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好喝又百搭的健脾祛湿汤
梅雨季对身体影响最大的就是湿气重。
雨水多,空气潮湿,是导致我们身体湿气重的外因。外因受天气、季节、地域等因素影响,比如南方地区总是更潮湿些,大家日常对祛湿也更注重。
我自己以前不觉得我们当地气候潮湿的,自从有年夏天去了趟新疆,回来后当天下车,就感受到空气的潮湿,粘腻了。也从那之后,我们家在梅雨季,若是觉得太潮湿了,就会开空调祛湿,毕竟外在因素没了,也是能很大程度的减少身体的湿气。
《临证指南医案·湿》: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

湿气重的外因解决了,还是要解决内因。
身体湿气重的内因简单的说就是脾胃功能运化失常。外在的气候潮湿、居住环境潮湿,会困住脾,影响脾运化功能。而日常饮食若是喜欢饮酒、肉食、厚重滋腻、生冷、暴饮暴食等,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职,身体由内生湿邪。
外湿与内湿往往相互影响,外湿重,影响了脾胃,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脾运化不足又会让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受到外湿的侵入。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调理身体湿气,不仅要祛湿,还要调理脾胃,强健脾的运化功能,才能把身体内的湿气排得干净,并且脾胃运化正常,才能不惧外在湿气的侵袭。
《皇帝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证治汇补·湿症》:“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
《医方考》:“脾强则有制湿之能。”

我们知道了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那在日常的饮食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来调理。
往年这个时期,会比较热,我们家会以绿豆汤为主,搭配健脾祛湿的材料,今年虽然梅雨季了,但气温一直不是很高,健脾祛湿汤的就是以三豆饮为主了。
三豆饮是扁鹊的处方,流传至今,记载治疗了很多的痘疮病例,对痘疮和麻疹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梅雨季刚好又是各种痘疮疹子容易发作的时期。尤其我和阿古爸前两年都得过荨麻疹,每年这个季节都会特别注意些,以免复发。
《回春录》孟英说:此方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不必论其体质,久服无弊,诚尽善尽美之王道药也。
三豆饮的组成很简单:绿豆 黑豆 赤小豆 甘草。
民国时期的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认为赤小豆能去湿气,但多用会伤津液,把赤小豆改用黄豆。黄豆能补土气,土气也就是脾气。
我因为也要搭配其他的祛湿材料,用的就是黄豆、黑豆、绿豆。

健脾材料:怀山药(15-30克)、莲子(10-15克)
这两个就不详细介绍了,说过很多次了,加上莲子不仅是为了健脾,也是因为夏季要养心,莲子有养心安神作用。
若是脾虚湿气重,大便很糖稀的,还可以加上芡实(10-15克)。
祛湿材料:茯苓(9-15克)、五指毛桃(15-30克)
茯苓是祛湿常用的,而茯苓也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夏季祛湿搭配它很好。
五指毛桃是广东、广西等地的民间药材,能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关键是能入脾、肺、肝三经,性质温和,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适合。
五指毛桃还有个特别的作用,就是它的味道有点类似奶味,对于不喜欢药味,或者想要健脾祛湿汤喝起来好喝点,都可以加点它,尤其是小朋友,会很容易接受。
若是有因湿痹引起的筋脉挛急疼痛、水肿腹胀,湿热的,可以搭配薏米。注意薏米生用偏寒,适合湿热。薏米炒后偏温,适合寒湿。
茯苓和薏米经常被大家提到用来祛湿,两者功能相近,都能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但薏米性凉清热,排脓消痈,擅长除痹。而茯苓性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我们家更喜欢也更适合茯苓。

若是脾气虚的,容易气虚流汗的,可以搭配:黄芪(9-30克)、白术(6-12克)、白扁豆(10-15克)等。
若是想要增加安神,可以加入百合(6-12克)赤芝(5-10克)
若是想要消食,可以加入陈皮(3-9克)、山楂(10-15克)。

健脾和祛湿是必选项,其他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平和的材料,供大家参考。
用量上,我们先想好谁是重点,谁是辅助。重点的量多些,辅助的量少点。
比如我们家,煮这个汤是全家人喝的,我们家人本身没有湿气很重,祛湿是针对梅雨季的身体状态。怀山药、莲子我会多放点,茯苓和五指毛桃就稍微放点。但我和阿古爸都得过荨麻疹,阿古小时候有过湿疹,所以三豆是会必须要有的,并且为最主要的。
对了,三豆的比例各等份,用量我基本上抓一把,在20克左右。
当然,我也会因为当天的心情和状态,加一些其他材料,比如百合、石斛都放过。真的是比较自由随意,又好喝的健脾祛湿汤。

材料选择好后,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小时,加入适当冰糖调味就好。
糖不建议放多,以微甜就好。

煮好后,我会静置放常温了喝,一来这样材料沉淀会在底下,方便取汤喝,二来口感更像饮料,喝起来更好入口。
我们家是经常中午煮好,煮上一大锅,下午就放在那当饮料,随时盛了喝,尤其阿古放学回来或外面玩回来,他最喜欢喝上一大碗,觉得特别舒服,也经常提醒我煮这个汤。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分享身边朋友
我是阿咕妈
因照顾孩子家人,我学了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
慢慢发现我们生病只是按方吃药,不去改变生活饮食和作息习惯,病后也不调理。
医生可以帮助我们诊治疾病,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病后身体的调理却都是在日常生活的。
愿我们在这里通过食物的交流,
用健康的理念融入日常的生活。
以食养人,以食暖家。
个人微信号:阿咕妈
英文ID:syjshiliao

-
豆友266237555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8 19:19:07
-
美式发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0 15:55:45
-
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2 22:46:03
-
_Silos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11 13:22:22
-
喵喵十一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8 09:35:16
-
星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05:02:23
-
星空承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4 15:10:25
-
lxclmmhoc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4 14:44:27
-
冰糖红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4 08:15:08
-
xiaoj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3 20:15:52
-
爱住西狮子巷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3 19:03:04
-
卖油郎独占锅盔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3 16:47:24
-
叶大脑袋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3 16:25:31
阿咕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自制中药冻疮膏 (3人喜欢)
- 一个简单好用的激活身体自我调节的方法 (5人喜欢)
- 纯中药鼻炎油 缓解鼻塞 通鼻窍
- 猪油版中药护手霜 简易好上手 养血润肤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