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信念
所谓限制性信念,指的是人们脑子里的念头不一定是错的,念头就是念头,无所谓对错,但是有些信念,阻碍了你的发展,让你远离幸福,对你,是行不通的。
比如:老是抱怨“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种信念意味着,你认为利益不好,而朋友难求,你首先就站在了索取的位置,人在社会关系中,社交分成两种,一种叫“共情社交”,因为共同的爱好,组织,圈子,话题,单纯的在一起,另外一种叫“利益社交”,交往的目的是各取所去,交换。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分水岭在于年龄,一般认为人到了18岁以后就越来越不需要共情社交,而更多的是在利益社交圈子里,连你都不需要的社交,你凭什么抱怨说,没有朋友呢?如果说这样的话,不如增长自己的才情,以我有另他人刮目相看的价值而骄傲,如果没有,那你就只有抱怨了。
比如:性格决定命运,说了这么多年,其实是限制性的信念,不是性格,而是认知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否则,人就死在了难以改变的性格中,突破圈层也是靠的认知,如果说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到我们的认知,这是对的,但是一味的在性格上找原因,就限制了人的能动性,是十分可怕的事。
无论男女,如果恋爱经验少,很容易因为“上头”陷入恋爱脑错误的开始。
所以我想揭露一些“误解”,并给出一些相对客观的标准,供大多数人避免恋爱脑。
·· 先纠正一些所谓的标准:
误解1
“爱一个人,就愿意为ta花钱”等
有的人月入三四万,给你花了四五千也很正常,也不能说明他爱你,更不能说明他不是在短择你。
误解2
“真心爱你,他会让你感觉到轻松幸福”“真心爱你,他会把你宠成孩子”“遇见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想第一时间和对方分享”“不管别人觉得ta好不好,在你心里ta都是最好的”“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等
一对情侣,其中一个人如果愿意向下兼容,另一个人当然很舒服,但这不一定是爱情,可能只是“奖品值”的来源。当两个人情商、恋爱经历等相差过大的时候,很容易让一方“沉溺其中”,误以为是爱情(这种不等于短择,但彼此差距大,即使结婚也很难稳定)。
误解3
“对方会保护你”“信任你”“温柔体贴”“生病时照顾你”
很多男性,因为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会持有一些容易让女性感到舒服的三观,比如“保护女生”“信任别人”等。这只能说明对方不错,但不一定是爱你。
误解4
“愿意为你改变”“舔”
这和上一种不同,还有一些男生持有“错误的恋爱观”,但是客观效果是“部分女性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比如男生“委屈自己”,牺牲自己的自由、尊严等无条件满足喜欢的女生。只有双向奔赴才是真正的爱情/真·亲密关系,才能走的长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标准,这些误解不是说一定就是假的,只是不够客观。如果你对对方,已经有一定的主观好感和认可,你可以进一步考察一些相对客观的东西。比如看你们的依恋类型、性格习惯、对方是否经常情绪化、对方婚恋史如何,看你是否能适应这种模式的人。
·· 给你们的建议
1 不要太快开始一段恋情,如果一定要快速开始/正好遇到了,那就尽量让节奏慢下来,不要过早(允许)肢体接触,否则荷尔蒙一旦爆发,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等回过头发现不合适,也迟了。很多人要慢慢接触才能了解,尤其是要警惕一上来就很主动的人,他们可能单纯的观念开放,思维接近西方那种模式,也可能是单纯玩玩,所以刚认识时候一刀切地保持相处距离最安全。
2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 不要在孤独、难受的低谷时期恋爱/如果对方是这样情况,谨慎追求
4 如果你没什么恋爱经验,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恋情,可以同时求助男/女性朋友,避免片面。男女给出的建议不同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总有一部分意见会重合。
5 不要把恋爱想的太美好
6 不是什么时候应该恋爱,而是当你真正准备好了之后才适合开始恋爱(准备好指的是有一定的亲密关系知识基础,不会因为两性差异错怪对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