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强度打了一年手游后我开始过上新生活(零:序言)

因为几年前炸了号,我一度远离网络社交。
之后大概就在全国到处当“盲流”,本来以为接下来几年就这样了,却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的那一段生活也被直接打断,这两年的活动范围不超过以我家到某个电影院为对角线的正方形。可能在我的弥留之际回顾,不管是炸号还是从“盲流”变成了“尼特族”都是小事,但是起码对于“此刻”的我,却也让我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捉摸,时代排山倒海而来对于个体巨大的压迫力,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不是幸运的那一个,也不是被选中的那一个。
可能是天性好赌,美化点说就是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李清照等人都有一个毛病;可能是之前没现在有钱的时候,玩《扩散性百万亚瑟王》、《阴阳师》、《万象物语》的时候抽卡没抽过瘾;可能是从前年二月到四月没收入也没希望,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爽一把就死的感觉。反正从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我一度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打手游——主要是二次元手游,一开始以为自己是一天一个十连,也就是一天不到两百块,等算下来才知道期间平均下来每天课金量就有一单以上,一年积累下来花了大概三十万左右。
我曾经感觉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活,甚至感叹未来能财务自由,就跑日本去,在家就打《碧蓝幻想》,出门就玩 FGO 街机版,有多少课多少,钱再没处花就买周边——买手办、买立牌、买徽章。玩到死。
但是到了去年6月1日,在《魔法纪录》抽出美冬后,想到一次次的养成,大同小异的活动,突然就有大彻大悟之感,瞬间感觉所有手游都索然无味,一天退坑了所有手游。《魔法少女小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如果同一个世界观的手游都不会给我快乐,其他手游可想而知。倒也不是钱的原因,这么混我还是能混几年的。退坑后几个月我又买了好几万的手办和抽了好几万的B站魔力赏,买的最疯的一个月一算账比玩手游都花钱。
退坑的契机仔细想来极为复杂,甚至要写一系列的文章。
简单说,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乐趣有限,高强度玩了有点厌倦。手游为了维持运营,付费模式还是游戏内容都有逃不开的限制,游戏深度其实都是相当有限的,所以玩了一年未免无聊。
第二个原因大概就是生活中有意思的事还有很多,看书也好,打叙事完整的主机游戏也好,看动画看电影听音乐做手工也好,突然比玩手游更有吸引力。心境大概从“既然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就及时享乐”变成了“既然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就要过的有价值。”倒不是我得绝症了,而是另外一件事,到时候写文章说明。
第三个原因就是后来捡起来叔本华的书再看,就感觉因为手游固有的社交性和短期刺激的设计,比作一个人,本身气质上就很“平庸”。所以“交往”时间长了,不免开始厌烦这种平庸的气质,皮囊再美好也没用。果然退坑之后,又上线了不少二次元手游,我刚退坑的时候还想着以后出新手游就课个几单抽着玩,比如说我还挺喜欢《少女前线》的,还想着《云图计划》公测就课几单就当支持云母组了,结果是下都懒得下,玩都不想玩。而且我发觉到,很多人吹嘘的所谓中国画师内卷,所谓的可以穿着衣服也能色,能逃过稽查,我却感觉这并不是好现象,以后可能也单写一篇文章。
第四个原因大概就是从《战双》半周年炸服开始,猛然感觉到自己炸号那几年,言论环境的急速变化,这已经不再是那个我熟悉的时代。曾经和菜头把互联网用户比作“海盗”,叛逆、独立又自由,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埋着宝藏的岛屿,但是现实却是互联网放大了人性的弱点,让人类戴上面具,可以毫不知廉耻的卑贱和盲从。就连和菜头自己,曾经的金银岛都成了梁山泊,就盼着招安呢。这其实是件大事,大概要写好几篇。
第五个原因大概就是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反省和思考,曾经我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手游废人也不错,后来却意识到自己这辈子还有很多比养成那些虚拟的角色更加渴望的目标。特别是退坑手游后又看了几部引起人“向上”的名著,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第六个原因大概就是开始熟悉“新时代”的生活,曾经脱轨的生活开始进入另一条轨道,也不太支持自己这么玩了,但是这条只能说么我为什么放弃几个手游,而不是几乎放弃所有手游。曾经来回奔波,差点是住在高铁上的那段时间,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怎么不错过《阴阳师》的所有活动呢。还记着玩《万象物语》那阵,在大西北的火车上,有一回车就停不到十分钟,我还下车找个信号好的地方赶紧把卡抽了再上车。
