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有受害者倾向
在亲密关系里,你把自己放在被害者角色了吗?
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人的言语里都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一直以来都把自己放在了被害者的角色中,并且他们对此毫不自知。
以下几个想法,是你经常有的吗?
因为他今晚没有陪我,害得我现在一件事都不想做。(他害我做不了事)
如果我要的安全感,他不能给我,那我还要他干嘛呢。(他害我得不到想要的安全感)
我们之间出现这个问题,完全是他的错。(他害我们的关系变差)
我为他付出和牺牲了那么多,他却没有给我想要的。(他害我白白付出)
经常出现这样的想法,会让你陷入自悲自怜的情绪里。他成了加害者,你成了被害者。并且很奇怪的,你如此受害,却并不急于从亲密关系里脱离出来。因为一旦脱离了,你就失去了索取的对象。你坚信很多东西都是你应得的,你必须想方设法把它们争取过来,这样才能证明,他是爱你的,你是重要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在这样一个亲密关系里的你,过得快乐吗?他快乐吗?当初决定在一起的时候,是想让这段关系成为你的快乐来源之一,那么现在如何呢?
让自己脱离被害者的角色,其实并不难。你依然可以表达你的感受,依然可以争取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但在思维模式上,需要做两点小小的转变。
第一点,关注表达本身
当你想要达成某个目的的时候,把这件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表达需求,也就是需要你自己来呈现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满足需求,也就是需要他来帮助实现的部分。
举个例子,你想要他今晚陪你,当你说完“我很想要你今晚陪我”之后,你表达需求的部分,就已经完成了。你表达了,你的需求被听见了,你争取了想要的东西,那么请允许自己在这一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二点,放手给他选择
完成表达需求的部分之后,干脆利落地,心甘情愿地,把剩下的部分给到他手上。
还是刚才的例子。放手给他做选择的时候,你可以加一句,“但是你不能陪我也没有关系。”
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它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也给了自己选择的空间。它提醒了你,如果这个目的无法实现,你依然还有许多许多,可以让自己同样快乐的事情。
坚持做以上两个步骤的练习,慢慢你会发现,在亲密关系里,没有谁想要害你,也没有谁害得了你。如果产生了伤害,那一定是不当的思维模式,使自己受到了伤害。脱离被害者角色,学习做一个享受者,才是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应该逐渐去靠拢的方向。
愿更多人能在亲密关系里收获能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