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戏剧性的7起坠机事件以及机长自杀的空难黑历史
航空事故非常罕见,自然会成为头版头条。以下几起航空事故虽然不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但这几起坠机事件是最令人难忘的。
1.帝国大厦B-25坠毁(1945年)
1945年7月28日星期六上午,一架B-25米切尔轰炸机正在从马萨诸塞州飞往新泽西州。在飞进曼哈顿上空时,浓雾笼罩航线。这架10吨重的飞机在浓雾中飞行在1000英尺的高空,突然撞上帝国大厦78层和80层之间的北侧。残骸散落在下面的街道上。飞机冲破了当时这座世界最高的建筑,并引发了一场大火,烧毁了街对面的一家艺术工作室。这次坠机造成机上的三名美国军人和帝国大厦内的11人死亡。消防队员在40分钟内扑灭了大火,防止了建筑结构受损。而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挟持两架客机撞上世贸中心双子塔,又唤起了人们对这起坠机事件的记忆。
2.大峡谷空中碰撞(1956年)
1956年6月30日早上,环球航空公司2号航班从洛杉矶起飞,飞往堪萨斯城。而在三分钟后,联合航空公司718航班从洛杉矶飞往芝加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路径将在大峡谷上空 400 英里外相遇。在峡谷上空,两名飞行员在“观察和避免”的规则下操作,避开了雷云,环球航空的洛克希德L-1049超级星座式客机从左侧经过,联合航空的道格拉斯 DC -7客机在右边。当两架客机在 21000 英尺的交叉轨迹上出现时,道格拉斯 DC -7客机的左翼撞到了洛克希德L-1049超级星座式客机的机尾并切穿了机身后部。两架飞机都坠落到峡谷底部,飞机上共128人全部丧生。这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航空事故,导致国会展开调查,并推动了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建立。
3.佛罗里达航空公司90次航班(1982年)
1982年1月13日,当大雪覆盖华盛顿特区时,由佛罗里达州的华盛顿国家机场起飞的佛罗里达90航班开往劳德代尔堡-好莱坞国际机场,中途停留在坦帕国际机场。由于机翼上的冰雪重压,这架波音737-222飞机艰难地飞离国家机场的跑道,在下降高度之前从未爬到400英尺以上。这架客机在机场以北一英里的第14街大桥上撞上了7辆被占用的车辆,然后坠入冰冷的波托马克河。救援人员从波托马克河的浮冰中救出了四名乘客和一名空乘人员,但飞机上的74人和桥上的四名司机丧生。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称,飞行员失误和除冰程序不当是坠机的原因。1985年,第14街大桥被重新命名,以纪念小阿兰·威廉姆斯。小阿兰·威廉姆斯在将救援绳传递给其他乘客后因伤去世。

4.联合航空公司232次航班(1989年)
1989 年 7 月 19 日从丹佛飞往芝加哥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232 号航班遭遇了灾难性的机尾发动机故障,导致其液压管路被切断,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DC-10 的飞行控制系统也被击毁。由于无法控制速度、下沉率、起落架和刹车,机组人员试图通过调整其余两个发动机的推力在爱荷华州苏城紧急降落。最后飞机降落在苏门机场的一条封闭跑道上,飞机的右翼首先受到撞击,飞机燃油被立即点燃。当尾部和驾驶舱在撞击中分离时,主机身反弹了好几次,向后翻滚,在玉米地里倒立着停了下来。这次事故造成112人死于撞击和烟雾吸入,其余29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都幸存了下来。
5.里尔喷气式35式公务机坠毁(1999年)
1999年10月25日,空中交通管制员与一架里尔喷气35式公务机失去了无线电联系,这架里尔喷气35式飞机偏离了从奥兰多到达拉斯的计划航线数百英里。进行紧急拦截飞机的美国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飞行员说,他们看不到机舱内部,因为挡风玻璃被霜冻和冷凝水覆盖。飞机继续沿西北方向飞行,直到燃油耗尽,坠毁在南达科他州阿伯丁附近的一块田地里。美国高尔夫公开赛冠军佩恩·斯图尔特是六名遇难者之一。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报告说,坠机的可能原因是两名飞行员因机舱压力损失和无法获得紧急氧气而丧失飞行能力。
6.雷诺航空比赛坠机事件(2011年)
2011年9月16日,在内华达州雷诺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全国航空锦标赛上,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吉米·利沃德驾驶高度改装的P-51野马战斗机首次突破时速500英里,观众为之激动不已。这架被称为“飞驰的幽灵”的二战军用飞机在一个塔架上急转弯后,突然以17G的加速度倾斜,使背风面无法飞行。然后飞机翻滚并向人群俯冲,它以每小时400多英里的速度撞上了主看台包厢座位前的跑道停机坪。飞机在接触地面后解体,造成10名观众死亡,60多人受伤。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确定,飞机尾部组件上的螺丝松动和前所未有的速度导致了这次碰撞。

7.韩亚航空214次航班(2013年)
在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214航班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飞往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在旧金山机场28号左跑道着陆时发生事故,飞机撞到了跑道附近防波堤,撞击截断了飞机尾部,使机身剧烈旋转。右引擎起火后,大多数乘客通过紧急滑道逃生,但有三名乘客死亡。在187名受伤者中,有四名乘务员在机尾断裂时被绑在座位上,然后被甩到了跑道上。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确定,机组人员对飞机最后降落操作处理不当,飞机的速度控制系统被无意中停用了。

