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眼前即现成。既成事实,无可改变,只能低头垂顺。苟且,马虎也。既然无可改变,只能得过且过。
然而,“生活不止……”。生活不止如是。生活从不停止。生活在不止如是中从未停止过。生活是,又不是。生活是眼前,又不是眼前。
因为作为眼前的当下,并未穷尽时间的全部维度。只要有时间,生活就将继续下去。过去、当下和未来,生活悠游穿梭于时间的不同维度。只要我们以生活/生命的方式存在,这存在就属于过去、当下和未来。鉴于一切可称为当下的东西,总是与既成和已达相联系,也即与过去时相联系,所以,相比而言,未来最为本质地切中了“生活不止”的维度。
未来对于生活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未来,就没有生活。倘若没有未来,锦衣玉食无异于死刑犯最后的晚餐;倘若没有未来,爱情的甜蜜恰是会割人的刀子,愈深愈疼。
如果没有未来,就会是真正的终点。换言之,没有永不停息的运动,一切便是死寂。运动主宰着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运动。正是因此,要把终点放到运动中来谈论。Nick Cave唱道:Death is not the end. 死亡是生活之运动中的一件奇异事。把死亡看作生命的终点,恰如把未来排除出了存在。
让我们区分在他人眼中作为既成事实的逝世(Ableben)和我自身经历的死亡(Tode)吧。我自身能够经历的死亡永远是一件未来之事。我不能经历我的逝世,但我能经历我的死亡。我的逝世属于讣闻:它意味着,在他人的身边,我再无鲜活的消息。但是,我自身的死亡是属于我的事件,它在根本上只存在于未来:它是一种可能性。
死亡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生活事件:因为人之本质便是其有死性。而死亡用这一无可争辩性证明了未来可期之确实性。希望作为一种可能性,以未来之时间维度存在于生活的运动中。这一点恰恰被死亡所证明。死亡乃是对生活中无所不在之希望的Q.E.D。设想一种“没有死亡的生物”——这个词听起来类似于“圆的方”,对它而言,希望实际上是空洞、毫无意义、道听途说而从未切中自身的。
对于以未来为食粮的生活来说,死亡是运动中一个不断实现着的静止。静止不会消灭运动,恰恰是运动赋予了静止的可能性。我们的存在朝向死亡,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朝向希望。
我们以此洞悉了“生活不止”的奥义。生活以“永不停止”的运动状态见证了生活中无数“不仅如此”的奇观。
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