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去重庆已过去三年半,这次依然有直女同游,领头人变为小师姐两口子。
https://www.douban.com/note/657003614/ 第一次重庆游
这次是自驾游,清早八点过汇合,在我住处门口吃了内江牛肉面。
肉大块,面很细,老板现做的面,我很喜欢,欢姐两口子觉得一般,这家老板已经在转让了,R.I.P
第一站,吴记豆花面(南岸总店)
店铺更像居民区一楼改造的门面,房型扁窄,像自己封的露台,我们坐在类似仓库一样的房间里,靠墙放杂物一样的长条桌边,坐的铁皮桶,吃的豆花面,老板就坐在背后吃饭
东西泥淖稀稀考考,不得不说卖相很差,但味道还行(就是四川人的将就,不是北京人的不错),特别是对比了后面一个牛逼面摊之后。
记得正常份量的一份,接近20,我觉得性价比不高,如果附近居民区日常都在这儿吃,那就不得不说重庆人民的GDP肯定强过成都(这家老板表示爱听,吃东西过程中,他听见我和直女说话,马上就说,你是成都的吧。哈哈哈,川渝爱恨纠缠全在他的语气里藏也藏不住)
等待两口子办入住的期间,我们还去捏了个脚,与主题无关,就不恶心人了。
第二站 旧院土灶火锅
为什么叫冲锋游呢?平原人民到重庆,随时随地都在爬坡上坎,开车更是自带冲锋号,上坡大家都要屏住呼吸,抓紧脚趾,全员众志成城过险关。这家火锅还好,在入山口。
去的时候才下午四点挨边五点,店里就来了我们一桌,员工都是大叔大妈,不慌不忙淡定自若,完全没有十一游客慌慌张张拥挤氛围。
两位大佬,一甲木一丙火,全是我的喜用神,这趟旅游就是我的镀金之旅啊。两位在重庆生活了几年,这次等于回趟老家,眼睛一瞟,朋友圈一问,就知道该去哪儿吃饭,当然,也有吃货的直觉。
未曾开启的冰淇淋机,我想,让它停下的不是老去的员工,而是肆虐的疫情
牙梗(又名天堂),和小师姐出去吃无数次火锅,必点菜品,有空做个牙梗合集了。口味脆中带绵软,我最初是不爱吃的,但这么些年跟着她吃,已经很习惯在吃火锅时吃到它了。
酥肉,比较普通,最近吃的有特色的酥肉是东区天星正源的酥肉,有空写
鱿鱼,牛肉,鳝鱼,强推鱿鱼,似乎事先腌制过,很入味。此次消费上了四百,菜品点多了。味道本身也不错,最值得赞赏的是,他算是第一家说微辣就真的不辣的重庆火锅。
去旁边的大学一条街上消食,再次感受这斜坡(微笑脸)
类似黄龙溪和洛带的风格,起初走得不经意,直到上了玻璃栈道,见识了来重庆所见最美景象
栈道尽头的悬崖上的民宿,不过貌似是酒店的员工宿舍,我见到随风飘扬的晾晒衣服了。从这儿开始,我觉得眼熟,老家许多这样的房子,而我的老家,离重庆比起离成都,更近。
当晚的消食夜宵,吃货的迷惑操作之一。也是因为这个外卖,听了一段骑手轶事,那几天的广播里提过
第三站 七妹糊辣辣
这是重庆的网红面馆一条坡,山脚眼镜面,山腰板凳面,山顶七妹
路边,地面,席地而坐,就地而吃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我们一路机器猫吃惊表情
目的地到了,位于坡道巅峰,的二楼市场尽头,仿佛整个空荡荡的市场都在为他家指路,到处都是他家路标。甲木师姐夫讲了一个悲伤餐饮人的故事,老板是早些年的网红,号称重庆第一小面,听信了别人怂恿,走出旮旯角落,走进路边明厨亮灶的大店,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老板灰心丧气,重回旮旯角落,意气地重写
小师姐直接拒绝食用,剩下的人各食一份,我的感受是:好吃,就是呛了点,不是辣,是呛,直接烟筒钻喉咙管的呛,牛逼,重庆独一份,成都直接没见过,我要做辣子油做到这种焦糊程度,十里八乡的邻居应该都会报警,突然明白了老板为何在空荡荡的市场角落安放他那颗历经沧桑之心的原因(炸厨房小组可以邀请老板上图腾)
第四站 朝天门来福士星巴克