你知道为何开民航航班需要两个驾驶员?第一,因为现代飞机的仪表复杂,正副驾驶配合可以更加顺手。第二,防范一个人突然想不开,选择驾机自杀。民航驾驶员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行业之一,但是,两个人同时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这样,还是避免不了那些一心求死的驾驶员,来回顾一下驾驶员蓄意自杀的几次惨烈空难。
一、1982年日本航空350号班机空难
1982年2月9日,一架日本航空的350号班机(机型为道格拉斯DC-8-61),从福冈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共载有166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
经过900公里的飞行后,在接近羽田机场的降落过程中,有10年飞机经验的老资格机长片桐清二突然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关闭了自动驾驶仪,向前推动飞机操纵杆,启动了两台发动机的反推装置,口中喊道:“去死吧!去死吧!”此时飞机距地面高度只有200英尺(约61米),使引擎逆喷射的结果无异自杀,机体陡然下降,向海面俯冲。“您在干什么,机长?请住手!”这是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录下的副驾驶惊恐喊声,他拼命想拉起操纵杆稳定飞机,但为时已晚。
飞机在距跑道510米的位置坠入东京湾,机首断裂,和机体后部变成了两半,24人当场死亡,149人重轻伤。好在坠落时是机体平缓落水而非猛冲,加上坠落地是浅滩,没有造成更惨烈的伤亡。

讽刺的是,一心求死的片桐清二机长,只受了轻伤被救援上岸。
事后,片桐被诊断患有强烈的受迫害症,他认为“苏联在日本搞破坏,日本即将陷入自相残杀”,事故当天,他的受迫害症达到高峰,抱着“比起被敌人抓住而被残忍的方法杀害,不如自己先死了好”的妄想,开启了疯狂的自杀举动。
二、1997年新加坡185号航班空难
胜安航空185号班机是由印尼雅加达到新加坡的定期航班。1997年12月19日,该航班一架波音737-36N客机正常从雅加达起飞,一小时不到,飞机突然从正常飞行高度急速翻滚下坠,以超音速俯冲,超出了机体结构的承受值,飞机空中解体,坠毁于印尼的穆西河中,机上104人无人生还。

救援人员打捞出了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座舱话音记录器),调查人员惊奇地发现:黑匣子在坠毁前被手动拔出了断路器,而关掉黑匣子是严重违反商业航空法规的行为。

印尼方面经过漫长的调查,以“原因不明”含糊了之,共同参与调查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则指出“失事原因是有人蓄意操控飞机坠毁,此人极有可能是机长”。
机长朱卫民,原先是一位特技飞行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此人的飞行记录并不完美,经常超速飞行,半年前因为降落速度过快被公司惩罚,由飞行教官降为普通机长。详细调查后,发现朱卫民还有巨大的经济黑洞,在过去几年中,他在证券交易上损失了超过100万美元,而且,在空难事件前,他在新加坡股市的交易权第二次被暂停,这对他是雪上加霜的一击。

专业人士猜测,当时朱卫民关掉黑匣子后,借故调开了从业仅一年的年轻副驾驶,立刻锁上舱门,加速驾驶飞机自杀式俯冲。
三、2015年德国之翼航空9525号班机空难
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的9525航班(机型为空中客车A320-211)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机场起飞,开往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飞机上载有144名乘客和6名机组成员,当日于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坠毁,无人生还。

事后找到的黑匣子,还原了事件的真相。
飞机正常起飞后进入巡航高度,过了一会儿,机长告知副驾驶卢比茨他要离开驾驶舱,可以听到他关上驾驶舱门的声音。随后,卢比茨做出了疯狂的举动,他将飞机的高度设置从38000英尺改为100英尺,飞机急速下降。空管部门不断呼叫,卢比茨却没有回应。

不久,蜂鸣器响起,机长要求进入驾驶舱,但舱门已被锁上。录音中,听到外面人员不断的叫门声和重物砸门的声音,显然机长和机组人员已经意识到危险,但是,高防护的驾驶舱门一旦锁上,想用暴力手段从外强行进入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飞机高速撞向山体,在录音的最后,可以听到乘客在尖叫,但是卢比茨的呼吸非常稳定,他镇静地带着包括自己在内的150人拥抱死亡。
事后的调查显示,卢比茨患有严重的忧郁症,事实上已经不适宜飞行,但是,卢比茨本人向航空公司隐瞒了患病事实,据他的前女友称“他是一个精神饱受折磨、性格古怪的人,善于隐藏内心阴暗的想法”。

此前,2013年的莫桑比克航空470号班机空难(全员33人死亡),也是机长趁副机长上厕所期间把门锁上,架机自杀坠毁。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之翼空难前两个月,一位荷兰机长在航空专业杂志上撰文,表达对驾驶舱门的担忧:“因为有高防护的装甲驾驶舱门,飞行员很容易阻止同事进入驾驶舱。我常常问自己驾驶舱内坐在我身旁的人是谁,我要如何信任他?说不定他刚经历人生中无法克服的可怕事件。我希望在小便回来后,永远不会遇到驾驶舱上锁的情况。”
在德国之翼坠机事件以后,世界各国的民航纷纷出台规定:驾驶舱内必须同时有两名机组人员,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