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瑞·斯奈德的《大地家族》


这些天断断续续看完了盖瑞·斯奈德的《大地家族》(Earth House Hold),开始是以正襟危坐的心情严肃地看的,然而看着看着便放松随意起来,因为日记里面的“随便感”时常让我笑起来。
这是一本杂文集,初版于1969年,书里有日记、书评、游记(跟艾伦·金斯堡一起在印度“众神的居住之所”哈里德瓦、在美国荒野保护区的游荡,在日本之濑岛上与朋友们的静修经历、并在这里结了婚)、随笔(京都相国寺的禅修活动、百丈禅师的生平小传,还有关于佛教、诗歌等的杂谈)。而在他书写的这些年间,他的角色也是变化的,守林员、船员、参禅者等等。原版的封面是一个海螺,我猜大概意出《谈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能》一文,“诗歌是对声音和语言熟练而启发性的运用”,“大乘佛教有一个流派讲的是三奥秘,即身体、声音和心灵,这三样东西就是什么是世间的生活,诗歌是声音奥秘的载体”,“海螺壳是古老的听觉象征,也是女性的象征”。
总的来说是早年的文章收录,也不算是太好的篇章,不过,我很喜欢看他的日记。在美国克雷特山、索尔道山防护站的工作,在去日本的航船上担任锅炉工,顺便游览神户、京都各大寺庙,去往斯里兰卡、伊斯坦布尔、萨摩亚等地的游轮笔记,等等。都是些无心的碎语,短记,随意、无聊、真实、幽默、没有修辞,里面还有一些对如何写诗、写什么样的诗的思考,都很真实见心。
我仅从日记里摘一些有意思的。有些日记也是用诗体形式写的,是许多的“闪念”。
让我笑的地方:
“这些冰蚀的峡谷,草木丛生,‘蜂后在此!跟我来!’”(这是有点无厘头的好笑。)
“马从侧面看挺高贵,不过,从正面看,它们无疑是愚蠢的。骡子天生就蠢——只要我们一停,麦特尔就开始踢布鲁杰,布鲁杰就去踢巴尼,还都使着蛮劲。不过,特克斯表现很好,既没有踢其他骡子,也没有被踢。”(这是“都是些啥”的好笑。)
“伐木场的早晨,高空中的云朵向东漂移,鸟儿,晨曦洒在松树和柳杉上,所有人都起来干活。赵州禅师说:我三十年纵马驰骋山水,随缘生活,想不到今天意被驴子踢了一脚。”(这是问号脸的好笑。)
忽而又引用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之《托巴斯先生的故事》里的一段:“天晓得,”他道,“因为,老实讲,你那臭诗不值得我一骂。”
在京都看能剧杨贵妃,他想,“美国能剧舞台:背景是沙漠和远山的图画?站在一条矮矮的长椅上合唱。或许不是长椅,而是一块真实的大卵石。”
还是在京都,说着古代的妇女始终蹲伏在昏暗的烟雾弥漫的寺庙厨房,扇着柴火,擦着又脏又硬的地板,然后一个转折号——“自律对性格有害。”
看到《爱默生日记》里一句话,“智慧和浆果生长在同一棵灌木上,但人们一次只能摘一个”,他说,“不过我认识一个包装工,他能用嘴的一侧嚼烟草,另一侧吃越橘,而且两者从未混到一起过。”
“不过,有大量的未被察觉的秘密(印第安部落)成员穿梭在各行各业,只有在特殊时刻才会载上串珠、插上羽毛。他们有的在学术界,有的在法律界或精神病学界——真正大有用处的朋友。”
有些短句像箴言:
“人们不需要大学和图书馆,人们需要的是对周围保持清醒。”
“岩石是有生命的,而非荒芜的。”
“每只兔子都有其祖先,可岩石还是原样。”
“观山是一种艺术。”
“少些人工制品,少些言语,缓缓地活在当下,是消除执念的诀窍。”
有些段落有哲思意味:
“在一种审美体验被否定且已萎缩的文化中,真正的宗教狂喜实属罕见,智慧的快乐被人鄙视。性成为大多数人唯一的个体顿悟,文化对浪漫爱情的兴趣浓厚得令人震惊。”
“禅宗可以直接通向任何东西——岩石、灌木、人类——禅师的存在就是帮助人们集中精力,看得更远,清空杂念——就像一把锋利至无形的刀。”
“在狩猎建立起的关系中,存在一个伟大的真理:就像在爱和艺术中一样,你必须和另一方融为一体。”
这段是我喜欢且熟悉的一种腔调:
“‘老欧洲’高雅而激昂的音乐从他的禅指间流淌出来,流进了大厅那些穿着黑白校服、对文化充满渴望的男女生的心田。他们眼神犀利,充满了克制的愤恨。他们欣赏着这种美妙的音乐,心中的欧洲不再拘泥于从伊索作品到萨特作品的众多平装译本。一切都发生在这片雨水充沛、满是稻田和青山的土地上——安静的达摩流浪者想要流浪的地方。”
还有一篇日记结尾:“日子就这样逝去了。春暖花开,处处春意盎然。这一切的背后——”破折号用得意味深长。
毕竟是日记,很少刻意去“描写”,因此显得一些稍稍用了点力的句子很好看。比如:
“早早醒来,躺在甲板的帆布床上,看到一只围绕着岸上的树木翱翔的鸟一闪而过——古老的行星时代,鸟与石的黎明,山和海的感觉——奇怪,竟然离开日本了。”
“她的牛仔裤和湖边的莎草以及山坡的石南浑然一色,头发则是山风吹来时的颜色。”
“我和雅终于得以想象一下日本古老而陈旧的思想和生活,思考一下哪些可以恢复到今日的生活中去。很多东西仅存在于感受云和风的过程中。”
对诗歌的思考,是可以看得出他早年对于创作的探索的:
“若有人想写关于自然的诗歌,读者在哪里?必须要拥有那种试图清楚地表达景象的矛盾心态。这个时代的诗歌与自然。”紧接着下面又有一个括号:“(排斥人类。人类事件的紧张局势,充斥着暴力和悲剧,与无人烟的自然环境对立?像杰弗斯那样?)”
“诗歌必须给人们提供机会——去除社交生活的恐惧、拘谨和忸怩作态,中国诗歌就是那样。自然诗也是:‘这就是我之所见。’随便用点技巧——措辞、虚构、象征、智慧,写出的诗歌就可以了,用得多了就幼稚了。只是,我在这条食物链的什么位置?”
“到了诗人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是深入他的民族、历史、传统的溪流,在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哲学和人文学科被奠定了丰富的基础,宏伟、理性且井然有序;还是越过界限,踏出一条路,进入恐怖和天使之境,其结果可能是疯狂或愚蠢的浮士德式的厄运,可能是彻底的超越,可能是顿悟后的回归,也可能是耻辱的蠕虫似的毁灭。”
*****
我也是从今年开始,忽然有那么一个时刻,觉得有写诗的冲动,想用诗的语言和节奏,去表达浪涌般的感受。不是把长句断为短句的诗,而是敏锐、凝练又浓缩的那样的诗。而在这以前,读了许多诗,是从未想过&敢写的。且凭着感觉试试吧⋯⋯
花椰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岛屿的鸟——读《飞鸟奇缘》 (17人喜欢)
- 此刻我必须创造 (102人喜欢)
- 有一天(二十二) (24人喜欢)
- 事物的状态 (15人喜欢)
- 《森林报》的版本和物种名 (6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