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七十四)
74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中国人在表面上崇尚勇敢,为国捐躯者,舍生取义者,是儒家及至当今国内“思想”的驱向。这是一种奇怪的驱向,它让我有一种感觉:中国人所提倡的往往是自身做不到的东西。
我无意于评判为国捐躯与舍生取义者的伟大,但既然是伟大,必是少有人能做到的,否则就不是伟大。若自身做不到,却要强求别人做到,就和当年孔子的话相悖,毕竟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们有一种病态的趋向:评价自己时宽容,评价别人时苛求。这种趋向不会带来什么好的后果,且会培育一大批道德卫士和所谓的吃瓜群众。宽容这种品格的丧失,意味着人性的丧失。没有人性的强大是牲畜的强大。
少有人“勇而不敢”,即直面自己的懦弱和平凡。真正接受自己的懦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我以为,没有什么比直面真实更为勇敢的事了。
敢与不敢,杀与活,或利或害,难以理清。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造化的意图何在。造化弄人,其实哪有人可弄?不过是人自身的幻觉而已。再聪明的人,也无法以个人的名义去判断自然的是非曲直。道远远高于价值论。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殊不知换个视角,我们不过是在一段时间内起灭的现象,所谓的梦想和成功有何价值可言?所谓胜,所谓恶,所谓活,全是人为的造作,实在和道本身无关,又有什么利或害?少有人具备这样的思维,少有人能够跳离自我,但尝试着想一下吧,把时间的进度稍稍调快一些,五十年前还没有你的存在,五十年后说不定也没有你的存在,你的喜怒哀乐又算什么?你自以为的深邃的思想又算什么?然而一百年,一千年,这个世界依然存在,它依然不会按照某人或某个群体的意志在运转,它所依据的不过是一切的生灭,起起落落,在无序中实现有序。说白了,就算上天有眼,他的眼里也根本不会有你。就算你取得一切世俗成就,在他眼里你和一颗树、一块石头、一片云也没什么区别。
记得以前听过一句话:保护地球只是一个伪命题而已,即使全世界的生命都灭绝,地球也会继续转下去。不要那么傲慢,要保护的不过是我们人类自己。生命本身不过是宇宙间的一部分,何况是个人的欲求?此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不失的不是公理和正义,而是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