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出炉!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

2022年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由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国际设计竞赛平台Young Bird Plan嫩鸟计划共同发起,旨在通过聚合建筑、景观、桥梁、艺术等全世界设计师群体参与竞赛,集结设计巧思,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事件和学术热点,为嘉兴历史城区贯通南湖慢行系统创造更多可能性。
跨环城河跨沪昆铁路人行桥的建成将提升嘉兴中心城区品质,强化古城中央文化轴形象,同时为大运河(嘉兴段)塑造具有步行、游赏、连接功能的景观节点,不仅呼应古城风貌及周边环境,亦融入现代风格并能应对未来的变化。
经过竞赛评审团的严格甄选,并结合👉三十强作品后的大众评审的最终投票结果,本届2022年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的冠军正式与大家见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选手是如何运用设计语言展示嘉兴“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城市风貌特色。

►评委点评:
“通过拉索结构与斜向错位的结构元素制造出视觉的脱离,连同屋面结构形态与桥面的挑高来创造悬浮感,手法到位,有一定的创意也具备美学表现。步行桥线型线位拿捏精稳,三维转折的连廊连同长短组合的顶面与壕股塔形成灵动的搭配。简洁的桥面与表现繁复但不失轻盈的木结构悬顶形成有趣的匹配与对比,巧妙的设计语言组合能与壕股塔形成和而不同的效果。” ——刘泓志
“方案的规划选址合理,结构表现力强,有较大的创新,同时通过顶棚的设计语汇,较好的平衡了现场的历史和当代元素” ——刘宇扬
选址合理,设计语言精美。 ——葉春曦
—— 冠军 / Champion ——
2022年嘉兴古城贯通南湖跨环城河和铁路人行桥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冠军作品:
►《阙 · 悬》
参赛编号:YBFootbridge-140150

►设计师介绍

<翟百君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南通大学建筑系专业
工作经历:中艺桥梁(苏州)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赵越超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工作经历:中艺桥梁(苏州)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主任设计师
<王熊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景观建筑专业
工作经历:中艺桥梁(苏州)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作品解读
方案灵感来源于嘉兴古城风貌中具有“江南韵”的风雨连廊,用江南园林的建筑语言以一种具有未来感的悬浮结构呈现出来,使结构与功能协调统一,是轻盈灵动的另一种诠释,也是历史与现代的一次奇特对话,向世界展示嘉兴古城的特有魅力。

在满足河道/铁路限高的前提下,考虑到河道环保保护,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增建项目,设计选定了对现场破坏最小的设计方案,即,更小的基础,尽可能的让桥梁结构对基础产生垂直方向的受力,减少甚至避免桥梁结构主体对基础产生的强大侧推力。
桥梁的建成将完善城市中轴线体系,实现了嘉兴古城环城南路到铁路滨河公园再到南湖景区的串联,维持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空间的历史尺度感。

方案采用了张拉整体结构让连廊与桥面形成一个受力整体,来代替厚重的梁高,共同承担起全桥的跨越受力,这样,桥面梁高就可减少至50公分以内,既实现了连廊悬浮,又让整座桥变得轻盈。

错位相叠的“悬顶”营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走在桥上,古色古香的悬顶结构,给人以力与美的视觉享受。


►冠军访谈
1、如何了解到本次竞赛?什么原因吸引你们参赛的?请发表一下感言。谈一谈参赛的初衷和收获以及感受。
关于这次竞赛,我们是朋友推荐参加的,这是一个建筑专业领衔的桥梁竞赛,可想这次竞赛的水准是非常高的,和来自全球的建筑师同台竞技,我们很荣幸,也很是享受,享受理性与灵感的碰撞,享受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火花。
2、本次竞赛的命题中的难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在历史古城里人行桥设计中的新旧关系处理?
本次竞赛的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处理运河两岸,子城与壕股塔及南湖的关系,二是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以满足“运河风貌保护原则”为前提,解决铁路、河道的净高问题。方案通过线形及合理的结构创新设计,巧妙的解决了以上两个难点。
运河两岸,一个是以“子城”为代表的“旧”,一个是以“新城”为代表的“新”,桥梁位于两者之间,联系“新旧”,联系“古今”,承载着古城延续,新城开拓的历史使命,桥梁方案采用“古式风雨连廊”与“现代张拉整体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巧妙的解决了现场的新旧关系
3、本次竞赛的命题提出“合理选址并设计一座轻盈灵动的人行桥”。你们用风雨连廊的“悬浮”作为回应。那么,对于选址以及落地性方面,你们的考量是什么?
是的,“悬”则灵动,“浮”则轻盈。
对于选址,我们选择延续强化了子城轴线,从整体上符合上位规划,折线形走势主要有两方面考虑:1、现场场地的局限性,一折消化轨道净高要求,二折过轨道及市政道路,三折联系壕股塔及市政人行道;2、折线形的走势及楼梯错位悬顶可以与壕股塔形成和而不同的互动效果,变化中寻求统一。
对于落地性,一方面,我们有合理的结构逻辑;另一方面,在实际案例中已完成过类似的壮举。澳大利亚的千岛桥,同样采用了张拉整体受力结构体系。这座桥的受力更为复杂,索具和阻尼器的种类也更多。目前国内也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索具和阻尼器这两个关键技术的。关于后期养护也是比较方便的,现在桥梁监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哪怕是常规结构的桥梁国家也在鼓励添加相应的监测设备。另外需要设置便于更换的备用索。更小的基础,更精简的钢结构主体,可把节省的造价用在索具和阻尼器的定制上,平衡造价。
4、作为本次竞赛的冠军,你们的竞争力是什么?为项目带来哪些价值?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团队,虽然从事景观艺术桥设计领域仅5年时间,但这段时间里,我们与国内的大院大所合作了很多需要艺术化处理的景观桥,这些项目让我们积累了很扎实的结构基础与艺术修养,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结构创新与美的渴望,合理的结构创新必须建立在可实施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热衷于亲手制作桥梁3D模型进行反复论证,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美,进而不断优化设计,保证项目的落地性,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经验的积累也为本项目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与技术保障。
5、你们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们团队是一个多专业融合的团队,建筑、园林、艺术、桥梁专业等,通过5年时间的磨合,我们现在可以很熟练的驾驭各类桥梁项目,我们将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为祖国实现“桥梁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6、本次竞赛有哪些作品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如何看待本次竞赛的整体水平?
《桥上桥》和《双子桥》,这两座桥的个性鲜明,非常有特色。


启发主要有两点:1、常规的结构形式同样可以形成生动趣味的空间;2、极简很有力量美感
本次竞赛的整体水平非常之高,建筑师的思维非常敏捷,从选址到桥型再到结构,建筑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都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美学与建筑力学很好的融入在一起,这在桥梁界是看不到的。
这也是我们首次参与Young Bird Plan平台竞赛,很享受这个过程,在Young Bird Plan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祝愿平台越办越好,能够成为设计灵感迸发的圣地。
恭喜冠军获得者!
(以上访谈内容仅为选手个人观点,不涉及官方立场)
— 竞赛推荐 —

World Campus Masters丨第三届“WCM世界校园大师”2022全球发布惊喜连连与你有缘

科勒敢创设计未来之星奖|第三届WCM校园大师企业自定义奖项发布

德国旭勒橱柜“未来人居创意金奖”|第三届WCM校园大师企业自定义奖项发布

© 本文版权归 YoungBirdPl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