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所有现代人的心理都在缓慢地走向崩溃?
1.一个隔绝生存实验的启示
有一个上世纪1989年NASA做的隔绝生存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的外部心理建构有什么作用。那个实验原本是为了“研究人类在长期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对时间的感知,以及昼夜节律和生理变化”,当时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蒙塔尔比尼招来一个女性志愿者,名字叫斯蒂芬娜·福利尼。她不是一个普通的路人,而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一位室内设计师,大家看重的是她优秀的自律能力,此外她心理素质也很不错。她的任务是在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地下空间生活210天。
她生活的这个空间在地下30英尺深,面积有18平米,温度设置为恒定的23摄氏度。这是个除了与世隔绝外,努力满足她一切生理心理需求的玻璃屋子。斯蒂芬娜并不完全孤独,她会定期将自己的血样和尿样通过挂绳子的小桶,送到外面的世界,以供健康监测。与此同时,她还拥有一台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可以收到研究人员的文字信息。电脑附近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也会随时关注着她的情况,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脑电波等。总之,斯蒂芬娜感到自己是被密切关注的,是被关心的,一旦她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或心理障碍,实验肯定会被及时中断。斯蒂芬娜的问题在于,在这整整200多天的独居生活里,她没有叮当作响的钟表,也没有记录日期的日历,无法知道到底过去了几个小时,几天,乃至几个月。
结果,在斯蒂芬娜感到刚过了2个来月的时候,实验突然被叫停了。斯蒂芬娜被接出地下,研究人员告诉她,他们要终止实验。斯蒂芬娜被告知,时间已经过了130天,而不是2个月。而且她在地洞中生活几天后,她的时间感知就开始错乱,随着实验的推进,她的这一情况愈发严重。
她的时间感知被“抻长”了。比如,她认为自己是作息不错,早睡早起,但实际上她每天都在熬夜,每次只睡几个小时。她有一次整整25个小时没睡觉,自己却丝毫没意识到。
糟糕的作息实际上令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免疫力降低,连月经都停了。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她也出现了肌肉萎缩,骨骼中的钙水平降低等问题。她的体重轻了15斤,显得有些瘦脱相了。
时间久了,人的“个体感”会消失。他不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个人的身份认定,是建立于群体中的,是通过他人的合作与反馈形成的。丧失个体感后,隐居或独居的人,拥有的只是生存的意识与趣味。以及被抻长的时间感知。
他们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隔绝对时间感觉的影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实验其实提出了一个潜在 的问题:外部环境建构对于我们的心理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从直观开看,这个实验至少说明了外部关系对人生存的重要性。这个实验还不是彻底断绝客体关系结构,还有人固定时间送食物、做测试。如果没有客体关系链接,人是无法存活的。这件事不仅是生理上无法存活,心理上无法存活。客体关系就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实验中没有被分析的部分在于,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外部关系就是我么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实际上,人的心理结构有一半在外面这首先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理论。在外面那个部分的心理结构是什么呢?
首先是你的家族系统,他们的存在确定了你的姓名与身体,确定了你的基础关系模式;
其次是认识你的外部他者,他们的存在就确定了一种对你的评价系统,从而锚定了你在社会身份上是个什么人、是个什么身份。
再次是你周围的建制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两个系统确定了你必须遵守的规则与道德,确定了你的欲望幻想的实现方式,也确定了你的心理运行的边界。比如,在西方建制环境你用嫖娼的方式满足性欲是合法的,但在国内的环境你用这种方式满足性就不合法。就是说,你在国内这样做就是一个违法的人,在国外顶多算道德败坏的人。
由此可见,不同的外部建构就可以塑造不同的人,或者说就可以塑造不同的社会心理与个体认同。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外部性心理建构就是事实存在的。
2人的心理结构有一半在外部
人的外部心理建构意味着一个对内部心理运行产生实际影响的结构。我们的外部心理建构微观层面包括家庭、朋友关系、公司关系等现实关系结构;宏观层面包括政治建制、文化建制、法律建制等关系结构。这些结构作为一个外部框架时时刻刻在影响个体心理的运行。
如果你依然觉得外部心理建构这个说法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你的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全部都不在了,你是不是就可以忽视他们对你的看法,而做很多原来不敢做的事情?这个假设其实经常发生,比如我们离开家族体系去到外地生活,就会比在家里活得更加自我。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心理事实:家庭或家族这个外部关系建构就构成了我们心理结构的外部结构,一旦这个结构被撤销,我们其实就可以获得一次全新的机会:按照自己的自我幻想生活的机会。
如果你的外部社会建制和文化崩塌了,你是不是就可以忽视更大环境的看法,就敢于去做一些更出格的事情?比如警察和法院都消失了,你敢不敢去抢劫银行?敢不敢去做突破法律的事情?在很多末日电影中其实都描绘了这个场景,人们像野兽一样抢劫与争斗,那就是法律和警察消失后的人性真实。这个真实表明,人的心理结构并不是靠内部结构维持稳定的,而是靠外部实实在在的建制来约束和压抑的,没了那些外部客体建构的压抑人的心理外部结构就没了,这时候人就敢于去实现那些平时犯规的欲望幻想。
再进一步说,如果整个人类的政治建制、法律建制、文化建制、经济建制都消亡了,那么你是不是就敢做出反人类的事情?当没有什么外部建制可以约束人的欲望幻想的时候,人其实就会变得邪恶甚至为所欲为。
