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头脑当中挥之不去的念头——也谈思维强迫(四)
4
毫无疑问,现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完全无法根治思维强迫。究其原因,它们无法形成综合的治疗体系。如果我们把治疗看成一项工程,它必须有自己的立体结构,必须有阶段性布局,以期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一一对症下药。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考虑患者的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应对方式。
在空间结构上,我们可以初步建立治疗模型。我们把它想象成一座房子,必须要有地基、框架等要件存在。从心理上讲,即思维、情绪、生理条件、习惯、性格、人格特征等。心理现象的发生是所有要素综合运作的结果。核心部分是思维,但其余部分皆会影响思维,同时是思维的外化反应。
从时间阶段来看,我们在治疗方案上要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甚至应急的心理策略。
外部条件,即患者的环境,也绝不是心理问题的附属策略。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其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存在。虽然从主观上看,这些客观存在的要素具有某种不可改变性,但环境的暗示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环境的投射,只不过这种投射并不具备即时性。
没有这三方面的策略,思维强迫是无法治愈的。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也容易反复发作。这个过程绝非某些心理学专家所讲的“不抵抗、不在意”这么简单。说白了,“不抵抗、不在意”不过是思维策略而已。作为一个具备强烈自知意识的患者来讲,也完全可以运作这三方面的策略进行自救。心理治疗师也没有其他任何的创新,其所依据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哪怕他告诉你,已经有数百个成功案例,也不意味着你会成为其中一个。因为心理和生理不同,生理疾病具有普遍性,而心理疾病因个人因素不同,其产生原因、症状特征以及后果也完全不同。所以我非常担心现在心理学界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抑郁症吃药就会好之类。千万不要搞错症状缓解与治愈的区别。所谓药物治疗,只是患者在失去自控甚至自知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其牵涉的病理是精神性质的,可以说是病理现象。这和思维强迫等心理问题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也不能导向另一个误区,认为心理疾病完全不用吃药。其完全视程度而定。但本质上说,吃药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它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大部分人的思维强迫是不需要吃药的。如果因思维强迫而出现失眠等症状,可以服用一些助睡眠的药物,但这本身和症状无关。这世间没有解除心灵痛苦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