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一场普通但声势浩大的体验

意识
那时处在被催婚的焦虑中,很快进入到一段不合适的亲密关系里。但随着交往加深,越来越感受到强烈的害怕和紧张,甚至在那段时间梦到“僵尸”和“游魂”(在那段关系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出现过这些意向)。
这些情绪感受和梦境都在暗示:快跑!
但是,依然怀疑是自己太过敏感,依然担心,如果错过这段感情我就再也遇不到合适的人。
然后,当时的心理咨询师就对我说了最重要的那句话:
“都到这种境地了,你为什么还要挑自己的毛病?”
当头棒喝!
突然就意识到,原来一直都习惯性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可问题是,内在强壮的时候,自己能够承受批评和责备;内在虚弱的时候,一句无心的话都会被当作讽刺瞬间让人内在崩溃。
而此时,不正是内心最虚弱的时候。
因为有和心理咨询师建立起来的内在支持,很幸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便结束了那段不适合的亲密关系。
害怕
离开那段关系后,搬进新的合租房。一天晚上,雷暴雨来得猝不及防,所有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的朋友刚好都不在广州,我一个人蜷缩在床上,瑟瑟发抖。
足以撼动一切的巨大雷声让我害怕;透过窗帘映进屋里的闪电让我害怕;上一段感情留下的阴影更是像暗夜鬼魅一样让我害怕。我也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所有安全和温暖都离开的孤独。
还记得自己突突突的慌乱心跳,脸和耳朵很烫,喘着粗气,手脚冰凉,并且不由自主地颤抖,根本无法入睡。
后来没办法,就双臂环绕抱着自己,轻轻拍着自己,脑海中想象着曾经养过的一只小猫,想象着它温暖的肚皮和柔顺的毛,想象着它用脑袋蹭我的额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我还对自己说:“是的,你在害怕,非常害怕。”当我说出自己害怕时,好像就没那么害怕了,之后我慢慢平静下来,不知什么时候终于睡着了。
分离的焦虑
当我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节奏,就越发焦虑起来。
回顾那段时间的日记,都是各种“想要”。
想要钱。
想要爱人。
想要家。
想要房子……
“想要”的背后是各种匮乏,因为匮乏空虚,所以对未来充满恐惧。
同时,尽管当时的工作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闲和薪酬,但对工作价值的认可度不高,一旦工作量增加,我就会非常沮丧,身体也很疲劳疼痛,所以一直打算换工作。与此同时,我又很迷茫,无法精准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尝试了一些面试,也都以失败告终。
回顾那段时间,之所以那么急切地想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或者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说,想要和一个外在客体(钱、爱人、家庭、房子……)融合,是因为感受到强烈的分离焦虑。
想象一下,一个婴儿和母亲分离,没有人喂奶和怀抱(没有食物和安全),通过哭声(报警)也无法吸引来母亲,婴儿就会感受到绝望和死亡焦虑。
成年人有能力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但是相似的情景会激起早期的分离创伤体验。
环境
7月份,房租到期。搬新家后,心态上就起了很大的变化。
原先是在闹市区,色调呈现陈旧的暗色。新家在绿化极好的地方,周围配套也齐全,装修风格极简,光照通风非常敞亮,每天的心情都很愉快。
适宜环境的内化为之后的转变打下积极的基调。
独处
环境上另一个巨变是,开始完完全全地独处了。
本来想找个室友分摊房租,入住后却总是舍不得打破一个人的宁静。
7月底入住。
8月,超负荷工作,同时请父母来温居。月底,父母回老家,工作进入淡季。
9月&10月,工作的压力以及父母的管束,此时都得到了报复性地放松。可是,我每天懒洋洋躺沙发刷手机的时候,内心很不平静,一直能听到自我谴责的声音:
“你这样很浪费时间啊!”
“你想放松就出去走走,或者看看书,不要老刷手机啊!”
“你怎么这么堕落啊!”
我知道这些声音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这让我想起我和第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一次对话。
我对他说,我很害怕堕落,他问我,堕落了会怎样?
当时把我问住了。会怎样?会怎样?我怎么知道会怎样?
想不出来问题的答案,只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恼羞成怒。
此时此刻,又想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躺沙发刷手机就是堕落了,那我要看看到底会怎样。
在坚持了一个半月的沙发躺平刷剧生活后,我发现自己不想再刷剧了,跟工作一样,又累又无聊。
就这?!
