我们应该在快乐中寻找完美的标志…美德教育应该教会我们如何同时提升快乐和能动性。我们会看到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我们越积极行动,就会越快乐;我们越快乐,就越有能力去行动。 这样,我们就脱离了恶性循环,进入了良性循环。」 我非常喜欢我最后摘抄的这段话,简直想裱在我书桌上,也把它送给你。 愿我们都进入「积极行动-快乐-更多行动-更多快乐」的循环中。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7-29 1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