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一件事:外部建构就是我们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甚至是更加根本的一部分。实际上,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说明这件事。不过他们没有把这个事实说透彻,因为他们是站在个体心理学基础上来建构理论体系的。可是,他们的个体心理学建构起来的体系其实造成了现代人类的几乎一切心理问题。所以,在现代性心理问题病入膏肓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打破窗户纸,说穿一个基本事实:
人的心理结构有一半在外部,这个外部心理建构就是我们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虽然曾经被称之为客体关系、被称之为自体客体、被称之为大他者,但是这些词汇都不足以描述这个外部心理建构。现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描述这个结构。
3.精神分析对外部心理建构的描述
虽然外部心理建构的存在如此明显,为什么精神分析研究没有给予明确命名呢?实际上,精神分析对这个外部结构的存在一直有描述,但是没有给予一个独立的命名。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精神分析前辈们为描述外部结构而做的努力。
论描述外部心理结构的起源应该是达尔文,他说生物是以物种形式存在的,人类也是以物种形式存在的。“以物种形式存在”的意思就是以群体和组织方式存在,这一点人类尤其明显。人类之所以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就是因为人类建构了超级组织,可以把几万人甚至几百万人组织起来做一件事情。经过600万年的组织进化,人类已经变成了彻底的组织化生物。组织不仅是人的肉体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心理存在方式。可以说,人类的心理结构就是乱伦禁忌与族外婚制度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组织群体塑造出来的结果。后来的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描述的俄狄浦斯情结其实是对达尔文所描述的那个原始家庭故事的理论化。他们的观察与发现都指向一个事实:人类身心都是以组织群体的方式存在,而不是个体方式存在。
论描述外部心理结构的早期作用,那应该是从自我心理学派代表作《医院制度》说起,他这本书研究的是一出生就被抛弃的婴儿。他发现,这些弃婴生理需求被满足,但呵护性的养育互动被剥夺以后,无一例外变得抑郁、孤僻和体弱多病。如果情绪互动缺乏时间超过三个月,眼睛协调能力就会衰退,婴儿变得无精打采,终日躺在婴儿床里。这样的婴儿满两周岁之前,三分之一的孩子都会死亡。而那些幸存的孩子到四岁还不能坐、立、言、行。然而,如果母亲哪怕是替代母亲在三个月就重新给予他们情绪性互动,这种退化就会反转,孩子也能成为正常的孩子。这个残酷的实验表明,人类养育过程之中从来都离不开外部心理建构的写入,小时候是离不开父母的呵护,长大了离不开社会给予的知识与关系。
自我心理学派的这个研究充分说明了外部客体的作用。与自我心理学同时期的精神分析家拉康也对这个外部结构做了描述,他把外部心理结构称之为大他者,后来他觉得觉得大他者不足以描述这个现象,又说还有一种小他者,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在他看来,父母亲朋都可以说是小他者,而社会建构则是一个大他者。不过,从整体的角度看,他这个大他者还是一种站在个体心理学角度上的描述,他没有看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心理建构,他依然把外部心理建构割裂出去,他觉得那个外部建构并不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这就造成了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或者说阳具中心主义,就是说彻底以自我和自我欲望为中心,并以此对抗外部世界对自己的阉割。进一步讲,这又造成了自我与他者的根本对立。最后,自我被认定为为是一个对他者误认后形成的幻觉,这等于彻底否定了自我的存在,否定了人本身就是在环境这个他者之中的事实,也否定了人的个体心理是外部建构的一部分这个事实。
如果说拉康还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迷路,那么他批评的客体关系学派显然更有宏观的视野。客体关系学派的创始人克莱因女士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性,还是为了建构关系。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心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性与关系的都是人的基本心理驱力。
可以说,客体关系学派第一次从学术上描述了外部心理结构,不过客体关系这个词汇依然是相对应于自体的一个词汇,就是说立场依然是个体心理学立场,思考角度依然是个体而非整体角度。从群体角度看,人的外部心理结构是需要用新的词汇重新描述的一个现象。
4.外部心理建构丧失的后果
客体关系学派认为,人生来就是为了建构关系。这句话转换成外部心理建构的视角就可以说成,人生来就在为建构外部心理结构而努力,直到找到适合和可以支撑其内部结构的外部建构,人的心理建构才阶段性地完成。
在童年时期,幼儿通过家庭关系弥补了外部心理建构,从而获得心理完形。《医院制度》一书描述了婴儿丧失外部心理建构的后果:发育缓慢,并最终难以存活。
在青少年阶段,孩子通过玩伴关系、宠物、朋友等客体关系结构形成外部心理建构,获得心理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丧失外部心理建构,不仅心理发展受阻,还可能变成边缘性人格,一些过于被群体排斥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抑郁性自杀情况。
在成年以后,人通过恋人、结婚组建家庭等方式建构外部心理结构,也有的人通过加入公司组织、研究组织的方式建构外部心理结构,还有的人通过养宠物的方式补偿外部心理建构的缺失。这个时期的人丧失外部心理结构的结果通常是抑郁和焦虑,严重的也会发生其他严重精神障碍。
可以说,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如果丧失外部心理建构都会造成各种身心问题,这种现象在以往往往被我们的心理学家看作一种个体心理症状,却从来不被看做是一种外部心理建构缺失造成的后果。这是目前心理学最大的一个视角缺失。
实际上,从日常生活现象也可以证明,外部约束建构就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我想起一个女网友说的一句话:“现实中的人总说我很好,其实那只是假象。我的内心充满了暴力色情阴暗痛苦,包括养猫。在我心里,猫是一种比较高贵的生灵,每次撸它,都有种亵渎的禁忌感!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在别处寻找权力的欲望。我之所以给人一种温和的假象,是因为猫猫吸收了太多我体内的负能量!只有我家的猫才真正也解那个自卑阴暗变态暴力的自己!”
这自白充分表明,人如果没有外部道德压力、外部法律建制压力、外部客体关系建构压力,肯定会做出各种狂暴色情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一件事,就是外部客体建构就是心理结构运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外部建构,心理结构运行不下去的,或者会逐步走向崩塌。