所以说,光是“为什么退坑”,可能就要写到涉及游戏设计、其他的乐趣、社会现象、网络现象、个人对人生的思考等等。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描述。曾经好几次提笔,感觉值得记下来却又不知道怎么写,这么多想法怎么都塞不进一篇文章里。后来看了几本书,意识到答案是“慢慢写”,很多表述就是要靠文字堆出来,很多时候你就不要想着怎么几千字把一件事说明白,而是要让文字和思绪漫无目的地流淌。殷海光曾经问金岳霖:“什么才是持久可靠的思想?”,金回答:“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的东西。”现在市面上的“蒙田随笔”多为薄薄一本的选集,但是我独爱完整的三大本,可以说就因为有着全本中看似冗长、无聊的部分,才有精选本中人们认为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经常有十几页甚至几十页不分段的描述,最近读叔本华,一个问题讨论上几十页也是常有的,但是读完后那种思维上的满足是找不到替代品的。和他们比起来,现在各种公众号流行的一行一段,一堆表情包的表述现在看来简直和大便无异。
写这玩意又不是网文连载又不是要挣钱,完全就是当年博客流行的时候,一种非常根源的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也算是我想回到过去,哪怕是幻觉的一种努力吧。能看进去肯留言的人,大概也就是还能交流的人。
小时候看萨特的《文字生涯》,以为是萨特那个乱七八糟人生的自传,能看到不少八卦,结果却是萨特回忆自己小时候创作思维的变化。现在回头一看,我也记不清很多事物,有些电影以为是去年看的,一看时间都四五年前的电影了;有些电子产品越来越不好用,心中还是刚买到手开箱的那一刻,一查型号竟然用了这么多年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了;一些书以为自己看过了其实没看,以为自己没看一看豆瓣自己还写过洋洋洒洒的评论;近二十年前小时候看《科幻世界》,有个读者和编辑交流的栏目,有个读者就用上面刊登小说的标题拼成的文章,看到里面的标题我都能想起来讲了什么,现在你问我看过的上一本杂志是什么,那本杂志最后一篇文章是什么,我都得想半天。但是自己思考的成果却能清晰地回忆起脉络,这才稍微理解萨特新那本书的心境。
还有现在的大环境,交流成了一件充满负面情绪,低效甚至危险的事。“特师”也说过一段话:“上过学的都知道,工具是发展的,一个蛤蟆,以前是害虫,后来入药,然后被用来致幻,现在是被保护物种,享受政策保护,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语言同理,中文目前用来杀人,你看到一篇中文,首先想到的不是它要表达什么,而是它要杀谁,你跟的上时代吗。”甚至可以说,把好好讨论问题的环境扼杀之后,现在的交流基本上就是“对暗号”,确认你是哪个“饭圈”,是“友军”,就用无效的语言进行认同培养;是“敌军”,就用无效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你如果试图维持体面而不是一头寻找属于自己那个“圈(juan)”的猪,得到的只会是四面八方的攻击。
比如说现在网络骂战大家最爱用的“双标”,我发现除了一些明显的不要脸,更多的就是两波人拒绝相互理解,我经常就说,水在零度以下是固体,一百度以上是气体,难道是水“双标”么。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表达,能思考,能把自己的想法真诚地写出来,所谓“双标”的也是自恰的。但是我们看见更多的互相宣布对方双标,宣布自己的圈子又胜利了。更有意思的是,比起网民们相互攻击的“双标”,其实《1984》里的“双重思想”更加普遍,但是这事儿说明白了,在现在这个环境,删掉你的言论往往是最轻的了。
除了以上想写写漫谈的原因外,还有一些自己再次回到“残酷世界”的思考。
刚退坑的时候想写这个话题,还幻想这个时候写的是:“你看退坑了手游,我看了N本书,打通了N个好游戏,学了N项技能,解决了N个人生难题,你看我的小红书,你看我的马甲线。”成为“退坑手游拥抱人生”成功学教主,说不定还能出几本畅销书走上人生巅峰。以上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不否认有那么几秒我是当真的。
一开始退坑有点像“出狱”或者是高考完了,感叹每天一头驴一样为了一个虚拟形象背后的数值拉磨竟然如此愚蠢,自己一瞬间有了无限的时间,一大把一大把可支配的金钱,自己一定会实现一切的。但是从2022年元旦开始写这篇,回头一看,似乎并非如此,甚至用以前玩手游的时间学习、锻炼、打游戏和阅读,反而想起来之前为什么玩手游了,因为现实是不会告诉你进度多少,还差多少就到下一个目标的。《公主连接:R》你会知道30个碎片能合成一个装备,会告诉你按照这个阵型在PVP就能打过对面,来到现实,我昨天背了30个单词第二天一睁眼都不知道自己还记着几个,哪怕一些小目标你都不知道要遇到什么困难——比如哪怕连续一周走多少步,走路谁不会,周日都能突然就出现一天的极端天气,你从起床开始挂着天气应用看着窗外,到了零点时分都没法出门。很多幻想来到终点有美好结局的计划过了几天新鲜总会到一个好像怎么努力都没进展的“高原期”。
总之就是,等我到了2022年元旦开始写“退坑手游”这个话题,就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其实是现在的努力暂时全看不到未来,一件能拿出来说的也没有。而且疯玩了一年,了解了手游的真实的我也没有再回头扎在作为“弱智保姆软件”的手游里,获得一次次人家数值策划计划内成功的动力。经过思考,我也感觉不完美的自己挑战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还是比天天打手游有意思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我退坑之后,《少女前线》、BGO、《原神》都遭遇了已经不能自欺欺人程度的“和谐”重拳,也可能是之前我就听到了残酷现实生活的召唤,知道这个温柔乡总有崩塌的那一天吧。
再说劝大家不玩手游的“劝学”篇我自己也没做到,我现在还在玩《公主连结》国服呢。
还有就是一些话题只适合作为漫谈而不是知乎的回答存在。
