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法国巴黎卢浮宫镇馆三宝中唯一的绘画作品,自1797年起已经在馆中呆了220多年,每天都有伸长脖子、踮着脚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与此同时,这幅举世闻名的肖像画被观众问得最多的就是,“这画究竟好在哪里?” 许多看过这幅画的观众竟大多有些疑惑与失望: 疑惑之一:该画尺寸并不庞大(仅77cm×53cm);疑惑之二:画面色彩也不艳丽;疑惑之三:画中那位没有眉毛的女主人公虽说不丑,可离我们心目中的美女恐怕还是有些距离的,怎么就担得上“举世闻名”四个字了呢?
想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从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达·芬奇开始讲起……
达·芬奇是绘画史上的奇才恐怕无人不知,但成为文艺复兴“扛把子”的他对艺术的贡献远不止于绘画,确切来说,绘画只是他众多感兴趣的“实验”之一。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对各行各业无所不通,把他称作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也不为过。他每工作4小时休息25分钟,如此循环是其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初以绘画成名后,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美蒂奇府,又因乐师的身份深受米兰大公的赞赏,足见他的个人魅力。他着迷于医学,精通解剖,画过肌肉、骨骼、胎儿、肠道……对人体的关注和探索使他顺便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坐、可站、挥舞手臂、会张嘴的机器人;他观察大自 然,模仿动物绘制了飞行器、直升机、潜水艇;他设计建筑工程图、舞台背景还制造武器,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通过他的头脑付诸于实践,难怪有人怀疑他是那个时代的“穿越者”。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话题度、曝光度、知名度一样不少的“流量王”留存于世的画作虽不多,却件件精品,其中《蒙娜丽莎》最富盛名。原因有二:一是他在绘画技法上的革新,二是他让画面中人性的光辉崛起。
我们先看第一点,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艺术家在绘画上不断地努力让画面中的世界更加真实且完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达·芬奇创造性地发明了两种新技法“渐隐法”和“晕涂法”。
所谓“渐隐”其实就是微妙的明暗过渡的方法,大伙在生活中由近及远看风景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近处的物体色彩明亮且鲜艳、边界清晰,而远处的物体则越来越模糊、松散。举个例子:就像近处的山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棵树甚至每片树叶,都是各色的绿,越往远去我们就只能看到模糊的山形轮廓而山色也变为灰蓝或灰紫,这种在绘画中塑造空气通透感的方法在达·芬奇之前从没有画家做到过,这是人们第一次在画面中见到了比前辈大师们表现得真实得多的自然。
(以下分别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吉内维拉班琪》和同时代画家波提切利的《黄金时代》局部背景对比,请注意观察树木的变化,显然达·芬奇的背景更接近于我们眼中的大自然。)



再看“晕涂法”,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为了强调物体边界最常用方法是“勾边”,这样刻画的结果难免有一种刻意和不自然,我们真实生活中物与物之间是看不到线的,达·芬奇发明的“晕染法”就消融了线的存在,使物体轮廓具有朦胧的效果,但看上去却更为立体、圆润、自然。这里可以仔细观察下《蒙娜丽莎》,画中没有一条具体的边界线却体积感十足。
达·芬奇是第一个强烈区分明暗的画家,强烈区分明暗使得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几倍地增加。达·芬奇在绘画技法上的独创还包括发现了完美的三角形构图、更美的身体比例……如此看来,我们只能说他确实是个“传奇”。
也许看到这里你已经为《蒙娜丽莎》拍案叫绝,以为这就是它“伟大”的全部,那你就错了!比起这些技法上的创新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重新发现的人性。如今这个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了3D、4D各类丰富的视觉刺激,但设想如果各位回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的欧洲,看看那个时期的马萨乔《人物肖像》、杨·凡·艾克《人物肖像》,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肖像画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面无表情,不是因为画家们不会画表情生动的脸庞,而是当时的肖像画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统治者需要的是庄严、肃穆和距离。《蒙娜丽莎》的出现像是黎明前的那道曙光,使人们在画面中看到了第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她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和亲友,拥有喜怒哀乐,她目光柔和地注视着画面外的你,微翘的嘴角上带着前所未有的人性,这下明白蒙娜丽莎这个微笑的秘密了,高级一点的讲法就是这幅画开启了“朴素的自然主义绘画观念”。《蒙娜丽莎》完成后达·芬奇也是十分满意,即使它是别人的订件,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宁可给雇主赔钱他也没有把画送出去,达·芬奇应该是把它当成了自己艺术理想的总结,十几年来带在身边反复修整,直至去世。


小故事

*本文发表于《画刊·美育》第15期“油画之美”栏目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陆心远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超越学科维度的“制作”思想 ——《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导读 (2人喜欢)
- 新书首发 | 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丛书(第二辑)出版 (1人喜欢)
- 新书推荐 | 1-2月 值得期待的阅读清单 (6人喜欢)
- 新书推荐 |《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通过制作,与世界互通 (6人喜欢)
- 穿越七十多年,共和国民生设计的记忆与梦想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