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与刻刀
(去年的一篇命题习作,本应有三篇,结果只留下一篇。特此纪念那段至今无法释怀的时光。)
提纲
石头的承负,无法逃避的痛,不朽的意志。石头是沉默和无言的,它承负其一切,任由命运在身上烙上斑驳。这会让它变成沧桑的石头。沧桑的石头,精致的石头,反叛的石头。石头是否也懂酒神精神呢?石头懂酒神精神,石头接受暴风雨也接受烈日
刀与石头的关系,就如人与命运的关系
刀笔、石头书
刀是命运、刀是我们要承受的苦难和无常乃至喜乐
刀,下笔如刀
下笔的力度,风险
提笔即执剑,纸张即战场
正文
“一切伟大事物都矗立在暴风雨之中。”(《理想国》)。
伟大,矗立,暴风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最高品质。伟大,不必多说,是高贵的、最好的。它描述历史中的极致状态,不同时间共同浇筑的永恒价值。矗立,意味着不动如山,与畏缩、犹豫、迟疑、逃避等相对。这不是说我们面对世界放弃怀疑精神。实际上,固执地活在虚假的世界中反而背离了我们的矗立的精神,因为活在自己的谎言中是一种怯懦和逃避。所谓矗立,反而是一种精神的运动所保持的持久性张力。因为这种张力的保持必须真诚地直面问题而非选择逃避才有可能,因此这种精神的张力中反而是一种矗立的姿态。这矗立是面对一次次信仰危机、价值虚无、形而上学大厦崩塌、价值重估、伦理学破碎等等后仍然用肉身和精神去承受苦难,承受命运的暴风雨。我的伤痕和鲜血都是文字,他们是有意义的。哪怕他们没有意义,那么没人回应,也要去用信念矗立在苦难之中。因为对于最真诚和高贵的精神,它非常明白,一切都是无从逃避的。不论是人的压迫还是自然的灾难,什么都不能让他放弃那种信念。他甚至不认为这种东西会流传于后世,不认为自己的坚持会对后世造成影响。哪怕此刻就湮灭,无人歌颂,无人记得。他也要做信念的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哪怕一切信念和持守都是假的也不能动摇,哪怕被后人类时代嘲讽为人文主义苟延残喘的迷思。而正因为这种不动如山,才有可能成为文明的坐标,即使成不了,也不会遗憾。他只求问心无悔,石头一般持重。这便是所谓“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这种持守背后的担负也不必被人知道,也不必对主体产生什么有利影响。那种对文明的坚守,对殉道的渴望,全凭个人信念。
人们愿意做刻刀,全因刻刀身上有一种自由的象征。自由意志已经变成一把刻刀,去表达、去抗争,去改变、多少刻刀在石头上留下斑斑点点。它以人们的鲜血献祭自己,变成锋利的刃。疯狂的情感在刀尖旋转,跳跃,绝望的声音弹跳在旷野上。在利维坦的胃里,那声音闷闷作响。刻刀发泄了力比多,它累了,要休息,重新回到它精致的盒子里。那盒子光亮顺滑,一副小棺材。石头的世界还是斑斑驳驳,充满沧桑岁月的质感。它斑驳的样子没多少变化。那刻刀落下,石头既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只是沉默着待在那里。它已然伫立在那里上千年了,且在未来的千年依旧这样伫立下去。它明白,不多久还会有新的刻刀到来,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它会更疯狂些,还是节制一些?石头并不在意。
在一些时期和地方,所有的刻刀以整齐划一的姿态完成那一道痕迹,仿佛仅有一把刻刀曾经来过。另一些时期和地方,不同的刻刀特立独行地乱刻一通,不同的痕迹夹在一起,杂乱无章,展现出原始性的差异。但不论是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留下什么痕迹,都始终都无法刻在石头的深处。经过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夜,那些痕迹模糊了,消失了。石头还在那里,把刻刀的登场与退场当作一个个玩笑。石头渴望真正的痕迹,它不喜欢一直开玩笑。但石头只是期待那真正的痕迹,不抱怨什么,继续无言着。
终于,石头等到了一把真正锋利的刻刀,它有沉甸甸的柄和银光熠熠的刃,痕迹留在了石头的深处。石头忍耐着,但它欢心了。仿佛一种神圣使命的降临。石头知道这工作需要和这把刻刀一起完成。虽然比之前更疼痛,但同样没有那一次比这次更加幸福,就像蜕蛹成蝶。但是,突然有一天,巨大的力量夺走了刻刀的生命。刻刀仓促地倒下了,一天天过去,终于被完全埋进了土里。雨水冲刷着石头上刚刚长出来的痕迹,顺着那轨迹滑落。那是泪水还是鲜血?那混杂了血水与泪水的液体,滑落进土里没有一点声音。
又几个千年过去了,又有无数条痕迹到来,却没有驻留那么长久的。可那千年难得的刻刀的痕迹,也终于要消失不见了。石头只是继续等待,等待那把真诚和高贵的刻刀重新来到。没有谁在乎这种伫立,那无从逃避的姿态背后是什么样的信念?石头不认为自己还能这样留下来,身边的很多兄弟已经崩坏或消失。多少同胞这样湮灭,无人铭记。它甚至不明白这一切是否在最终是正确的和有意义的。最艰难的不是坚守的痛苦,而是对自己所坚守的怀疑。当石头被逼近到这一步,距离崩坏终于不远。石头不确定是否之后还能等来高贵的刻刀,那刻刀是否还能找到那道曾经留下的印象深刻的痕迹。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继续沉默无言,承负其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的痛,还在坚持信念与意志。命运的斑驳让石头变成了沧桑的石头。石头的兄弟有的成为补天的灵石,有的成为西西弗斯的罪愆。有的被抹平,变得圆润光滑,似乎大家都喜欢,于是,被人供奉起来欣赏,或者在手中把玩。在这个终于不用遭受暴风雨的一天,石头还是石头吗?还有的石头没有走完路,像上面那一颗。
只要暴风雨还在吹打着,只要炽热的太阳还在身上燃烧,只要继续承负起暴风雨与命运的安排,只要继续在承负中沉默不言,它就还是石头。刻刀留下痕迹彰显自己的意志,天地无言,石头以承负与沉默应之。
那一天他抬头望到了满天星河,那无数光芒静静地洒下银辉,洒到了他的身上。他明白了,即便庄严与静穆的典范并不在眼前,也一直存在。
2022年6月2日
-
那美克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5:38:49
-
原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4:56:59
-
Kyon Smith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4: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