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复盘”有效吗?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3-05-07 21:39 发表于广东

这周参加了部门的一个项目复盘分享会,收获很大,让我重新认识了,如何复盘才会更有效。
你是怎么理解复盘的?我之前理解很简单,就是回过头看看做过的事情,看看那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以后如何改进。而ChatGPT对复盘的定义,要比我完善的多。

这次参加的复盘分享会,算是一次项目的复盘,也就是这个团队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回顾。大致的过程分成几步:
① 按照项目的时间轴,客观地列出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和活动;
②结合当时事件中的做法及后来的结果,分析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③对原因进行聚类和总结,形成原则、工具和方法,并对其进行编号。
当时有个细节让我比较震撼,分享的同事把复盘的总结,按照项目计划展开,在发生的事件附近,用红色的背景标出当时的教训(犯的错),用蓝色背景标出了过程中的经验(成功的地方),并在对应的地方表上后来聚类的编号,在分享现场,他们把这个图打印出来,长大概1.5m,宽大概1m,展开后就像一个作战地图。
1 怎样复盘更有效?
我相信,通过上面的这次系统性的复盘,参与这个项目的同事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而且也有助于后续项目的开发。回想我自己以前做的个人复盘,只是简单罗列了做的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事情,没有深入分析好和不好的深层次原因,更没有基于这些原因,形成自己的原则和工具。
而听了这次分享,让我理解到,如果要让复盘达到效果,一方面要深入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同样更要的是基于分析,形成后续做事情的指导原则和工具。
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分别强调原则和工具?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输出物,前者是方向性和抽象的,而后者是具体的,前者具有更强的普适性,而后者更容易落地。
举个例子,在汽车的性能研发中,一般会先设定整车性能目标,然后分解给子系统和零部件,再由零部件部门根据目标要求进行零件试制,再进行实车验证。为了提高开发效率,需要在整车模型设计阶段,就进行模型检查和仿真分析。
为了保证开发质量,我们会设定一个原则:重要的指标,仿真达标后才能进入试制和验证。这个原则很对,但是需要有具体的工具,才能支持落地,比如目标的检查清单,具体目标值是多少?仿真的建模方法是什么,是否有规范性的文档?
汽车开发的例子,可能你不太熟悉,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最近工作和生活精神状态不佳,通过复盘发现,是自己缺乏锻炼,于是给你自己总结了一个原则:为了保持好精力,要养成运动的习惯。
这个原则很好,但是很难执行,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工具,比如给自己的周计划中加入一个事项,就是每周运动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
为什么形成了原则和工具,复盘才会有效?
形成工具后,有效性很好理解,因为比较具体,有抓手,便于操作,改进也是很直观的。
为什么要形成原则呢?
我在雷.达里奥的新书《原则3》中读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我们碰到的各种事情,很多都是反复发生的,而其中很多看似表象不同,但是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碰到任何一个事情,都当成独立的新事情来处理,一定是疲于奔命的,而如果能对相同或相似的事情,形成统一的处理方法,就会高效很多。而我们总结的原则,就是应对相似事情背后统一的方法。
而复盘的目的,其实总结出那些少数的、更加底层的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应对重复出现的事情。
2 有效的复盘,为什么很难?
复盘的动作虽然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好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挖掘事情发生背后真正的原因,常常需要很深入的分析,这个本身就需要很强的思考能力;而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原因,就是我们会碰到“两大障碍”。
一个是“自我意识障碍”,另一个是“盲点障碍”,在《原则》中对这两个障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自我意识障碍,指的是我们的潜意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让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通俗讲,就是你怕别人的批评,怕伤了自尊;
“盲点障碍”,指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会阻止我们以更合理的方式看待事物,比如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人更容易关注到大局,有人更容易关注细节,而因为知识背景和视角不同,有时我们还会忽视一些东西, 从而产生盲点。
而这和有效复盘有什么关系?因为复盘在挖根本原因时,最后常常会落到人的身上,因为某个人的能力不足,或者态度不佳,带来的错误,而如果这个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常常很难接受,这是本能使然。
所以,真正能从复盘中学到东西的人,需要克服自己的本能,需要克服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这个需要一定的修练。如何克服上面的两个障碍呢?
《原则》中给出的重要的原则是:做到头脑极度开放。而这要配合一个思维的转变:你是想从错误中学到东西,不断成长,实现目标,还是想维护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这个和我们之前分享的成长性思维很相关。
3 你不必成为完人
如果你能做到极度开放头脑,接受别人给你的建议,你可能会碰到和我相同的问题:要提升能力的地方好多,我做的到吗?这个地方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完人,什么都会,我就陷入过这个误区,就是感觉自己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改进。
但是在《原则》中,雷达里奥给了一个宽慰,你不必成为一个完人,你要只需要把自己看成成事系统中的一部分,你发挥好你的优势和特性,有短板没关系,只要你能找到人弥补就行。比如做一个项目,既需要技术能力很强的,也需要对外沟通协作能力强的,如果你偏重一个,没有关系,有人能补位就行。
总结
复盘是将经历转化为经验的重要手段,但是要做到有效复盘,既需要我们把复盘落地到最后的原则和工具,还需要克服“两大障碍”。
参考阅读:
-
ICICIV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4 10: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