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歧视,为何口音也可能产生偏见?
人们会对口音进行价值判断并歧视非母语者,而创造更加多元的环境有助于消除偏见。

如果有人让你模仿法语或者意大利语口音大声地朗读一篇英语文章,或许你能学个大概:即使口音不完全准确(假设你不是法语或者意大利语母语者),你也能够展现它某一个方面。当你引述《教父》*的台词时,你甚至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就模仿出演员的口音。
乍看起来,我们似乎享受着听到不同的口音——我们说话的方式只不过反映了我们成长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它不应该具有任何社会性的特殊含义。但事实上,人们确实会对口音进行价值判断,并且歧视非母语者。
尽管人们可能喜欢一些口音(例如法语口音),针对美、英两国英语使用者的研究显示,外国口音通常被认为是负面的。
比方说,如果售货员有口音,人们会评价他不够了解产品,他的语言没有说服力。某些研究还显示,如果一个人有外国口音的话,人们就不太可能在招聘或者晋升时推荐他*。
有趣的是,歧视似乎和说话者的口音受欢迎与否无关。例如,如果英语母语者向顾客推荐咖啡店优惠券,顾客会更愿意接受**。相比之下,面对带有外国口音(无论是较受欢迎的法语,还是汉语口音)的店员时,顾客更不愿接受这些优惠券。
这部分偏见似乎来自于一个事实,即外国口音标志着一个人是团体外的成员,他不属于团体平时的圈子。而人们倾向于偏爱团体内的成员。这是一种从婴儿期便开始的行为***,这或许因为,这个线索直接与我们是否熟悉某人,以及他是否属于我们的“社会群体”相关。

神经系统的演化
我们最近的研究表示*,即使是不怀有偏见的人,也可能会歧视非母语者。那是因为带口音的言语更难理解——无论一种外语是否受欢迎,它的发音规则都与英语不太相似。而人们往往选择不相信难以“消化”的信息。
当我们让参与者听一些较为琐碎的科学事实录音(例如“太阳每小时缩小五英尺”),相较于有波兰口音的音频,当参与者听到的录音来自于母语者时,他们判断这个科学事实更可能是正确的。
如果偏见部分源于理解外国口音有困难,那么,如果参与者能更好地理解口音,他们应该会更加信任非母语者。我们从之前的研究中了解到**,经常接触带口音的言语,会使理解口音变得更容易。所以,在评价任务之前,我们让一半的参与者去听有波兰口音的人讲的故事,让另一半参与者去听母语者讲同样的故事。
首先,我们测试了接触口音的参与者对波兰口音话语的理解程度是否提升。针对口音理解程度的任务显示的确如此。
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是,接触波兰口音话语还会降低参与者对非母语者的歧视。
尽管事先接触过波兰口音的参与者依旧认为,有口音的播音员说出的科学事实不如母语播音员的可信,但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距变小了。我们还发现,那些在口音理解任务中表现更好的参与者更有可能相信有波兰口音的播音员所朗读的内容。

让我们为口音欢呼庆祝
我们的研究显示,仅仅增加与外国口音言语的接触就可以减少理解口音时的困难和歧视。所以,通过创造更加多元的环境,让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其中经常性接触,我们有可能帮助抵制任何与口音相关的、无意识的歧视。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之间的接触还有助于消除偏见。
与此同时,文化也需做出改变。除了宣传多元性,我们所有人首先都应该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口音。它们只不过是来自于我们成长的语言环境。口音不反映智力,与我们使用一种语言的熟练程度也无关。事实上,非母语者在保留他们本身口音的同时,完全可以非常流利地使用一种语言。
作者:Shiri Lev-Ari |封面:Hope McConnell
译者:Qiumsky | 校对:山鸡 | 编辑:山鸡



神经现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超加工食物伤脑?人工代糖让你感到更饿;长期饮酒损害决策;“头秃”终于有救了?| 神经现实年刊通讯#009 (9人喜欢)
- 为什么你总是感觉很累? (28人喜欢)
- 从成瘾到“脑腐”,短视频的“罪名”真的成立吗? (9人喜欢)
- 超25万次引用,谁是21世纪最火论文?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