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度读书总结
查看话题 >从静止到希望的2022
今年开始坚持每天看100页的主方向书,其它的偶尔看一些,大概看了100多本。这个每日度量方式还是有一定问题,比如有的书一页字数少,有的字数多,比如《复仇女神》,接近800页,每页密密麻麻的小字搞得每天都很紧张。但如果按字数,统计成本又很高。如果按照我现在的看法,得活一千年才能把想看的书看完,而这一千年里又会出现很多想看的书,结果就是永远也看不完,所以年底之前想尽快告别法国文学,既然加缪纪德都看完,也不能亏待萨特,还有波伏瓦,还有勒克莱齐奥,还有 ……还想补补漏,结果发现年底肯定看不完,萨特都不一定能看完,导致有点焦虑,后来觉得想那么多干嘛,想什么时候看完就什么时候看完,顺其自然吧。
一般认为《追忆》里的贝戈特的原型是法朗士,但我怎么也无法把法朗士的小说和贝戈特的形象对应上,也可能如果不看作家的随笔或书信很难直观的去了解其人。普鲁斯特不喜欢罗曼·罗兰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后者的现实主义写法让人感觉太“落后”,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是巴尔扎克写的长篇。让·热内和新小说的几位比较令人惊艳,非线性叙事和心理现代主义。萨特的哲学应该强于加缪,戏剧与加缪可能不相上下或略高一些,小说的文学性不如加缪,然而发生在加缪这个“阿尔及尔的小流氓”身上的荒谬的车祸永久终止了他的写作计划。萨特的恶心对应着加缪的荒谬,然而我只能体会到荒谬而感受不到恶心。

本书的创作手法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非线性叙述,频繁的闪回,更换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看的时候比较头晕转向。双关性的文字游戏,大量的俚语和常用语的谐音,当然这个只能通过注释才能知道,译文很难感受到。
一场战争改变了巴黎社交界,物是人非,转眼间所有人就像参加了化妆舞会,装扮成自己长辈的样子。想起以前过年期间做的梦,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九十多岁了,身边只有后辈再无长辈,人生几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不知是我梦到九十岁还是九十岁的我在做梦。不知道为什么,印象最深的还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在剧场对“我”惊鸿一“笑”,以及随后“我”的不断人为偶遇,虽然看清后就不喜欢了,可能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吧。“我的读者,他们不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有了我的书,我才能为读者提供阅读自己的方法”
感觉莫里亚克一开始可能是想像巴尔扎克和左拉那样,用大量小说来描绘当时的生活场景,但无论是小说的篇幅和数量都达不到。 一开始以为是高老头的反面,逐渐随着主角心理的转变,实际应该是一个精明刻薄的人的自我救赎,和与家人的和解,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转折点在于斗争了一辈子的敌人(配偶),先于自己死去。除了死亡,人生再无大事。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很有日本小说的感觉,很像川端康城,很像《潮骚》。作者对于大海的描述非常有画面感,就像一幅法国北部海边村落的风景画,杨恩与大海的婚礼。 唯一比较诡异的是叙述者是给弟弟看病的医生,感觉没必要这么设计。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小说的体裁,这种写作方式就像多台非线性时间的摄影机,把镜头内人和物如实描述下来,就像在看一个对话很少的电影,阿X,弗兰克,仆人,餐具,椅子,蜈蚣,香蕉林,丝毫也没有心理描写和作者独白。书名为嫉妒,然而全书没有任何地方体现出来这一点,似乎是有一个不在镜头里我在嫉妒阿X和弗兰克的可能婚外情,先布上四套餐具,再撤掉一套餐具。新小说真是太太实验性的尝试啊。
柳鸣九认为萨洛特在意识流小说基础上发展了心理现代主义,把内心独白这种心理描写技巧推进到了现代水平,第一个提出潜对话,大概就是想象中的对话?开辟了潜对话这个特定心理描写领域,把内心独白的前奏这一心态领域表现在小说中。本书的情节很简单,侄子向姑妈换房子的多方心理状态描写。每一章都有一个主视角的人的内心独白,同时还会无缝衔接其他人的独白,有些章节是同一件事不同人的内心独白,很可能第一人的内心独白比较晦涩,通过第二人的内心独白就能看懂。完全抛弃了场景描写,人物形象描写,一切都通过内心独白来进行刻画。新小说真是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器。
《变》米歇尔布托尔
非常惊艳,为数不多的以第二人称写作的小说,并且在一次旅行里面写了十次旅行,甚至还有想象中未来的事情。作者既有“对外部世界作客观而精细的描写”,也有“内心的活动”,通过一次旅行,把整个故事非线性的描述出来,过去,未来,现在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种是从巴黎到罗马的实际旅行,一种是精神上的旅行”。
目前看过的最难读的一本小说,不仅充斥着大量的长句和长段落,还有非线性叙事,第二难读的是《鲜花圣母》。新小说作家中唯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是螺旋状非线性时间剪辑的电影,包括了快慢镜头和静止画面,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角色场景在一些相似的场景描写或心理状态中渐渐切换,《鲜花圣母》的切换相对来说稍微有些快。我觉得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出轨,各种出轨,真肉体出轨,还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出轨的立场背叛。
波伏瓦写这本书之前应该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应该是想要写而且也基本达成了一部关于女性的所有方面的书,第一本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女性,并认为不如用存在主义来分析,可能是我没看懂,虽然全书经常提存在主义但我并没看出来她说了多少存在主义的观点,而且她使用女性主义解读几个作家的作品比较像把对方的作品套在自己的理论上。第一本的历史加上第二本几乎就是一部女性史,从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变化到纵向的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的面临的问题到横向的各种类型女性的生存状态。
专业性还是太强,对沟通分析和游戏分析加强了一些了解,很多游戏讲的还是太简略太专业,不过一些游戏很容易套到常见的社会交往形式,或者说大部分社会交往形式都可以归纳到某种游戏上。希望所有人都看一下,这样就会知道自己一直在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