前面,我们已经描述了工业社会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全球性的人口流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们外部关系结构的普遍崩溃。这个问题带来的隐形的心理问题是系统性问题:首先是结构上的外部心理支撑结构瓦解,然后是内部心理感觉不被社会接受进而抑郁,然后就是长期反复验证自己不被认可进而形成躯体化的头疼、失眠等抑郁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症状。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充分描述,再次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工业化生产造成的心理问题被大大忽视了,也被错误地对待了。讽刺的是这种治疗症状而不治疗致病因素的现代医疗,其实也是工业系统的一部分。这是尤其应该因为我们注意的事实,因为这关涉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一旦得了身心疾病,将会永远地要依赖药物续命,而不是靠调整生活方式来康复。
-
安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30 10:46:19
-
持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9 03:22:24
-
solom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3 10:00:10
-
Herm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03 00:06:27
-
mondrov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6 00:56:17
-
MMMMMax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8 19:44:37
-
自文明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7:24:00
-
CocoMi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1:19:37
-
岩浆苹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04:46:59
-
近视猴奶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1:54:30
-
Oceancoul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1:42:35
-
猫不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1:36:13
-
清馋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1:09:23
-
门儿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0:47:44
-
三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0:43:01
-
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0:40:39
-
村长最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20:01:27
-
小子路幻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9:41:3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9:37:00
-
南明离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9:36:56
-
温岭阿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9:08:04
-
chow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9:04:00
-
Sist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8:59:10
-
浮生若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8:52:02
-
爆炸桃子扭起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8:43:08
-
神头鬼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8:38:45
-
歹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5:55:35
-
Alz Gr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5:25:44
-
微笑小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2:53:00
-
NK-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2:50:33
-
成富贵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2:47:36
-
LWH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2:42:05
-
AAA男模批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2:30:36
-
风一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58:49
-
丰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34:04
-
乙左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23:03
-
bunny frie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17:31
-
辛夷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16:24
-
DuoDu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1:14:29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论精神分析的新可能:助人醒来,开始转化 (3人喜欢)
- 迷恋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欲望症状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就是异化?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