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每个人对家乡的依恋都是相同的

乐评人许金晶专访独立乐队系列之五
受访人:苏阳
访谈时间:2015年12月7日
访谈形式:书面访谈
专访苏阳
每个人对家乡的依恋都是相同的
访问人 | 许金晶

许金晶: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大致的个人经历,如何走上音乐创作之路?
苏阳: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可能太长了,略过。

贺兰山下音乐:苏阳-贤良
许金晶:您的音乐当中既有西北民间音乐“花儿”和传统秦腔的元素,又是以现代摇滚乐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中西音乐元素融合到一起?
苏阳:每年的思考都有一点不一样,现在觉得我的基本语言都是中国的,在节奏运用上更多地用了西方的或者说世界化的节奏形式。
许金晶:出第一张专辑《贤良》之时,您已经年近四十。有没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和被耽误感?歌唱与创作是不是一种可以持续一生的事情?
苏阳:事实上当时我36岁,基本没啥紧迫感,当初也没想过有一天有人会主动联系我来出版,那时也没学会紧迫,后来到了北京才慢慢地意识到紧迫感,因为逐渐职业起来。只要你自己愿意,歌唱和创作当然是一生的事情,因为它可以伴随生活。

宁夏川音乐:苏阳-贤良
许金晶:第一张专辑《贤良》里,大量作品的素材来自西北的民间乡谣。能不能谈谈,您是如何发现这些创作素材的?在再创作过程中,又对这些素材做了哪些改编?
苏阳:最早是对《宁夏川》的旋律好奇,走访了几个人后自己开始尝试改编,当时大家基本已经淡忘了这个旋律,我改编后,大家才意识到很久遗忘的旋律有一天被这样的形式再次呈现,很多人为之感动,我后来开始意识到人和生活的关系很重要,音乐应该有你来自生活的印记,那才是结实的。


贤良音乐:苏阳-贤良
许金晶:你眼中的大西北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如何看待商业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大西北的变迁?
苏阳:我从七岁到银川,眼前看到的是和浙江小镇完全不一样的荒漠景象,事实上我的父母也是这个荒漠到城市的建设者,八十年代后的商业化直到今天,没有人能阻止现代化的脚步,我们都希望有新的生活,只是希望现代化能使生活更便捷合理,富足平静,而不是走向膨胀和虚荣,可现在一层层泡沫在掩盖我们的生活,全世界都在讨论资源透支和人们的生命力透支。只有不正常的商业开发和所谓的现代化才会使人们虚荣丛生。

许金晶:第一张专辑《贤良》里,你最喜欢哪几首歌?谈谈他们的创作背景。
苏阳:都还好,但是我最近更多的注意新歌了。
许金晶:《长在银川》《贺兰山下》《宁夏川》这几首歌直接出自家乡宁夏的地名。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自己眼中的家乡?这些作品寄托着自己对于家乡怎样的情绪?
苏阳:这些地方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的生活印记,不用多说。每个人对家乡的依恋都是相同的。

河水南流音乐:苏阳-河床
许金晶:谈到专辑《贤良》,就不能不提到这张专辑里传唱度最高的同名曲。《贤良》这首歌里描绘的乡土变迁,实际上也是身处转型期之中的乡土中国的缩影。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
苏阳:事实上当时就是在旧书摊上发现了本《宁夏民歌选》,只有四句,就是石榴子开花叶叶黄,姨娘教子女贤良,诶嘿依呀依得喂,姨娘教子女贤良,我用这个旋律编了后面的歌词和副歌的旋律。格式和语言沿用这样的民歌形式,内容有一些今天的我们所处的生活。
许金晶:第二张专辑《像草一样》的发行距离第一张专辑有四年时间。能否介绍一下,这四年里自己的生活和创作方面的变化?而第二张专辑在曲风和创作风格上,跟第一张专辑相比,又有哪些异同?
苏阳:05年到06年,直到2010年,我已经在北京呆了五年,生活和工作完全变化了,也见到很多像我一样的外地人,看到我们的生活,所以第二张就有了都市的音色。