研究地图,从地图可见,朝天门是被江所包围,反弓在对面,反弓又名反弓煞,那年沿海某市气罐车爆炸,路边一栋楼被炸没,那栋楼就在弯路的反弓煞位置,而被包围这块江滩,是旺财的而对面是山地,算是一层屏障,可遮挡反弓煞,山后应该还行,而且山主人丁兴旺嘛,山前就岁月静好冷暖自知,封建迷信就一笔带过吧。
据说重庆政府为吸引来福士,让他单独在此地建了一栋楼,记得似乎是重庆最高大楼,大老远就看到屋顶,顶部还有真正的玻璃栈道之类的,由于队伍里有恐高症,遂进入星巴克酒吧玩手机,期间出去上厕所一趟,回来就不不认识路了,三次从酒吧门口过,都擦身而过
第五站 单位食堂醉八仙
用粉笔记录的收费员。位置刁钻的巅峰,停车位在山坡顶部的一个院落里,狭窄到转角不得不做防剐蹭措施,司机让我拍照,记录他技术的牛逼
不管生意再好,两点营业员必休,我们去的时候快两点了,已接近生死线,但人依然很多,老板要想休息,估计只能到点拉电闸了。
总结:同为江湖菜,味道比起成都的精炒,有一定差距。
奔赴下午茶的途中,路过了《火锅英雄》里的防空洞火锅
第六站 观音桥伏见桃山
98/////*再赴观音桥,曾经的店一家都不见了。伏见桃山,我觉得味道还可以,就是人满为患,都挤在一个小角落里看店员数钱数到手软。
第七站 壁虎火锅
壁虎火锅,第二家说微辣就没得好辣的火锅,我想那块白油就是真诚的证明
重点来了(左边为凑图),嫩牛肉,这滑嫩的口感我第一次在火锅菜品里吃到,它的嫩和入口即化,秒杀最牛冒菜引以为傲的牛肉,它的口感类似潮汕火锅良牛满赞最嫩的部位,但外面的淀粉像老家的红薯粉,整个口感可以说是老家滑肉的薄片版,赞啊!
回到成都之后,我也心心念念它,找了几次类似的嫩牛肉,但都和它无法比较。
第八站 烧烤
过程挺一波三折,原本去的袁师傅,没法停车,又去另一家,结果人满为患,最后去了旁边的胖娃
杨胖娃烧烤,非常大农村环境,给人一种回老家的错觉。
中间的饮料,这一排烧烤的特产饮料,一股糖精味,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因为吃撑了,吃进嘴里已经没有记忆了,只记得那氛围,荒地,飘散的浓烟如罡风,镜头都是雾蒙蒙的,一种身处蛮荒的不思议感。
第九站 肯德基和罗森
豆浆,蛋挞,油条,以为我们大清早是为了养生来的?接下来就是重点——
可能是离武汉近的缘故,让这边肯德基找到了灵感,就是等了小半小时才上桌,我们都猜测他们现调厨师去了,服务员就解释平日很少有人点这个,所以准备材料花了时间,哈哈哈
罗森的冰皮蛋糕和奶,不贵,颜值高,特别是蛋糕,看上去挺大一个,买多个还有优惠。小师姐盛赞了原味牛奶,蛋糕我带回来吃的
烧鸟串和面筋,面筋鸡肋,鸡肉串味道不错,主要口感很嫩,不柴
第十站 春晨面馆
这家就在我们酒店附近,也就是豆花面的旁边,同属网红店,我们属于吃饱了还慕名而去。不幸的是,最后一顿还踩雷了,这家辣子也很呛,焦糊度有点接近七妹,但引发了苦味,整个面都有淡淡的苦味,可能想用辣味来盖,导致面很辣,直女直接没吃完。
然后我们启程回成都。
期间路过了老家,在收费站停了停,看了看家乡特产,柠檬柠檬柠檬,小师姐比较感兴趣,我却丧失了诸多兴趣,啊。
十月的重庆还很热,到老家为止这条路上气温都很高,艳阳高照,这样的气温也算解决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困惑,为何我在十月出生,父亲的记忆里,母亲进妇幼保健院时,还穿着裙子。因为老家更像重庆,而不像成都,当我们进入成都界,马上变天,阴雨绵绵一路下,到了家门口,直接豆大的雨滴打头皮,跟重庆完全两个世界两种气温。
回去之后,成都重庆同时爆发疫情,我们险险地与一场隔离擦肩而过。
R.I.P,那些艰难行业从业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