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来聊一下学习进步的标准。无论你是学什么东西,如果你经常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那是非常好的。那说明你进步神速。
“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反映出两个事实,一个是:我之前确实不知道这个东西。另一个是:现在,在我看来,这个东西太明显了,这个东西是不应该不知道的。——既然不应该不知道,那为什么我之前不知道呢?实际上,别说你之前不知道,你现在去问很多人,跟你一样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人,他们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那就表示,其实你是思考到某些深入的地方了,把一些别人看起来孤立的点,给串起来了。把很多东西串到一起之后,你就会得到一些新的结论,而且这时候,新的结论在你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喝白开水一样。但对之前的你来说,这个结论很费解,你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个结论。所以你现在觉得:我竟然之前连这个都不知道。
如果你学一样东西,经常有这种感受,隔了一段时间你再去看其他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怎么连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所以说,有这种感觉是很好的。——最怕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学一样东西,从来都没有过这种感觉。你之前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学到了,你会觉得它是完全崭新的东西,那么,你觉得自己之前不知道这个东西就太正常了。你学了很多东西,觉得永远都是在学新东西。如果你有“我之前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说明什么呢?这个新知识点,在一刹那,你发现,它是完全可以根据你过去学习过的东西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它其实并不是新东西。那么,你之前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你之前学过的东西,你以为学会了,掌握了,其实你理解得还比较肤浅,如果你往下深入一层、两层,把它们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有似乎是新的东西出来了,但实际上,是你对过去学过的东西,理解得更深入了。
很多东西是这样的,就是你也看了,也觉得自己好像懂了。但实际上你是不懂的。就像学数学,一个人光看教材,好像也都差不多能看懂,看完觉得懂了,你随便给他一道题,他就做不出来了。就是,你只有会做题,才能表示你真正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消化了。做题可以反过来促进你对教材的理解。所以,我们不要把数学当成语文去学。但是,人文学科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当成数学去学的:看到一段话,你能不能从中提出问题,而且这种问题不是主观的问题,是客观的问题,有固定标准的问题,然后你再尝试着去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费了很大力气,终于解答了一个之前你以为自己一眼就看明白了的内容,你就会觉得:噢,原来这段话竟然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之前竟然不知道这段话还包含了这个意思。这样的话,你就会进步比较快。这就是“温故而知新”,你就有资格当老师了。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2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1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