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真的好开心啊!——2021年终总结
其实很少在阳历年就开始写年终总结,今年应该是比较自暴自弃了,也没有必要紧赶慢着要在阳历年和阴历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去补充点什么可书写的东西,就直接开始了。
今年最重大的决定应该是辞职了,辞掉了一份已经7年之久的工作,在一个无论谁看来都不理智的时间节点,也并没找下家。
可能在所有人看来这个消息很突然,但我自己却很清楚,这不是什么突然的决定,当然也不算筹谋已久,毕竟我谈不上计划,也没有说在要集中地在最后的时间里攫取什么。
只是像一场恋爱谈到最后,激情不复,感情消磨殆尽,所以一刻都不愿忍受了。
在11月完成一个项目之后,我觉得最后一点牵绊也斩除了,此后的每一天上班我都在不停说服自己,都要过年了好歹过完年再说,分点红再说,多赚点钱再说,诸如此类,但是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很清楚地说,一件都需要这么多理由说服才能去做的事情,本身就是浪费时间。
所以终是把辞职消息发了出去。
我想开始自由职业,虽然严格来说,我并没有做好自由职业的准备,唯一准备好的,只有我破釜沉舟的勇气。
但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特别清楚,我根本不会有准备好的那一天,我没有那个能力一心多用,我所谓的多维生活,不过是在A上遇难了,就转到B上去,现在还多了个C。我没有在A里钻进去的原动力,B也好难,C也进入了要求更高的进阶阶段,我必须作出取舍,否则我就会停滞。对我来说这种取舍并也不难,因为一直很清楚什么才是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人生意义所在,只不过是需要一点勇气,放弃A带来的温水生活,一头扎进BC领域对自己提出更专业要求的水深火热里。
以前我总是安慰自己不着急,人生一定是在缓慢地前进,但是现在想法都变了,这么多年的成事寥寥足以证明,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自制力在缓慢中不迷失,安排松散中间就可以插入了无数开小差的时间,没有要求就是放任自流,让自己不被所有人期待就是拒绝接受任何人监督。而自己监督自己,就是自己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随时放水,随时喊停。
所谓缓慢成长不过是怠惰后的自我安慰,人真的是很会自我安慰的动物啊,无论是逃避还是前进,都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无数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我已经无法再说服自己,必须纠正的结论是,缓慢就是消磨,消磨自己的激情和勇气,这些年轻的宝贵的东西,都是在自己消极的时光里一点点漏掉的。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也说起人生想法上的一些改变,从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生应该是一个持续向上的过程,现在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确实这两年也见证了很多意外,有天灾有人祸,看了这么多次一个行业一朝覆灭的离奇和魔幻,也终于意识到,人的一生真是渺小,即便最朴素的努力也未必改变更高维度的走向,真的没有谁能保证,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的。
所以过好今天其实比期待明天更重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先抓住手头一点确定的美好总是没错的。
所以必然还是要努力啊,不是为老板打工努力一点的那种努力,而是以自我为核心的努力,换句话说,要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地方浪费时间。
我上了八年班,要是大学实习那种也算进来,那也算转过四个行业了。
在出版之前我可以算是干一行恨一行,而出版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我觉得最大的归因还是它不难,工作也基本能够保持在日常的8小时内,不会太过影响我别的部分,但我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成就感。
