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单读四月 Pick

整个四月都在翘首以盼的五一假期,让四月收尾得悄无声息——谁不想立刻开始快乐假期呢!除了计划已久终于得以成行的旅途外,不远行、不出门,宅在家中一样可以拥有广袤的游历体验,在这个临近年中的长假里,是时候开始清点上半年的想读书单了!
单读编辑部也交出了四月以及假期的阅读和收听成果。也许四月发生的一切再一次提醒我们,文学远不能够作为衡量道德的标杆,同时还极易成为巧言令色的武器,但文学艺术仍是向善、必需的,时刻警醒着我们避免陷入混沌的骗局,让话语不再掌控于别有用心者手中。

四月
启发我们的播客
Podcast of the Month
过刊



“我会外面而写,每当外面的世界将我吞没,每当发生了一些让我疯狂,让我必须窜出去、走到大街上去的事。”
阅读这两本书,仿佛去重新认识杜拉斯,或者说让我意识到,自己此前从未认识过杜拉斯。向外观照世界的杜拉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公正、那些弱小、罪犯……对那些有争议的公共事件,她从不回避自己的立场,她写作的激情有时转化成对权力体系的愤怒与嘲讽。袁筱一在译序中对杜拉斯有句评价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玩味绝望的方式抵抗绝望”。我们在体会杜拉斯的恐惧与不安的同时,但又不得不赞叹她的勇气与真实。她写下的都是自己对外面世界的真实感受,有些话语仿佛随口道来,这样无所谓形式与文体、随心所欲的写作,让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自由,表达的自由。其实,语言本应如此自由。

我们总是通过想象创伤的种种细节,来战胜自己对其的惊惶与痛苦,但创伤的出场方式,永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母亲的离去,让作者陷入了对自身死亡的巨大恐惧,再也听不进去别的,除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乐评人,他把《留声机》杂志的月度专栏,主题换成了以第一人称,诉说这首蕴含无穷无尽情感和意义的乐曲,他诉说着悲伤与失去,诉说着与母亲之间复杂又充满矛盾的关系。
母亲虽然喜怒无常又精神衰弱,但她把音乐带进了家庭,鼓励孩子受教育,捍卫他们的兴趣,并庆祝他们的成功。眼睁睁看着她的生命在短短几天之内流逝,任凭死亡斩断了与她的联系,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愤怒,和她人生的其他部分,是沮丧又无奈的。重拾音乐信心的作者,决心以那首伟大的乐曲,串联起与母亲掺杂着苦涩的回忆。其实,强悍的她,也曾为他侧耳倾听,说出“那段真棒”之类鼓励的话语。
我随着作者的叙述,不停翻阅着纸张,家庭、死亡、音乐与慰藉,这些宏大的元素,它们的定义,逐渐在我脑海里变清晰,如作者所云:悲伤不曾消失,只是在生活中比较快乐的时刻隐匿不见。没有任何一种悲痛是无法承受的,我们承受不了只是因为害怕还有更大的悲痛会降临。当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再度响起,伟大的西方艺术,会给你快乐和治愈。

“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早上下班前的两个小时会相对慢下来,可以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从晚上十点到早上五点这段时间最忙,基本上一刻都不能停。具体是这样的:我们晚上七点上班,先干到九点,然后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货场里有两个食堂,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提供不同风格的食物。菜品是自己舀的,像自助餐一样,称重付费,米饭则无限供应。如果想省钱,可以少打点儿菜,多吃几碗饭。平心而论,饭堂的价格还算公道,而且比较卫生。吃完饭后,我们就从九点半一口气干到早上七点,连续九个半小时不再有进食时间。有些人会自带面包或饼干,半夜抽空往嘴里塞点儿。有些人就连着十个小时不吃东西,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一般都带饼干,偶尔忘了带,肚子就饿得咕咕叫。
……
我发现在这地方干活儿的人,大多不喜欢交谈,完全不热情主动,就像沉默的老农民——虽然她们并没那么老——对陌生人报以冷淡和警惕的态度。恰好我也不喜欢攀交情,大家闭上嘴巴干活儿很好,在这种人际环境里我感觉很舒适。可是当我有事情向他们请教时,他们会先腼腆地笑,然后讪讪地回答——其实他们并不高傲,只是大多孤僻而已。”

“维塔”是位于巴西阿雷格里港的一家收容所,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生命”的意思,但这里是一个等死的地方。
收容的另一面即是遗弃,来到维塔的是“被断绝于家庭生活之外的人——精神病患和其他病人、失业者、流浪者——被亲眷、邻人、医院、警察遗弃在那里”,他们还是人,却不被真的像人一样对待,在这里能做的就是等死。人权活动家热尔松·温克勒(Gerson Winkler)这样形容维塔,“这是一座人类的垃圾场”。
在温克勒的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人类学家若昂·比尔于 1995 年接触了维塔。在田野调查中,他为一位名叫卡特里娜的女性所吸引。对这个社会而言,卡特里娜就是一个“疯了”的女人,但她自己不这么认为,她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以防自己遗忘一切的“词典”,向作者不停讲述自己的经历,返回家庭、返回正常世界的渴望:她是被自己的家庭抛弃——丈夫出轨,孩子疏远她,来到维塔之后,她接受的治疗就是吃药,而药物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并不导向治愈的影响——最后卡特里娜小脑萎缩,很快去世了。
通过与卡特里娜的交谈、对类似维塔的遗弃区的调查,若昂·比尔想要揭示出造成卡特里娜命运的复杂且冰冷的社会运作体系,这本书用一种非典型的学术写作,试图解答这一疑惑:这些遗弃区的创建是如何跟家庭的改变,以及国家、医药、经济的当地形态交织在一起。他令我们看到,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造成对心灵的折磨;我们祈求疗愈痛苦的医疗,如何成为了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当我们将疯癫逐出文明时,又是怎么丢弃了文明。






-
今天踩点上班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5-06 13:46:37
单读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平均年龄33岁的城市,还在淘汰更多人 (8人喜欢)
- 得白血病的小龚,和欺负她的同村女孩 (8人喜欢)
- 单读全球目的地推荐,该启程了 (13人喜欢)
- “失去的 30 年”——该如何理解日本的“失去”? (7人喜欢)
- 上午十点半的公交车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