像草一样音乐:苏阳-像草一样
许金晶:除了西北乡间民歌的采风之外,自己的创作灵感源泉还来自哪些方面?能否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几位作家、音乐人、电影导演和艺术家?
苏阳:目前最喜欢的作家是贾平凹和余华,音乐人是崔健和野孩子,我看电影少,电影就不说了,喜欢贾樟柯。
许金晶:作为一直致力于民乐现代化的艺术家,如何看待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新的时代语境下,应该如何传承民歌和民族音乐?
苏阳: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只说我自己吧, 其实我的思考和实践一直是词曲内容,而不是形式符号化。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今天的生活和情感,所以内容本身应该是今天的,也就是现代化的。世界音乐和摇滚乐都是一个世界化的表达平台,对于我们来说,很有魅力,但也是可掌握的形式,而不是根本内容,一个中国的内容,用世界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许是一条正常的路,我觉得民族化不用强调,你只要本身的语言是根性的,就会和别的民族区分开,我的歌词也是尝试学习比兴传统后,改为现代口语表达,这本身就会具备民族性,也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我采用的旋律是黄河流域的民歌,这些真正的中国语言是我们的根,也是一种文化基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歌词语汇,我一直在致力于学习和吸取这些基因,来结合世界化的流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努力使作品最终完成今天的生活表达。而不仅仅是形式,不是用中国话去发出西方的旋律语言。

许金晶:专辑《像草一样》里,自己最喜欢哪几首歌?能否介绍一下它们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
苏阳:事实上这一章的典型心态是《急流》,但是调太高了,后来现场基本没体力唱,以后会尝试降调来唱唱。
许金晶:是否会一直坚持民族摇滚音乐的创作方向?有没有考虑对其他音乐领域进行相关创作的探索?
苏阳:每个阶段考虑的问题不一样,顺其自然吧,今年先做眼前的事情。其实我一直想做电影音乐,但目前还是好好把新歌写完早点出版。

急流音乐:苏阳-像草一样
许金晶:您是一位在现场颇具爆发力,非常适合现场演出的音乐人,谈谈音乐节演出、小型现场演出和录音棚唱歌的不同感受。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什么?
苏阳:音乐节目前已经是一种最主流的音乐表演场地了,经常是草地和大舞台,几千几万人,舞台的能量感和台下的群体感很强,对于节奏律动是有需求的,目前随着音响灯光等的逐步成熟,大家很喜欢这样的表演形式。
小型的现场则完全不同,人和人很近,一次在上海的现场酒吧,那天晚上返场两次,舞台上我所站立的地方都被汗泡透了,LIVEHOUSE的演出,因为人紧紧围着舞台,所以那样的气氛很容易就点燃了,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放在这样的热浪里,人和人没有距离感。第二天完全就失声了。现场和录音棚室完全两个状态,录音棚里是要严格按照节拍器和音准要求来的。一首歌经常会唱好几遍,我的下一张可能会结合两种状态录同期录音。所以工作的方法也是在逐渐改进的。

许金晶:最近一两年,您也开始尝试为一些电影做配乐,比如电影《大圣归来》里的《官封弼马温》。在为电影或者其他艺术载体配乐时,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创作姿态,还是会更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创作?
苏阳:首先说清楚,《大圣归来》电影里的配乐部分我并没有参与,他们刚看片会的时候,朋友叫着一起去,因为我之前看电影少,看三D的更少,当场视觉给我的震撼很强,然后我向片方要了电影素材的授权,我们合作剪辑了《官封弼马温》的MV,这首歌基本是《大圣归来》的宣传曲。我喜欢电影配乐,比如我有一张81年《搭错车》的电影原声盘,我很喜欢。我觉得电影音乐是和电影的镜头共同完成叙事抒情,是电影的需求,不是客户的需求也不是我的需求,虽然它必然带着创作者的感情风格等等。
许金晶:接下来有着怎样的创作计划?
苏阳:新专辑,新书,拖了两年了。
许金晶:自己在音乐方面,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苏阳:事实上我的梦想没那么大,对于我们这个环境长大的人来说,完成你充分的表达是最大的梦想,音乐在今天已经是多元化的产品了,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做到更加清晰和专业化加探索,才能靠近梦想。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音乐分享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 2025年4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