除去在我喜欢的杂志社工作的那两年,其他时间我基本都在一种工具人的状态中度过,我是不错的执行者,我的作用是将上级的意志落地执行,而我自己的偏好和表达都是被压抑和隐藏的,当然这中间也抗争和努力保护过,但无一不是增加沟通成本,让工作变得更加费劲并且不讨好。消磨掉激情之后索性不再挣扎,上面说啥我做啥,因为已经意识到,容易跟自我表达,从本质上就是矛盾的。
对我来说,这个工作当初是因为容易而好接受,但又因为太不能创造意义感,而在经年累月的成就感缺失中变得难以忍受。
难以忍受到我每年三月都会产生一些抑郁的症状,这几乎已经成了一年一度的难关,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迹象。
20年的时候抑郁状态已经持续到5月还很严重,是躺在床上都感觉身体在下沉,对食物都失去兴趣的程度,平静的面具之下已经是一具行尸走肉,仅凭自己的一个未完的稿件作为一个胡萝卜吊在眼前,让我还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对抗那些拉我下去的力量,然后得以遇见某个契机去重新治愈,让自己恢复原状。
21年3月卷土重来的的阴郁,则是得益于《山河令》及延伸出来的浪浪钉,磕cp能治病是真的,它确切地治愈了我,让我安稳甚至可以说快乐地度过这一年的至暗时刻。
当然这种间歇性抑郁也其实不能完全归咎于工作,也可能有写作上的挫败,或者其他生活上的问题,反而比起其他领域的不可控、不确定,工作反而挺稳定,也还算包容,小环境舒适,你想自以为占点便宜地摸摸鱼也可以,情绪上也基本上还算为所欲为,关系和谐,受管不多,发不了财,但也绝对饿不死,拉着他可以一直稳定而贫穷地活下去。
过去的这么多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不停说服自己安于这种按部就班的稳定生活,写作养不活自己呀,当然得上班。所以我马不停蹄、无缝对接地上了整整八年班。
对普通人来说,上班确实是该上班的,不然吃什么呢,但我想应该是有期限的,是应该适时打止的。否则一路按部就班上下去,那尽头有什么,谁也不知道。
总之也许是性格问题,我很难去把希望寄托一个渺茫的未知上,如果我的人生注定是碌碌无为的、荒废的、失败的,那我也希望是这一路的每一刻都是挥霍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按捺着冲动、忍受着一个没有真正愉悦过的过程,最后再揭晓一个一点也不意外的,并且大概率也不怎么样的结局。就像为了丰厚的养老金去做一份无趣的工作忍受退休前的这么多年一样……更何况大部分工作还没有退休金呢。
当然上班这么多年也不算一无所得,至少切切实实养活了自己这么多年,在安稳活着的这些年月里,持续浇灌着表达欲,写了百来万字小说,还遇见了第二热爱,股票。虽然说出来大家都看笑话似的,但是我自己是知道,这个遇见是可以归属于神迹般的幸运的。
遇到过真爱的人,是知道那种状态是什么样的,那么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这种感觉是绝不陌生的,他一出现,你就会知道:对,就是他。
写作之后,股票是第二件我确定我会做一辈子的事。它有趣之处绝不是赚多少钱那么简单,而在于它几乎折射着整个人性,并且以极快的速度给予褒惩。这是一个跟写作完全不一样的模式,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整个系统都不一样,可以说股票激发了我写在基因里的被遗忘已久的天性,而修炼学习它的过程也是对我人生新的补充和丰富。
拥有第二件热爱,是我人生级别的幸运和惊喜。
当然也是我有勇气在这个当口辞职的最一锤定音的原因。
题外话一句,我接触股票就是在20年6月,就在我抑郁最严重的那一年,在刚刚爬出呼吸都感到窒息的至暗之后——所以不管怎样,还是好好活着,谁知道后面会遇到什么呢。
上班这几年更实际一点的所得是供了个房子,17年买的,20年装修,21年元旦搬进来,到现在刚好住满一年。这一年的居住体验就是完美。这种完美不是说地段如何繁华小区如何高端,实际上相反,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刚需小区,我说的完美而是说一种心理上的。
一个属于自己的,基本上按照自己意愿装修的房子,审美和需求都高度匹配着自己的要求,并且大部分时间独居,这基本复刻了我上学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扔掉偶像剧必备的昂贵CBD夜景的话。
剥离那些附加,房子本质上满足的就是一个人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居所的需求。
这是租来的哪怕再精致的生活无法比拟的。
伍尔夫说的,一个女人想要写作,必须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但其实拥有这样一个基础条件,带来的满足不仅限于写作,也在于人生有处可退,有所可依。
于是在自己的房子的第一年,我写作成果如何呢?