那个问题的答案,让我如此害怕的“堕落”,对我来说,就是又累又无聊,如果是这样,我的害怕真的很荒诞。
而那种似乎想要与谁对抗的“报复性放松”也被彻底满足了(本我对超我的反抗)。
说起来,也很没出息。我的愿望没有要触犯刑法忤逆天条的,都是些很日常的小事,它们当然可以被允许。
当这些简单的小事,在内心都被允许了之后,那些指责和约束的声音也渐渐微弱。
那是被内化了的父母的要求、学校的禁止、公司的条例以及社会的契约,并非我自己的声音。
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声消音后,心下好像出现了不一样的体验。
空间
正如我搬进的新家,只有简单必要的家具,家具也都是最简单的式样,没有冗余的杂物和装饰,环境上有了空间。
除了偶尔家人和朋友的手机问候,也没有什么人会打扰我,人际上有了空间。
因为本来青菜豆腐汤配米饭就已经足够,饮食起居上也很容易就满足了,欲望上也有了空间。
生活一下子轻松自在起来,精力凝聚,之前过敏、身体疲劳的症状也几乎消失了。
焦虑的感觉还在,但减轻了不少。
就好像堆满杂物乱糟糟的房间被腾空,内心也出现了久违的空间。
这让我想起《道德经》的一段内容:
车轮能转动,正是因为三十根辐条共用的孔洞;陶器能盛物,正是因为中空的部分;房子能住人,也是因为有空间。正是因为这些“无用”的空间,它们才有“有用”的功能。
(原文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时的心境正是如此。因为有了空间,恢复了精气神,重新获得了自我掌控和自信,焦虑感自然降低。
两次冲突的胜利
11月上旬,发小来住了半个月。
我和她的感情很好,有共同的温暖回忆,还有对于心理学的共同热爱。
但我们俩的边界感都不是很好,于是在她离开前的一天,我们发生了一次冲突。
我鼓足了勇气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不想伤害到发小的感情,而她也很快理解了自己行为的偏差。
经过这一次冲突,我们彼此都感觉好像放下了一部分的人格面具,向对方展露出更真实的自我,感情上也更亲密了。
这和8月份我对父亲表达不满也有相同的地方。当我拍着桌子吼出“我恨你”的瞬间,那些被一直压抑的“我爱你”也瞬间通畅了,爱恨交织的情感,因为都可以各自被表达出来,就出现了泾渭分明的轻松。
那种轻松来源于我和发小、我与父亲原本就充满善意和关爱的感情基础,也来源于他们能够承受我对他们的不满,因为他们不会因此感到受伤,我也就不必承担表达的内疚。
这两次冲突的积极体验,都积累了一些勇气,让我不回避在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而攻击性的显化,能够减少内耗;冲突的妥善解决,也能够提高彼此的自信,加深彼此的关系。
攻击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无法释放的攻击性会以向内的方式攻击自己,表现为自我谴责、内疚,最极端的自我攻击便是自can和自sha。
另一方面,攻击性是愉悦感的来源之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的胜利,就足以让我们体验到这种愉悦。
因此,及时释放无伤大雅的攻击性,通过语言表达不满和愤怒,而非肢体暴力或者压抑喂养它,直到忍无可忍,酿成大祸,伤到自己和他人。
焦虑的顶峰与平息
外耗减少了,内耗也减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凸显了,那就是“我要做什么”。
坏消息是,我失业了;好消息是我知道新工作在哪里。
做的这件事必须是三位一体,兴趣所在+收入来源+能力胜任。
我卡在了“能力胜任”上。
尽管我实际做出的效果和他人的评价,都反馈能够胜任,但是我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就是全身心的害怕和抗拒。
我越想要做到,身心抗拒得越是厉害,焦虑值就飙到顶峰,直接导致行动力瘫痪,除了摆烂什么都做不了,非常奇怪和拧巴的感觉。
我想要了解让自己害怕到无法理智思考的到底是什么,或许答案就像“堕落下面是累和无聊”一样荒谬和不堪一击吧。
但是我做不到(哭),焦虑就像海浪一样淹没式地把我一巴掌接一巴掌pia~pia拍晕,根本无法思考。
在摆烂几天后,我本能地把工作降低了难度,发现自己能够完成,这时候的焦虑减轻了大半。
又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听到一个老前辈理智地鼓励:潜意识里是自恋的需求,想要完美无缺,所以如果能够放弃自恋,就不会害怕犯错误。尽管乱来一通,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天下大乱之后必定会天下大治,自然整合,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不需要过度地操控它。
焦虑感褪去了,我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了。
似乎就是印证了老前辈的观点,焦虑如果是一种“大乱”的话,那么达到顶峰后自然会平静。
领悟
焦虑=难受(情绪感受)+坏事即将发生(认知)
试想一下,明天有场重大考试,我焦虑了,哦,这很正常;大家和我一样焦虑,这也很正常,我好像没那么焦虑了——对焦虑的安抚,焦虑值缩小。
但,明天有场重大考试,我焦虑了。我怎么能焦虑呢?!这一定说明我考不好,我更焦虑了——这是对焦虑的焦虑,焦虑值放大。
而我们之所以会放大焦虑,是因为现实的焦虑激活了我们内心曾有的未被理解的创伤性焦虑,因此当创伤性焦虑被理解。
通过新的积极体验更新了过去的糟糕体验后,我们对现实的焦虑就会降低。
比如,文中描述的就是一个面对生存焦虑的过程。
催婚(家人的生存焦虑)激活我的生存焦虑,为了回避这种焦虑,我降低理智,很快进入一段不适合的亲密关系。
这段不适合关系的维持,需要我不断忽略自己的感受(情绪感受发出“危险”的警报),最后我的感受强烈到无法忽略,关系崩溃。
不得不直面生存焦虑。从现实上解决住房、失业、孤独等问题,获得部分现实资源和心理资源。哪怕再小,也确认每一个成就体验,积累内在自信。
深入理解自己的内在人格结构(盘点未被充分理解和接纳的创伤体验),小心谨慎地评估心理韧性,当强烈的情绪涌来,练习镇静,待情绪稍稍退去,可以动用理智时,去分析究竟发生了什么,过去的什么体验被激活,慢慢试着面对和理解,如果不行,找可靠的人帮忙,心理咨询师或者家人、朋友。
最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拼到最后,都是靠体力,以及,人格结构。
想对看到这里的你说:
1. 焦虑是正常的,这叫做存在性焦虑,尽管并不好受,但也是我们保持积极心理状态和拥有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2. 焦虑会带来猛烈的情绪体验,试着在当下想象情绪是退潮的波浪,呆在情绪中不做抵抗,不跟随它行动,尽可能动脑筋思考解决办法,当智力提升,焦虑会下降。
3. 你不是一个人,大家都焦虑。
4. 肢体的温柔安抚能够缓解一些焦虑感受。
5. 如果你也有和焦虑相关的体验,欢迎在留言中分享;如果你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请私信我,简要说明具体情况和联系方式,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