比如说我去年玩了《战国无双5》,《战国无双:真田丸》,《真三国无双8:帝国》,其实挺多话想说的,但是一看知乎的回答,有点质量的回答你起码得玩过历代正统无双吧,然后再一看,其实不少系统是无双大蛇甚至是海贼王,塞尔达这种无双里的,这得玩多少代无双啊。你看,游戏话题像回答质量高点的,门槛就这么高。那我自己玩的个人体验作为一个回答有什么价值呢?作为回答没有价值,作为个人的体验记下来还是挺有价值的。至少我今年的主要阅读计划已经是几十本“日本战国”主题的书,后年还可能以“江户时代”为主题阅读。
再比如说知乎有个钱谦益有关的问题,下面回答全在冷嘲热讽,“水太凉”之类的。我掏出《柳如是别传》只是反驳客观的错误其实也没什么效果,反而是那些回答再次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这个话题更适合做个漫谈。
所以准备以“高强度打了一年手游后过上新生活”这个捏他某部轻小说的题目为总标题,以自己为何突然退坑一堆手游之流一个为主轴,漫无目的地写上一系列话题。
之前就写过一些可以放在这个题目下的博客文章:有的是对于“现代生活”的思考和我们的创作困境,有的是感叹哪怕是单机内容非常丰富的手游在游戏内容和叙事上依然有巨大的缺陷,还有对现在饭圈化现象的观察,或者手游的PVP内容作为一个社会缩影的观察。
但是我在这个话题下想说的还不仅仅如此。
比如说,我玩过那么多手游,可能要做个简单评测,虽然至少都是半年前的版本,单还是希望有点参考价值吧。
比如说,通过手游映衬出一些社会现象。之前《战双》,《明日方舟》这种都只算小菜,围绕《原神》的种种争论就太有意思了。比如什么是文化输出啊,什么成天比流水的精神股东啊,免费扭蛋和买断值游戏有什么优缺点之类的。
比如说现在的网络环境,发点“福利程度”都不如《娘Type》彩插的图的环境也没有,但是LSP,瑟图,456之类的词反而流行起来。
比如说我玩过的一些游戏,看过的书。
比如说一些独特的体验,例如花了好几万抽魔力赏的经验(提前说结论,不建议抽,你可能小赚,叔叔永远不亏)。
再比如一些也不知道怎么起题目,单纯无目的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要以这个为题目,开始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可以作为序章。
-
fu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9 22:53:16
-
随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8 00:37:23
-
R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07 12:37:08
-
kiki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05 20:51:52
-
贺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6 19:03:07
-
十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6 18:52:17
-
前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9 19:35:15
-
小鸭子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9 10:43:03
-
安静的空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09:56:12
-
梦境萃取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1 01:26:06
-
四季花常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7 06:53:03
-
yefi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7 00:39:18
-
Killer Whma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5 21:11:50
-
Red Scum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1 20:47:05
-
徐睿知的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23:04:44
-
Promethe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19:13:25
-
萨哈良府院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10:05:5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9:46:42
-
意何如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9:28:15
-
红豆泥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9:19:20
-
Athuman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9:07:24
-
一个漏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8:56:11
-
渣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8:16:33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6:31:48
-
大秦今天亡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0 03: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