不怎么样。
今年是我近几年以来产量最少的一年,满打满算应该都不到十万字,废稿一半,另一半还不成形的东西当然也无法变现,今年持续不断给我赚钱的还是去年前年写的稿子。
在21年初把那个整个20年都还没改完的终于稿子改好投出去之后,我的写作工作就基本停止了,总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因为我给自己规定的偏原始自我表达的内容到此为止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要让自己进入更加商业或者说迎合市场的领域里去了。
就是在下定这样一个决心之后,我就停下来了。
回过头再看,本质的原因是我在消极抵抗这样的改变。我内心并不想去写热点题材,比如娱乐圈什么的,我觉得好无聊,平时看小说看都不想看这种题材,还有校园的什么的,还有什么符合影视向的、题材背景扎实的,七七八八的,不是说不好,而是我不感兴趣,我就想写点自己真正有表达冲动的东西。
这一点我直到年底才想清楚。这一年我前作的成绩也告诉我,即便是没有太多考虑市场的、纯粹我自己想写的东西,也是可以变现的,只要写得好看,也是有市场的。这也直接促使了我放弃迎合,专注自我G点。
相信好内容本身的力量,相信好内容可以不受限于题材,依靠人性共通的东西来与大众达成共鸣,这是一种信念。
以前看多了励志鸡汤,总觉得写作也应该不断挑战更丰富题材更高难度,但我以多年阅读和写作的经历,现在我不得不重新下一个结论,写作就该在自己的舒适区爽到死,爽到腻,就永远让自己写得爽就对了,即便要考虑市场(当然这应该是商业写作的必然),也要以自己的爽点为基础来挖掘跟热点的结合,否则大概率两边都崩。
总之荒废大半年,一脚踢开心理负担之后,年底我又爽爽地开新了。
其实关于写作之前也写过很多次,再写也都是陈词滥调就不想多说,反正对我来说,这件事没有什么时候是轻松的,也没有什么时候是高效的,就是一件很多时候使不上劲儿,但留着劲儿也不想使到别的地儿去,很多时候感到被拖累整个人生,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觉得,我需要它。
它伤害我,又治愈我。而我确定我离开不开它。
既然今年写作上没有什么建树,那算来算去,分走我工作之外精力的也只是股票了,学习和实践了一套方法,养成了每天听股课的习惯,跟吃饭一样自然,不过在保持复盘习惯上还有很大问题,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还算不得太上心。
这个领域能写的实在太多了,不展开了,入市以来一直在亏,亏了整一年,刚开始半年是没头苍蝇,因为啥也不懂,亏也不知道为啥亏,全凭运气。后来学了套方法,边学边试,像能看懂英语一样,能看懂K线了,知道K线在说什么了,慢慢地模式算是确定了,系统没问题,至少在这个市场里自保没问题,但还是亏,甚至亏更多,总结下来,还是毁在人性的缺点上,就是我知道哪里该进,可我不敢进;哪里该走,可我舍不得走。被市场反复教育了一年,终于在9月自己设了一个新的规矩,就是把手动止损改成条件单自动止损,该走的时候由不得我拖拉犹豫,就是自动卖出了。
就这样一个改动,让我从9月开始持续盈利,慢慢填补前半年亏的坑。
最后算起来,21年就赚了个苹果电脑吧。(现在就在用这个电脑写这篇年终总结==)
希望明年在这个方面的学习更用心,修习人性,成绩更好一些吧。
真算起来21年可谓一事无成,写作没有像样的产出,炒股炒个寂寞,但我还挺喜欢21年的其实,可能因为11月辞职的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温暖的、不上班的12月,给这一年收了一个特别舒适的尾巴。我看了很多小说和电影,还写了些小说,这些字里面有一些能作为故事开头的让我感到兴奋的东西。
总言之,不上班真的好开心啊。
2022年的愿望就是有资本继续不上班!或者上班也要上喜欢的班,也可以上学。
目前除了写稿和炒股也确实没有别的计划,新的一年会怎么度过只能边走边看了,希望还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事吧,人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